人工智能是把“雙刃劍” 化解隱患人類才是關鍵

隨著人工智能崛起,諸多領域迎來了加速變革,人們的生活變得更為便利。但是,人工智能的普及也帶來了一些隱患,而化解這些問題的主動權掌握在人類自己手中。

從AlphaGo到AlphaGo Zero,從“遊戲玩家”到“高考考生”,從醫療影像輔助診斷到手術機器人,從“汽車司機”到“金融分析師”,人工智能的角色愈發豐富且多變,實現了一個個不可能,不斷刷新著我們的認知。

人工智能的崛起十分迅速,僅看市場規模變化就能一窺究竟。據公開數據顯示,預計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超過1萬億美元,到2020年,有望達到1.8億美元。不僅如此,針對人工智能展開的投資活動也日趨頻繁,體現著資本市場對這一領域發展前景的看好。

人工智能應用前景廣泛

近年來,人工智能領域核心技術愈發成熟,轉化應用速度不斷加快,與各行各業間的融合漸趨密切,湧現出了自動駕駛汽車、智能機器人、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一系列人工智能產品,推動了交通、醫療、教育、金融等諸多行業的變革,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因而,世界各國對於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都高度重視。2017年以來,我國陸續發佈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重要文件。同時,以BAT三巨頭為首的科技企業及初創公司、垂直行業企業紛紛加大資金投入與技術攻關力度,試圖掌握更大行業話語權。

目前,人工智能語音交互技術應用較為廣泛。無論是家裡的智能音箱、人工智能電視,還是企業的智能客服、導引機器人,都是語音識別與交互技術應用的主要場景,人們的日常生活與人工智能之間的關係越發緊密。

以醫療領域為例,人工智能充當著“導診”、“影像科醫生”、“外科醫生”、“藥品研究員”等許多角色,在維持醫院秩序、提升診治效率與效果、助力藥品研發、提升手術精準度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人工智能在數據收集、分析與利用方面的價值更是不可估量。

人工智能帶來的隱患

在創造一片廣闊藍海,促進各行各業加速變革的同時,人工智能也帶來了一些隱患,引發了人們的擔憂:

一是對人類就業的威脅。由於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應用,進一步加劇了“機器換人”導致的工作崗位消失或是被取代現象,不少行業的從業人員都面臨著愈發嚴峻的就業形勢。而且,即使有新的崗位會隨之誕生,但是那部分失業的人未必能夠勝任。而一旦發展到強人工智能時代,被取代的崗位將會越來越多。

二是收入差距持續加大。隨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應用,國家與國家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科技、經濟發展將會越發失衡,致使強者愈強,弱者恆弱,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從而影響到人類社會的穩定。為此,有些專家提出,應當徵收“機器人稅”,並持續優化收入分配製度,縮小收入差距。

三是人工智能擁有獨立意識。現在,人工智能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智商”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掘。很多人擔憂,一旦人工智能具備了獨立的意識,很有可能會反抗人類的管控,甚至試圖統治或滅亡人類。即便沒有這麼嚴重,一些潛在的安全風險仍然不容忽視。

構建法律與道德制度至關重要

人工智能與其他新興科技一樣,在發展過程中都體現出了自身的兩面性。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創造許多機遇,為人類帶來更多的財富與便利;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有會帶來一些潛在威脅,值得人類高度重視。

雖然人工智能造成的隱患未必“毀天滅地”,其也未必一定能夠發展出超過人類的“智慧”,但是不能避免的是,人工智能有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因此,為了保障人類社會的安全與延續,規範人工智能發展與應用,制定完善的法律與道德制度十分關鍵且必要。

值得慶幸的是,各國政府、國際組織以及企業、個人都對此有了清晰認識,並正在加速推進人工智能相關法律的立法與道德倫理標準的制定。有了規矩,人工智能才能更好地趨利避害,實現有序、可持續發展,並以此充分發揮積極價值,為人類帶來更多的美好,而不是相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