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一句话,女儿当场自杀:语言暴力,才是世界上最残酷的谋杀!

最近看了一则新闻,一个艺术家的女儿因为母亲的一句话选择跳楼自杀。

死者母亲是一名艺术家,事业有成,对自己独生女儿的教育异常严苛。当然,女儿最后也如她所愿读到了常春藤博士。

在她去美国看望正在常春藤读博士的女儿时,因为一些矛盾与女儿发生了争执。

面对母亲不满的情绪,女儿问:“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法让你满意?”

妈妈回了一句:“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

听完母亲的话,女儿翻身就跳下了阳台,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看完这则新闻大家不禁唏嘘,仅仅是因为母亲如此平淡的一句话让她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吗?

其实背后的原因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她一直都生活中母亲的严格要求之下,即使是考到了常春藤博士她照样没有让母亲满意。

所以母亲那句“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成了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她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

母亲一句话,女儿当场自杀:语言暴力,才是世界上最残酷的谋杀!

根据知情人透露,其实这位母亲在外人面前对女儿是很自豪,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当面表扬自己的女儿。

对于自己的女儿更多的是批评和恶语相向,最终才酿成了这样的悲剧。

其实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家长,孩子表现得再好,似乎都达不到他们的要求。

即使觉得孩子表现得很好,也不会当面夸赞孩子。

孩子在父母面前永远都是孩子,有些父母忽略了孩子其实是很脆弱的,承受不住一直的打击!

现在的父母总是自以为是的为孩子好,殊不知自己的严格要求可能要了他们的命。

2

你轻易说出口的责骂,也许会击垮你的孩子!

美国作家唐·艾里姆说过“掌握好责骂与训斥的方法与技巧,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与效果。不当的责罚,不知不觉中会伤害孩子。 ”

不知道有多少家长能够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呢?有多少不当的训斥和责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一次又一次的伤害?

今年年初一则《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的报道引起了广泛热议。

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样的孩子太不孝顺了,父母养大他甚至送他留学,最终却落得了这样的结果。

但是背后的原因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他写下的那封15000字长信其实就是“控诉”父母对他造成的伤害。

在信中这位留美硕士把自己与家庭决裂的根源归结为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肆意操控”、“冲突”和“炫耀”。

父母的过度控制以及缺乏亲情,让他没能树立足够的信心。

正是由于父母没有给予这名优秀的北大留美学生一些亲情上的关怀,让他渐渐对自己的父母产生了怨恨。

母亲一句话,女儿当场自杀:语言暴力,才是世界上最残酷的谋杀!

为期114天的《创造101》,终于结束了。

被王一博、罗志祥、Ella、张杰、黄渤、宋茜、胜利、黄晓明等诸多明星夸赞过的湖南妹子李子璇,以一名之差,未能进入出道的11人大名单中。

宣布结果时,在现场的《歌手》总导演洪涛老师就一直念叨着“李子璇”,期盼她能出道。

事后,何穗、孙坚、韩火火等圈内人也纷纷发博表示为豆子心疼。

母亲一句话,女儿当场自杀:语言暴力,才是世界上最残酷的谋杀!

李子璇算是一位有实力的选手,舞蹈能力更是卓越,而且她曾经参加了综艺节目《加油!美少女》,最后还获得了冠军!

李子璇拿下冠军之后,因为某些原因远离娱乐圈,如今通过《创造101》再次回到舞台,观众再次被她莫名圈粉。

黄渤在曾在节目中称豆子很爱哭,看着就像个泡菜。她确实是一个十分没自信但是有渴望被发现的小姐姐!

其实无论是李子璇爱哭,还是没自信都和她的经历有关,李子璇在节目中说她妈妈是舞蹈老师,对她十分严格。

从小李子璇就被要求不能用“妈妈”的称呼叫自己的妈妈,只能叫张老师,她从来就感受不到来自妈妈的宠爱。

为了学习舞蹈,她从小就离开了家独自一人在外面闯荡,让她感受到温暖的都是身边朋友的关心。

在家长惯用的“打击教育”下,李子璇形成了一种自卑心态,到现在都会害怕一个人做事,被当众点名提问,甚至会紧张无助到哭泣。

其实李子璇的妈妈和大部分家长有一个共同特点,在她们的观念里,子女的成功比快乐更重要。

但是其实子女更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多给他们一些宠爱和赞美。

如果孩子一直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他们就会慢慢变得越来越自卑,无论自己有多么优秀他们依旧不自信。

有一种语言暴力是无形的,它在短期内对人可能不会产生很大的伤害,但长此以往,后果必然很严重。

家长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总是让孩子去争第一,那么最终肯定会将孩子推向压力的顶峰。

孩子长期压抑着自己的情绪,一旦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到时候家长后悔也为时已晚!

3

其实越长大会越发现,你心理上最大障碍就是来自原生家庭。

例如:

无论你做得有多好,你的父母总会说你不够好,他们从来都不会夸赞你一句!

你拼尽全力把最好的成绩呈现到他们面前,他们会跟你说你可以做到更好。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提出: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

被冷言冷语伤透的心,像是被钉子扎烂的篱笆墙 ,拔下钉子也抚不平伤痕。

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的调查发现,在家经常被骂的孩子不良性格特点最为明显,25.7%的孩子表现出“自卑”,22.1%表现出“冷酷”, 56.5%的孩子性格“暴躁”。

如果父母双方均采用极端方式与孩子沟通,自卑、冷酷、暴躁这三种特质便会在孩子身上集中体现。

这些看似无形的伤害累积久了,可能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

作为父母不能一味强调自己对子女的爱,而看不到对子女所造成的伤害,那才是真正的罪恶。

高晓松在奇葩大会上曾说,他人生当中遇到很多的挫折,遇到了很多的对抗,最后根本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他跟他父亲的关系。

到了40岁以后,高晓松才慢慢地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才真正地走了出来。

可想而知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可怕,很多人哪怕已经结婚生子,也还是活在父母的阴影之中。

那么,我们究竟要怎么做,才能真正摆脱父母的控制呢?

1、重新审视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

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并且,这种磨难是可以遗传。

原生家庭既然这是一种宿命,我们无法逃避,那么我们就追本溯源,正视问题。

我们不能把原生家庭当作不肯成长、改变的借口,幸福、要知道快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经历原生家庭的伤害后要做到不抱怨父母,不以受害者自居。

学会从自己身上入手,调整固有认知观念、行为习惯,并努力和原生家庭和解。

2、分清现在和过去的界限

我们要分清现在和过去的界限,学会接纳自己,不要陷在过去,不自怨自怜。

请你不要让原生情结继续纠缠在现在的婚姻家庭中,不要把对父母的情绪掺杂进来,投射并发泄在伴侣身上。

我们要承认现实,为自己曾经的心灵缺失供养,为尽可能做好自己的家庭教育做好准备!

3、强大自己的内心

一个人的成长和强大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他自我战胜、超越了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

你要不断地扩展视野,强大心智,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

懂得爱是自己给予自己的,有爱自己爱别人的能力。

学会将安全感和成就感建立在自己努力所得而非对伴侣的依恋和索求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