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演员回归职业初心,让演技回归行业标准。浙江卫视的原创综艺《我就是演员》一直受到观众和业界的极大关注。不仅将节目模式成功输出海外,《我就是演员》还掀起了一股2019年竞演类真人秀争相上档的热潮。
11月11日,浙江卫视举办了以“凝聚匠心,淬火成金”为主题的高端研讨会,来自中国视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社科院、国际节目模式认证与保护协会及媒体、高校的领导、专家、学者们,和节目主创、演员代表共同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在肯定《我就是演员》制作水准和引领意义的同时,与会嘉宾也为节目未来的升级积极献策。
与会人员合影
“很多观众认为来到节目接受挑战的本来就是专业演员,不存在诞生的问题,但我个人理解,《演员的诞生》其实是对当下演艺界,特别是明星有高片酬,少有职业素养,无需表演功底,无需潜心修养的专业素养等乱象的回应和诠释。”中国视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范宗钗首先肯定了节目的原创力度:“近几年,随着电视制作机构回归理性,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宣传部门的积极引领,国产综艺进入了引进和原创并举的新阶段,《我就是演员》开始了中国综艺节目走出去的一个新的起点。”
范宗钗
“当海外电视台认为这一模式不好操作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反而首创了这个节目,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与国际节目模式认证与保护协会专家董征通过国际领域的横向比对,认为节目从形态突围、资源迭代、圈层联通上展现出了国内一线卫视台的整合操盘能力和综合创造实力。
冷凇更提议在选题上选择更多具有想象力的作品,吸收更现代化的舞台技术,将科幻题材《复仇者联盟》《太空迷失》《异星觉醒》《人工智能》引进节目;并提出一人表演,在孤独环境中个体场景化的建议,提升竞演难度。
冷凇
研讨会上,专家们给《我就是演员》下了不同的定义。《广电时评》主编高琦形容它是“尺子”和“放大镜”,对演员这一职业的素养和能力提供了一个基本刻度,并通过主流媒体的二次放大,对观众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审美普及。影评人史航以“隔壁的钢琴声”作为类比,认为《我就是演员》给影视从业者们提供了稀缺的复盘、互鉴、自省的机会,“艺术就是隔壁的钢琴声,可以对别人的错弹给予适当的提醒。有的演员对上节目有些犹豫,我就说,拍戏七八年,可能都不如在这里三个月的收获多。”
史航
“在我们整个演艺圈里,它已经成了一个每个人都想上的节目,只谈专业,不谈别的。”演员推荐人张国立认为节目更接近“表演诊所”,帮助大家共同找出表演上的毛病乃至行业里的顽疾,积极调整和改善,向行业和大众释放正能量。
张国立
作为节目主创人员之一,浙江卫视副总监周冬梅表示自己一直在思考制作《我就是演员》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导师徐峥近期在节目里回答了这个问题——“好演员的春天就要来了”。
虽然第二季的节目名称听上去更平凡,但参演嘉宾与导师名单都有所升级,更为匹配观众的审美。尤其以王媛可、涂松岩等为代表的面临所谓“中年危机”的演员在节目中纷纷道出心声,呼唤更多机会,更引起观众与行业内部的深入思考。
研讨会上,翟天临和檀健次作为第一季、第二季的演员代表,分享了参与节目的感受。
翟天临特别表达了“感恩”,在登上舞台之前,他经历过一段迷茫和困惑,鼓起勇气登上节目之后,他收获了观众的认可以及市场的关注。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代表了节目的巨大价值:“起码我感觉从那之后,老百姓能够通过这个节目,有了对于表演优劣的判断意识,这个意识直接导致了整个市场的一次洗牌,让很多投资人开始审视演员的选择。在这里,我也学会了放平心态、处理团队之间的交流,真正懂得了‘先论艺德、再论艺能’,这是一个非常有人情味的节目。”
翟天临
出身于唱跳偶像组合的新生代演员檀健次,是节目挖掘的“宝藏男孩”:“在此之前,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能不能匹配在这个舞台上的表演,吴彤哥哥一直鼓励我,我演完之后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夸奖,也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后来我才敢跟别人说:我是一个演员。”
檀健次
“去年《演员的诞生》推出之前,本来有另外一个节目要上的,当时大家的投票都不看这个节目,” 回忆起第一季三顾茅庐邀请演员,到第二季国内演员争相前来竞演,来自市场和观众的认可让节目总导演吴彤感慨良多,“尽管这个节目做得非常累、非常苦,但是大家凝在一起,无怨无悔地做这个事,那一切的辛劳就都谈不上辛劳。”
吴彤
研讨会当天,《我就是演员》节目组与美国IOI公司签约,将节目模式输出海外,并计划联合CAA中国输出中国双语演员,为国内演员走向国际主流市场创造更多机会。“美国从我们中国引进综艺节目知识产权,是一次非常好的破冰之旅。未来,我们将继续沿着这一思路为行业生态积极贡献。希望《我就是演员》可以做无数季,这也是我们电视人的匠心。”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编委、浙江卫视总监王俊如此展望。
王俊
閱讀更多 澎湃新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