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在華投資“來了就不願離開”:為何歐盟企業有廣東情結?

外企眾多的廣東,依舊魅力巨大。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發現,有企業剛剛完成在深圳的投資,設立了在華首個物聯網評估中心;也有企業跟進在廣州成立科創中心,並寄予厚望。還有企業雖然受到國際貿易環境的影響,但並不願離開,而是調整了業務佈局。

商業機構的人士也表示,根據他們的調查,與往年相比,今年留在廣東的外企比例幾無變動。

而更多投資項目正在路上。就在11月12日,德國醫藥化工企業默克集團與廣州開發區簽署協議,雙方將共同致力於華南地區的創新發展。根據協議,默克將於廣州國際生物島設立廣東創新中心。

此前的7月,德國巴斯夫集團也將一個總投資達100億美元(約合696億元人民幣)的項目意向落子廣東。這也是巴斯夫最大規模的對外投資。

外企在华投资“来了就不愿离开”:为何欧盟企业有广东情结?

留在廣東的歐盟企業比例與往年差不多

在廣東的外企中, 歐盟企業尤多。2015年,時任歐盟駐華代表團團長的史偉大使對媒體表示,大約有3000家歐盟企業在廣東設立了公司。

第一財經記者從中國歐盟商會華南董事會也瞭解到,全國大概有1600家歐盟商會的會員企業,其中廣東就有300家左右。

為配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的召開,加強廣東與歐洲國家的務實交流合作,11月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與中國歐盟商會、德國工商大會在深圳舉辦“2018中國(廣東)-歐洲投資合作交流會暨德國企業走進廣東推介會”。

會上,一組數據得以公佈:廣東省與歐洲的貿易往來十分密切。2017年,雙方進出口額達7697億元,佔中歐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1.3%,同比增長12.1%,歐洲對廣東的實際投資額達8.4億美元,廣東對歐洲的實際投資額達2.5億美元。

雙方的經濟合作也在不斷深化。今年1~9月,廣東對歐盟進出口額達到893.0億美元,增長7.3%;截至今年9月底,歐洲在廣東累計投資項目達3998個,實際使用外資170億美元,廣東在歐洲累計實際投資42.4億美元。

目前,歐盟企業對在廣東投資仍然興趣濃厚。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馬曉利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雖然企業的投資計劃是機密,但是與代表團交流後發現,他們很多人會繼續在廣東投資,有些會加大投資力度。

中國歐盟商會華南董事會主席劉暢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廣東的投資環境好,當地政府提供的服務比較專業、透明。“在中國的歐盟企業停留時間最長的就是廣東。根據歐盟商會歷年的商業信心調查,八成以上的歐盟企業都會繼續留在廣東。今年也差不多。”

這背後是強勁的業績支撐和眾多的潛在合作機會的存在。根據中國歐盟商會華南分會今年6月底發佈的2018年《商業信心調查》年度報告,由於中國中產階層對於高品質商品和服務需求的快速增長等因素,近七成歐洲企業2017年在華取得強勁財務業績。與此同時,不少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令人矚目,尤其是華南企業,這讓不少歐洲企業感受到了壓力,也激發了與中國企業在更多方面展開合作的願望。

看好潛力紛紛增加投資

默克集團高級副總裁、全球企業事務負責人彭蘭博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默克集團在中國已經有85年的發展歷史了,希望未來在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方面與中國企業有更深層次的合作。”

彭蘭看好廣東的商業機會,也看好廣東在科技創新上的巨大潛力。她說:“我們之前在以色列建立的機構很重要,現在我們對在廣州設立的這家創新中心也寄予厚望。”

外企在华投资“来了就不愿离开”:为何欧盟企业有广东情结?

默克廣東創新中心位於創新生態系統的核心位置,周圍有眾多科技公司、初創企業、大學、研究所和相關設施。雙方計劃將默克的先進技術和專業經驗與初創企業、學術機構、商業夥伴及當地政府等合作伙伴相融合。

在大型製造業領域,今年外企在廣東一個標誌性的投資合作事項是,德國巴斯夫集團與廣東簽署了一筆金額巨大的投資協議,備受業界矚目。

2018年7月,這家全球化工巨頭與廣東省簽署了非約束性合作諒解備忘錄。依據備忘錄內容,巴斯夫有意向在廣東省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海島石化產業園建設全球領先的一體化石化項目。

這是迄今為止外商在華投資規模最大的重化工生產基地。

業內評估,巴斯夫作為德國的一家老牌化工企業,有著嚴謹的長期戰略規劃,這一舉措必然符合他們的長遠利益,不然不會拿出這麼多真金白銀。同時,巴斯夫看好廣東的投資環境,是毋庸置疑的。

其他行業也在加大對廣東的投資力度。劉暢的另一個身份是第三方檢測、檢驗和認證機構德國萊茵T[u] V集團廣東分公司的總經理。在剛剛過去的10月,他所在的企業在深圳龍華區設立了物聯網技術評估中心。

他介紹:“這家評估中心剛剛揭牌並投入運營。我們是家百年老店了,這是我們在中國設立的第一個物聯網技術評估中心。”

為什麼選擇深圳?劉暢說,深圳是知名的創新重鎮,不斷有最前沿的科技誕生,他們集團可以及時獲知最新的科技動態,為客戶提供更完善的產品和服務;此外,廣東聚集了他們一批優質客戶,而深圳可以輻射整個華南乃至粵港澳大灣區。

營商環境受好評

在進博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預計未來15年,中國進口商品和服務將分別超過30萬億美元和10萬億美元。

習近平指出,為進一步擴大開放,中國持續放寬市場準入,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4月份我宣佈的放寬市場準入各項舉措,目前已基本落地。中國已經進一步精簡了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減少投資限制,提升投資自由化水平。”

學者在做市場調研時,也發現中國市場尤其是廣東對外企的吸引力顯著。

前不久,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彭澎和美國商業機構接觸時,對方的調查結果讓他頗為意外。“華南美國商會今年做了一份研究報告,是關於美國企業在中國城市選擇最佳投資目的地,結果廣州位居第一。”

他認為,如果要調查廣東的外資企業營商環境,美企具有代表性。

彭澎和日本企業接觸時,也遇到類似的結果。“一家專門為日本企業提供在中國註冊登記等一條龍服務的機構人士告訴我,雖然有些日本企業有點動搖,但是大多不願離開。”

這和廣東的綜合營商環境有關。珠三角是世界製造業基地,產業配套完整性強,又有港口等基礎設施,物流發達,進出口便利,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即“廣交會”)之類的大型展會也長期形成了外界聯繫機制。此外,廣東人口眾多,購買力強大。

外企在华投资“来了就不愿离开”:为何欧盟企业有广东情结?

今年9月,廣東省又正式公佈了《廣東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政策措施(修訂版)》(下稱“外資十條”)。新政策重點圍繞基層和外商在市場準入、財稅、用地等方面的核心關切,提出允許在九大領域設立外商獨資企業、對外資企業境內利潤在粵再投資項目給予獎勵、對重大外資項目全額獎勵用地指標等針對性更強、支持力度更大的新舉措。

廣東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外資十條”修訂版最大亮點之一,是允許在九大領域設立外商獨資企業,包括專用車製造,新能源汽車製造,船舶設計、製造和修理等。這些領域原來僅限於合資、合作,且設有股比限制,現在全部取消了。

彭澎說:“目前,真正撤離的外企不多,即便有個別搬到越南等國家,產業基地也還是留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