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什么都试试”,最终伤了孩子苦了自己!

兴趣班“什么都试试”,最终伤了孩子苦了自己!

当时间精力有限,你要学会取舍和聚焦

01

这年头,没给孩子报兴趣班的父母可谓凤毛麟角。我身边,幼稚园小朋友的兴趣班,英语、乐高是必备款,其它搭配还有舞蹈、绘画、钢琴、跆拳道、游泳、棋类……

想着什么都让孩子试试,能坚持有所长最好,不能坚持也可以开眼界拓思维。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也给千寻报了不少兴趣班。

女孩子气质熏陶很重要,报了芭蕾;艺术是未来的竞争力,美感培养不能落下,报了美术;听说机器人会取代奥数,为了以后给孩子加分,报了乐高机器人……

但千寻5岁,进入大班后,我发现,如此这般地“普遍撒网”,有点行不通了。

1、苦了大人

进入大班后,千寻幼稚园的课程安排明显比之前紧,数学思维课开始布置作业了,阅读和外教课也都增加了难度,每周还得准备一次全英文的小广播。

这些都需要花时间来完成。

我每天下班马不停蹄地赶到幼稚园,接了娃,再马不停蹄地奔赴兴趣班。娃上课时,就在教室外,腿垫着平板加班敲字,等她课程结束,再忍受着漫长的堵车开回家。

本来就很疲倦了,回家发现还有作业,还有要复习的课堂内容,焦虑感顿生!

感觉整个人就像一台上满了发条的机器,每天围着孩子连轴转,太累了。

兴趣班“什么都试试”,最终伤了孩子苦了自己!

2、伤了孩子

大人苦点也罢了,只要孩子学有所得,也是值得的。

但一次兴趣班上的经历,让我有了不同的感悟。

有一天,我送千寻去机器人学院上课,发现跟她同组的两个小朋友都特别厉害,从拼砌到编程,顺溜程度远远超过了千寻。

因为跟不上伙伴的进度,千寻大部分时候都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根本插不上手,这对她的信心打击还是蛮大的,到后面,我看她都有点放弃参与的感觉了。

这两个孩子,明明都是和千寻同一时间开始学的,差距怎么会这么大?跟别人家长一聊,才知道,人家没事就在家陪娃练习,孩子构建过程中做得不好的地方,还会记录下来,再给出指点。

每次下课,都会跟老师沟通,问孩子的学习进展怎么样,哪方面需要加强。回家后,再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有的放矢地复盘。

兴趣班“什么都试试”,最终伤了孩子苦了自己!

相比而言,我们课后付出的努力实在是太少了!

这也怪不了孩子,那么多兴趣班,有限时间里,根本没法做到每样都能很好地训练。加上我的精力也被分摊,没法样样指导,搞成了孩子学了很多,但很多都没学好。

我甚至开始担心,这样的“打酱油”式学习,最终会让孩子丧失了兴趣,甚至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当两个现实问题摆在面前,我不得不去反思之前的选择。

兴趣班,恐怕不是报得多,孩子收获就多。东一榔头西一棒,又没时间练习,最后只会苦了大人又伤了孩子。

02

痛定思痛,今年秋季开学,我开始给千寻的兴趣班做减法。砍掉了钢琴、跆拳道、篮球……

砍之前,我也会纠结。孩子好像对每个兴趣班都有点兴趣,也没有表现出特别反感哪个项目,再说了,今天看起来不擅长的,万一以后擅长呢,砍什么不砍什么好难抉择……

这样的纠结,相信很多妈妈都有体会。

可是,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自己精力也是有限的,这个不想放,那个也不想扔,结果就只会搞得更累,更纠结!

要破纠结,唯有专注当下,既然孩子以后到底擅长什么谁也不知道,与其为不确定的未来担心,倒不如稳打稳扎,把现在做好。

兴趣班“什么都试试”,最终伤了孩子苦了自己!

我先是筛选出学了一年以上的兴趣班来做减法,因为一年以下,还看不出孩子的倾向性。

每个兴趣班,孩子刚开始上的时候积极性都挺高。过了最初的新鲜劲后,往往就会陷入到疲倦期。待有些小成就,又重新燃起斗志……孩子的兴趣班学习就是这么一个起起伏伏的过程。

还记得千寻刚学创意美术那会,专注到喝水上厕所都顾不上。后来涉及细致部分的修葺和填充,就有了畏难情绪,天天回家跟我说画画一点都不好玩,不想学了。

还好我没当真,陪她熬过了那段低谷期,又开始信心满满地学习。所以我的想法是,无论什么兴趣班,至少得坚持一年,才能决定要不要放弃。不要因为孩子的一时倦怠,就判断他在这个兴趣项目上没潜力。

兴趣班“什么都试试”,最终伤了孩子苦了自己!

做减法还有一点很重要,不是砍掉几个项目就完事,得加大保留项目上的投入。

看起来,我给千寻砍掉了不少兴趣班,但我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并没有减少,只是不像之前那样急慌慌地一把抓,而是集中到了几个保留项目上。

就单项投入来看,其实是付出了更多。

这里的付出,除了接送,还得陪孩子一起练习一起琢磨,提供浸泡环境等等,对家长其实是更大的考验。

总的来说,做减法就是精力时间的聚焦,逐渐从“普遍撒网”过渡到“重点培养”。

03

做减法后,千寻在兴趣班上的表现发生了很大变化。

她的保留项目做得比之前好多了,这得益于我们终于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在单个项目上去努力提升。

比如创意美术,以前上完课就急着赶回家,现在每次上完课,我都会找老师沟通,了解课程进度和千寻在课堂上的表现,听听老师的看法。回家后,再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陪她做练习。

兴趣班“什么都试试”,最终伤了孩子苦了自己!

我们一起设计的水母家族的繁衍故事

每一次,我都会鼓励她讲出一幅画背后的故事,再引导她设计一些小细节、小“机关”来表达错综复杂、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让她的创意思维、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

平时,只要有画展、设计展,我都尽量带她参与,给她提供浸泡式环境。

这些努力,最终都从孩子身上体现了出来。

积极性大不同了,以前学的项目多,但每一样都不出彩,甚至还因为练习不足而落后,孩子信心其实是受挫的,消极味很浓,有一种“随便学学”的感觉。

现在因为练习多了,与同伴比提高很快,信心回来了,学习热情也上去了。每周都是她催着我去上课,生怕错过。

最近,千寻的一幅画被选进ISTART儿童艺术节,欢喜得很。这兴趣班学了好几年,我还是头一次看她这么开心呢,可能是因为,终于有了点出彩的感觉吧。:)


看到这里,不知大家是不是对兴趣班的选择有了些新思路呢?

其实,从身边妈妈的吐槽来看,我的经历并不是个例。

有幼升小或进入小学后,学业压力倒逼兴趣班重新做选择的;也有兴趣班很多,孩子什么都学却什么都没学好的……

一开始“什么都试试”并没有问题,是一直“什么都试试”才出现了问题。

不断报班的同时,我们忘了孩子其实也很辛苦,很不容易。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顺利Get到新技能,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在被动接受父母一个又一个“为你好”的安排。

做加法,是给予孩子好的资源。做减法,又何尝又不是给予孩子的另一种帮助呢?一起聚焦、共同努力,学得不多,但很认真、很值得!

曾经在书里上看过的一段话,我很喜欢,也送给你们:

人生是一个不断推倒重建,充斥删减的过程。我们在每一次取舍中,去认清事物本质与自身所需。做减法,不是失去,而是得到。


—END—



今日推荐

兴趣班“什么都试试”,最终伤了孩子苦了自己!


兴趣班“什么都试试”,最终伤了孩子苦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