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決戰奔小康」靈臺縣:兩任支書的扶貧接力

兩任支書的扶貧接力

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段睿? 通訊員 郭海鳳

靈臺縣西屯鎮柳家鋪村,因為村裡產業基礎薄弱、群眾思想觀念保守而一度發展落後於周邊其他村。到2013年,全村貧困發生率達40%,是靈臺縣79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

劉培樞和孫貴學分別是村裡的前任黨支部書記和現任黨支部書記,兩任支書接力帶領村黨支部,經過數十年的積極推動和親身示範帶動,終於讓村裡走出了一條產業致富之路。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劉培樞就在村裡當支書了,發展蘋果這一高附加值的農業產業,帶領村民走出貧境是他多年來的夢想。然而,由於群眾思想認識不到位、技術管理跟不上等諸多原因,和靈臺其他村子一樣,村裡的蘋果種植也經歷了三起三落。多年的起落髮展,更加磨礪了劉培樞的鬥志。2008年,村裡再一次拾起了蘋果產業,彼時,六十多歲的劉培樞暗下決心,一定要種出個樣子來。

那時,儘管群眾已經有了發展產業的意識,但對於種蘋果,多數人仍在等待觀望。劉培樞是村裡第一個種蘋果的,他帶頭翻了自家的3畝地栽植紅富士,並發動村兩委班子和村裡的黨員帶頭種植,為大夥做樣板。劉培樞坦言,當時確實承擔著很大的壓力,挨家挨戶上門入戶做群眾的思想工作,動員大家種植,帶著大夥去靜寧、禮泉等蘋果優勢產區參觀,一有空閒便戴著老花鏡細細研讀蘋果種植技術書籍,“我自己的園子種好了,群眾才能有信心!”

黨員孫虎林就是跟著劉培樞在村裡率先種果樹的,他一次性定植了5畝。“供兩個娃娃唸書,經濟壓力大,家裡窮得叮噹響,這樣窮著,不如大幹一場!”劉培樞說:“再說老支書都在種,跟著他幹準錯不了!”隨著果樹的掛果見效,2012年,他又承包了8畝果園,十多畝的果園每年都能給他帶來不菲的收益。

2014年,孫虎林脫貧了。

眼看著種果賺錢,大家也都紛紛行動起來,支書帶動黨員,黨員帶動群眾,村裡的果產業一步步發展了起來。截至2013年,村裡的蘋果種植面積已達1740畝,讓一大批人有了致富的奔頭。

產業基礎夯實了,這一年,已年逾古稀的劉培樞退休了,離開支書崗位,專心在家務起了果子,到現在,他家的果園仍是村裡的樣板園。

接任劉培樞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是孫貴學。接過老支書的扶貧接力棒,在他的持續推動下,村裡的果樹已成了大部分人的“致富果”。但要實現整村脫貧,擺在孫貴學面前的還有更大的難題。

原來經過多年發展,村裡剩下的未脫貧戶基本都是或無資金、或缺乏勞力、或年邁多病的人。面對這樣的困境,孫貴學想到了一個“變”字,在鎮黨委的指導下,他將本村及附近6村的82戶貧困戶吸納進來,帶頭成立了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並建辦了生豬養殖場,貧困戶以財政幫扶資金入股,柳家鋪村集體入股10萬元,同時幫扶單位幫扶資金20萬元,吸納綠源公司債權投入40萬元,一共籌資180.2萬元,共同發展養豬產業。今年5月初,3座760平方米的養殖場圈舍全面建成,當月,第一批能繁母豬進場養殖。

對於入股合作社的貧困戶來說,雖然無力發展產業,但他們卻成了豬場的股東,豬場運營,他們則從中分得紅利。

孫貴學告訴記者,按目前的養殖情況估算,豬場每年可實現毛收入91.2萬元,除過飼養成本,扣除綠源公司債權收益、計提公積金公益金後,村集體每年可分紅1.5萬元,貧困戶人均可分紅1324元。

如今,豬場運營已逐步走上正軌,就在前不久,合作社的“股東”們領到了首批半年分紅600多元。這一次,就連村裡的殘疾人、孤寡老人也有了一份固定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