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18部队唐古拉山兵站:雪域雄鹰翱翔的地方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青藏兵站部第二届“感动雪线”评选委员会给予62218部队唐古拉山兵站的颁奖词:5000多米高度、60年奋战、200多万餐次承载了你们戍边卫国的使命担当,黝黑的脸庞、乌紫的嘴唇、凹陷的指甲铭刻着你们战天斗地的历史印迹。扎根雪域高原,挑战生命极限,你们在离天最近的地方,激扬青春、放飞理想,品味孤独、创造温暖。你们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兵站,手挽手、肩并肩,用忠诚、信念和毅力矗立起一面不倒的旗帜,让“三个特别”精神璀璨夺目、闪耀苍穹。


62218部队唐古拉山兵站:雪域雄鹰翱翔的地方


唐古拉山兵站老照片

在百度百科上输入“兵站”二字,我们会得知:兵站,是指军队在后方交通线上设置的供应、转运机构,主要负责补给物资、接收伤病员、招待过往部队等任务。这段文字所附的图片便是在中国乃至世界赫赫有名的唐古拉山兵站。有一个军旅作家曾经说过,在唐古拉山兵站里每做一件事,都极有可能打破一项世界吉尼斯纪录,这句话毫不为过。


62218部队唐古拉山兵站:雪域雄鹰翱翔的地方


62218部队唐古拉山兵站:雪域雄鹰翱翔的地方


62218部队唐古拉山兵站:雪域雄鹰翱翔的地方


62218部队唐古拉山兵站:雪域雄鹰翱翔的地方


新时代的唐古拉山兵站

2015年,军旅题材电视剧《雪域雄鹰》热播,向国人乃至世人展现了中国西部高原军人的英雄风采。殊不知,在青藏线的制高点上便坐落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路驿站——唐古拉山兵站。唐古拉,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蒙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四千里青藏线宛如一条蛟龙穿越唐古拉山,一座座天路驿站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青藏线上,唐古拉山兵站便于1956年组建于此,现隶属于陆军青藏兵站部62218部队,兵站地处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附近,是青藏线上海拔最高、环境最苦、条件最差,距离部队机关最远的兵站,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含氧量最低的兵站。至今,世代官兵们已在这里扎根驻守了60载。在新军事变革大背景下,该兵站除了担负过往汽车部队和人员的饮食保障、医疗保障、住宿接待等任务,随着军情形势的发展和军人使命的拓展,唐古拉山兵站还承担了青藏铁路旅客列车应急救援、部队自身安全防范组织领导等繁重的战备任务,不仅成为“天路”上汽车兵食宿的驿站,更是守卫青藏线和当地安宁的“桥头堡”。


62218部队唐古拉山兵站:雪域雄鹰翱翔的地方


演训部队写给唐古拉山兵站的感谢信

演训部队写给唐古拉山兵站的感谢信“在唐古拉,除了上厕所不是新闻,其它的都是新闻。”曾担任机关宣传干事现任唐古拉山兵站站长的张海彬这样说。他所说的“新闻”二字,并不专指我们常常见诸于媒体的新闻报道,也指兵站官兵“抗缺氧、斗严寒、强保障、励精兵”的革命气概。60年来,在环境艰苦、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兵站历代官兵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圆满完成了以执勤训练和服务保障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累计接待汽车部队和过往人员200多万餐次,出色完成了西藏平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拉萨戒严等重大军事行动后勤保障任务。60年风霜雨雪,60载艰辛磨难,一茬茬官兵带着病痛离开了唐古拉山,一茬茬后来者又接过接力棒,继续着他们看似平常的“锅碗瓢盆”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

唐古拉山兵站先后13次被陆军青藏兵站部表彰为“基层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兵站党支部多次被解放军原总后勤部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2013年分别被青藏兵站部和所在部队表彰为“先进党支部”,2012年6月被表彰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年3月被评为青藏兵站部2015年度“感动雪线”荣誉集体,其事迹多次被《解放军报》、CCTV-7、中国军网、中国军视网、中国青年网、《青海日报》、《格尔木市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转载,先后涌现出了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总后十大杰出青年、一等功臣韩生峰,二等功臣王考军、刘会峰、牛少鹏、李泽东、王利飞,全军优秀共青团员张林,全军优秀士兵张玉春,总后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刘志云,总后优秀团支部书记刘忠发,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二等奖获得者何志武等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如今,唐古拉山兵站在上级党委的正确带领下正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屋脊的屋脊,向世人诉说着西部高原军人无悔的忠诚和奉献。“现在我们取得的一些成绩,除了归功于上级机关党委的帮扶和指导外,还要感谢兵站历任主官默默地付出和所有官兵们的共同努力,我和教导员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带领全体官兵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兵站站长张海彬如是说。


62218部队唐古拉山兵站:雪域雄鹰翱翔的地方


唐古拉山兵站高原文化建设剪影

62218部队唐古拉山兵站:雪域雄鹰翱翔的地方


唐古拉山兵站官兵在驻地藏区巡诊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到唐古拉山兵站,你会发现这里的官兵“傻傻的”,但最后,你终会发现他们的这种“傻”正是革命军人身上的朴实无华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凝结成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这同时也是唐古拉山兵站党支部所倡导的“与天斗,与地斗,不要与人斗”的管理理念。

唐古拉山口西部军人雕像

在如此艰苦、寂寞的环境中,兵站官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在这片渺无人烟的雪域高原却从来没有一点怨言,他们用生命与风雪、缺氧以及孤独“肉搏”,生或死,无以回避。因自然气候条件已接近人类生存所适应的极限,官兵们都不同程度地患有浮肿、血红素增高、心脏异变等高原性疾病,内脏器官发生各种病变,普遍存在“三大一小”的现象,即心大、肝大、肺大、小脑萎缩。可以说,这里的每一名官兵都如矗立在唐古拉山口的西部军人雕像,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传承着“三个特别”革命精神。唐古拉山兵站官兵始终把青藏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高高举过头顶,哪里有险情就冲向哪里,哪里有灾情就战斗在哪里。1985年10月。青海唐古拉山、玉树、果洛等地区遭受特大雪灾,10万多藏族同胞、60多万头牛羊被暴风雪围困。灾情就是命令,兵站官兵火速奔赴灾区展开抗雪救灾。官兵们爬冰卧雪,一顶帐篷一顶帐篷地救人,一个圈舍一个圈舍地搜索牲畜……在30多天的救灾行动中,有数名官兵被冻伤截了肢,官兵爱民为民的故事至今仍在青藏线广为流传。2015年2月28日18时许,兵站接到驻地附近雁石坪派出所打来的紧急“求救”电话:离兵站十公里处出现交通事故,有人员受伤严重。接到电话后,兵站立马组织包括军医在内的若干官兵配合武警那曲支队某中队人员赶赴现场实施人员救治。现场是一辆满载货物的大型货车发生侧翻,司机因驾驶室碰撞严重变形而卡在车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兵站军医立即对现场受伤人员进行紧急处理,并检查车内人员情况后给予锯开车门营救伤员的合理建议,在全体官兵的协力配合下,最终成功救出被困司机。


62218部队唐古拉山兵站:雪域雄鹰翱翔的地方


唐古拉山兵站官兵向全国人民拜年

62218部队唐古拉山兵站:雪域雄鹰翱翔的地方


唐古拉山兵站全体党员在世界屋脊重温入党誓词

在唐古拉山兵站,官兵们没有枪林弹雨的冲锋,却默默坚守在世界之巅;没有华丽响亮的口号,却选择了最平淡却不平凡的工作;没有辉煌荣耀的演出,却把赤诚奉献镌刻在雪域高原。广大官兵始终牢记使命,铁血奉献,继承传统,不懈奋斗,圆满完成各项使命任务,在世界之巅谱写了高原军人卫国戍边的不朽篇章,像“雪域雄鹰”一般栖息翱翔在这离天最近的地方,守护着这片天宇净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