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人胃健康抽样调查报告》:近四成媒体人胃糜烂

2017年11月8日,北京,第18个中国记者节。

《中国媒体人胃健康抽样调查报告》:近四成媒体人胃糜烂

“关爱媒体人胃健康公益活动”项目启动

据介绍,这个项目的实施是在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导下进行的,契合《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提出的防治核心由“疾病治疗为中心”向“综合的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突出“防控的效率”,核心目标是减少胃癌导致的过早死亡现象,在策略上做到“实施早诊早治,降低胃癌高危人群发病风险”。

《中国媒体人胃健康抽样调查报告》:近四成媒体人胃糜烂

专家发布报告。

在“关爱媒体人胃健康公益活动”筹备期,已有近300名媒体人接受了胶囊胃镜检查。检查结束后,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令狐恩强教授、刘婧教授、李贞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李景南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教授、廖专教授、广州南方医院消化科主任刘思德教授、武汉协和医院消化科主任侯晓华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三甲医院的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团,对检查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形成了《中国媒体人胃健康抽样调查报告》,并在启动仪式现场进行公布。

《中国媒体人胃健康抽样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82名受检媒体人中,39.36%的媒体人胃部糜烂,结合媒体人填报的《媒体人健康生活习惯调查问卷》可以发现,压力过大、三餐不规律或成主因。另外,有22.34%的媒体人出现了明确的胃部病变,急需接受诊疗,其中5.32%的人患有胃溃疡,8.51%的人患有胃息肉,粘膜异常隆起6.38%,胃出血等其他占2.13%。

媒体人胃健康状况着实堪忧!对此,专家提示,媒体人工作压力大,且长期保持不良生活方式,属于胃病高危人群,大部分媒体人在面对胃部不适时大多持忽视态度,导致胃病高发。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以及时发现隐患,尽早治疗。

据了解,医学专家针对媒体人群发布胃健康数据尚属首次。此次媒体人胃健康数据的获取,系通过我国自主创新的高科技产品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来完成。

《中国媒体人胃健康抽样调查报告》:近四成媒体人胃糜烂

专家做胃健康科普知识传播。

“做记者的十胃九病”。有数据显示,90%以上媒体人均有胃部不适症状,有些人长期胃炎或胃痉挛,甚至有不幸者患上胃癌等重度胃病。


2016年1月,美通社发布《2016中国记者职业生存状态及工作习惯》白皮书显示,超过8成记者表示处于加班过度、三餐和作息不规律的生活状态。2016 年 6 月,财经记者社群平台深蓝财经发起中国媒体人健康问卷调查,胃病高居媒体人健康问题榜首。

此次收集《媒体人健康生活方式调查问卷》也显示,约48%的媒体人感到“身心俱疲”,41%的媒体人从不运动,51%的媒体人饮食不规律,另外,11%的媒体人长期服药,其中就有胃药。

专家指出,我国胃癌高发,除了与其危险因素居多的原因有关外,还与检查普及率较低有关,而检查普及率的低下与公众对胃健康知识了解甚少及对插入式胃镜检查恐惧等原因有直接关系。

《中国媒体人胃健康抽样调查报告》:近四成媒体人胃糜烂

专家报告PPT。

专家称,除了传统的插管胃镜检查外,更有安全无痛的安翰胶囊机器人胃镜,其在20分钟内即可全面查出胃部的疾病隐患。利用这项技术,可让更多的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媒体人把握住发现自己胃部病变的机会,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目前,北京的解放军总医院(301)、北京协和医院等大医院已开展这项技术为民服务。

活动主办方透露,“关爱媒体人胃健康公益行动”将持续实施一年,将为国内700名媒体人提供免费的胶囊胃镜机器人检查,将关爱落到实处。项目结束后,权威医疗机构将对检查结果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中国媒体人胃健康白皮书》面向全社会发布,唤起公众胃健康意识。

已接受胶囊胃镜检查的前新浪执行副总周锚说,十年前曾因胃部大出血面临生命危险,“过去,我一直觉得胃病不是病,结果却差点被胃病夺了性命。胃病是个隐形杀手,一不小心就会酿成大错,大家一定要改善生活方式,定期检查。”

《中华英才》杂志副总编刘晓渡女士表示:“胃病不能拖,感觉不舒服了得赶紧去治疗,这次活动让我对胃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学到了不少科学护胃的方法,真的很实用。”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持人MAX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在进行过舒适便捷的胃部检查之后,他说:“今天了解到许多关于胃健康的知识,让我了解到早期筛查胃病治疗的重要性,也消除了自己对做胃镜的恐惧。”

《中国媒体人胃健康抽样调查报告》:近四成媒体人胃糜烂

善学博雅&情感机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