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出土了一截存储完好的远古时代骨头,专家为何直接放到嘴里

公元1986年8月的一天,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一起赶到位于舞阳县贾湖村里的贾湖遗址进行例行的考古发掘。专家经过科学的检测,发现该地是一处距今7000年~9000年之间的、华夏先民们生活的新石器时代部落遗址。

8月16日,队长张居中率领着十多人的考古队伍对编号为78号的古墓进行了仔细的发掘,当考古员清理完墓中的泥土之后,遗憾的发现,该处墓葬已经被盗掘,里面的陪葬器物被抢掠一空。

预料之中原本应该在墓中出现的陶器和玉器等文物都不见踪影,只发现墓中残留着一些残缺不全的人类骨头,而且大部分都已腐朽化为泥土不见了。

在这些散乱的骨头当中,张居中又发现了一小截中空的细长骨头,看起来不像是人类的骨骼,倒像是某种小型动物的腿骨。这让他感到非常的奇怪,为什么动物的骨头会出现在人类的墓葬当中,而且与墓主人的尸骨混在一起?

古墓出土了一截存储完好的远古时代骨头,专家为何直接放到嘴里

带着这一个疑问,张居中等其他考古队员拍照绘图并记录骨头具体尺寸和位置之后,就小心翼翼的挖出了这一小截细长的骨头来细细的观察。

看着看着,他突然发现在骨头的背面竟然排列整齐地出现了七个圆圆的孔洞,洞口比较光滑与规整,很明显是用工具钻刻出来的小孔,看起来很像是某种现代的乐器,他越看越怀疑,最后认定它应该是笛子,但其他人却认为它是骨箫。

众所周知,“ 横笛竖箫 ”,横放在嘴唇上吹奏的是笛子,竖着放在双唇间吹奏的是箫。为了亲身来验证一下这一节直径只有一厘米左右的骨头是笛子还是萧?张居中倒出自己正在喝的矿泉水将骨头表面附着的泥土都清洗干净以后,就直接的放到嘴里想把它吹响起来。但是不论他竖着吹还是横着吹,却都完全吹不出一丝声音来,急得他满头大汗,不停地想:难道自己判断错误了吗?

古墓出土了一截存储完好的远古时代骨头,专家为何直接放到嘴里

随后,当他不经意的把骨头竖起来往里一看,才惊讶地发现原来里面填塞了满满的泥土,怪不得吹不出声音来呢,原来都是这些东西在作怪!他马上用小竹签把骨头里面的泥土小心翼翼的剔除掉。

等他把泥土都清理出来之后,他又把骨头放到嘴里吹起来,这一次终于吹出了声音来,但这个声音却是很尖利刺耳的怪声,完全没有音乐的整齐的节奏感和优美的旋律感,为什么会这样呢?

究其原因,原来这个张居中只是一个专业的考古人员,对音乐可谓一窍不通,更加不懂得如何去运用技巧用手指来按着骨头上的小孔来吹奏,才会发出优美的声音来。

这一小截骨头到底是不是乐器?如果是乐器那么它究竟是笛子还是箫呢?它又是怎样吹奏的?它的发声原理如何?

古墓出土了一截存储完好的远古时代骨头,专家为何直接放到嘴里

能够吹出什么音阶的声音来呢?这一连串的疑问,一直苦苦地困惑着张居中,让他寝食难安,无法让心情安静下来,一直想找到机会来解答这些问题。

一年之后,张居中终于找到了能够解答他疑问的专家,那就是中国著名乐器制作工程师顾伯宝,他使用了当时最先进外国进口的stroboconn闪光频谱测音仪,对骨头进行了精准的音序的测试,结果显示它与现代一种用来吹奏的乐器非常相似。

接着,张居中又来到了北京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找到了当代中国最顶尖的音乐演奏专家萧兴华和徐桃英教授,请求他们用这个疑似乐器的骨头器物来演奏一段音乐,以此来测试它到底能够发出什么样的音乐来?

古墓出土了一截存储完好的远古时代骨头,专家为何直接放到嘴里

两位教授不负众望,欣然的拿起骨头分别以横吹和竖吹的方式,吹出了上行和下行的两种音序,证明了这个骨头确是一件用于吹奏高低音阶的乐器。

对骨头的音序测试完成了之后,两位音乐演奏家似乎还没有尽兴,还用骨头乐器分别吹奏出了黄土民歌《小白菜》,在听两位专家演奏乐曲的过程中,在场的听众都听得如痴如醉,被音乐厅里面环绕回荡的旋律和变化多端的节奏所震撼,很多人都闭上了眼睛,完全陶醉的在音乐的海洋当中不能自拔。

这是现场的听众第一次有幸听到顶级专家用9000年前的乐器所吹奏出来的优美乐曲,毫无疑问,这一节细长的骨头终于被国内的专家一致确认为乐器。

古墓出土了一截存储完好的远古时代骨头,专家为何直接放到嘴里

一年之后,经过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专家的检测,证明这一支骨笛是折下了丹顶鹤翅膀上的尺骨(翅骨),经过精心的人工打磨和钻刻才制作出来的珍品。所以这一节骨头乐器,后来又被专家命名为“贾湖骨笛”,列为国家一级用等文物,禁止出境展览

“贾湖骨笛” 是中国迄今为止在境内所发现的存在时间最悠久的乐器,也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笛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