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薇:我还会回来的

赵薇:我还会回来的

今年赵薇流年不顺。

据报道,日前广电总局公布了具体规定,遏制影视圈追星炒星,严控综艺节目嘉宾片酬。赵薇不得不退回了4000万的超标片酬。

而在今年4月,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赵薇夫妇高杠杆收购上市公司万家文化事件,终于有了正式处理结果。

证监会驳回了龙薇传媒、万家文化的相关当事人申辩,依法对龙薇传媒、万家文化(目前已更名为祥源文化)、黄有龙、赵薇、孔德永作出行政处罚和5年市场禁入。

早年因出演《还珠格格》走红的赵薇,很早就涉足资本圈并成为投资界的红人,重庆路桥、唐德影视、阿里影业、中国创意的股东中有过她的身影,法国的葡萄园酒庄、国内的别墅豪宅也都是她的投资对象,有人戏称她“女版巴菲特”。

赵薇的投资越玩越大,甚至想整家上市公司玩玩,几番比较后看上了万家文化这家公司。

万家文化是个多次更名的公司,一直在收购与出售中度过。近10年来一直在接二连三地重组,但每一次重组最终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沦为A股“卖壳专业户”。 此次卖给赵薇,壳费高达30亿元,且其中的商誉资产高达10亿元。

为了收购万家文化,2016年11月,赵薇成立了一家注册资本只有200万的公司龙薇传媒,她打算通过这家空壳公司,用6000万元自有资金,向金融机构借贷,筹集30个亿来收购万家文化的近30%的股权实现入主,杠杆比例高达51倍,而且部分资金是将拟收购上市公司的股份向金融机构质押得到的!

赵薇:我还会回来的

赵薇演技好,做投资也似乎有些天赋,再加上大佬的指点,很懂得配合炒作行情,在还没成功收购的情况下,便先放出了收购风声,使得不少喜欢小燕子的股民纷纷跟进,万家文化股价四天内最高上涨了33%

赵薇夫妇还宣称其手里的股票就价值56亿元,境内外家庭资产超过50亿元,有足够的还款能力。

在薇传媒与万家文化的股权转让协议曝光后,证监会开始调查此事,银行也叫停了龙薇传媒的贷款。龙薇传媒随即改口称仅是准备持有万家文化5%的股票,控股变成了参股。

等到事情越闹越大,2017年4月1日赵薇无奈终止了交易。交易双方还搞了个《解除协议》,不追究任何违约责任。

一场闹剧下来,赵薇夫妇和万家文化基本毫发未损。随着交易告吹,万家文化股价从25元高位暴跌到不足5元,那些追随“小燕子”的散户可谓损失惨重。

2017年4月,赵薇和黄有龙夫妇因空壳收购万家文化,遭证监会重罚,拟禁止两人5年内投入股市,并各处以30万人民币的罚款。

证监会认定,2017年1月12日,龙薇传媒通过万家文化公告披露对上交所问询函的回复中,关于筹资计划和安排的内容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

当金融机构融资未审批通过时,龙薇传媒也并未动用其强调的“还款能力”来继续推进收购,而是称其资产大部分在境外而停止收购,而资产在境外这一客观情况是显然能够提前预知的。因此,龙薇传媒强调的“家庭资产”“还款能力”加上其名人效应,实际上对市场和投资者产生了严重误导。

对身家数亿的赵薇夫妇来说,证监会5年禁止入市的处罚和区区60万罚款实在不值得一提。即使5年禁止入市,原先手里的股票还是可以抛售的,他们夫妻两个也还可以到香港去炒股。

真正面临问题的则是出现巨亏的中小股民。现在有数百位中小投资者在集体诉讼赵薇,要求赔偿他们的损失,最终结果还不得而知。

实际上,娱乐明星涉足资本圈早已是旧闻,毕竟娱乐圈吃的是青春饭,也不如资本圈来钱快。

而被爆卷入股票操纵的明星也不仅仅赵薇一人,黄某某、范某某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至于影视圈的资本运作,或者说资本操作影视圈的方法,那套路就深、更复杂了。

但有一点相同,他们都是从老百姓那里圈来钱的,都是通过让老百姓做发财梦圈来的。

能否保护普通股民的利益,才是我们关注赵薇事件进展的原因。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