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平涼莊浪:蓄水保土 高原“秀”出綠水青山

原標題:甘肅莊浪:蓄水保土高原“秀”出綠水青山

甫進甘肅省莊浪縣境內,滿眼綠意撲面而來。梁峁之上,林帶宛如一道道綠色長廊,跟隨山勢蜿蜒遠去。公路兩旁,鬱鬱蔥蔥的林木籠罩道路,車輛在林蔭下穿行,毛色光豔的錦雞不時從路邊的草叢中飛竄而出。梯田之內,一片又一片的蘋果樹上掛滿了紅豔豔的蘋果,散發著沁脾的果香。溝谷深處,一灣灣碧水好像翡翠鑲嵌在溝底,讓溝谷充滿生機。眼前的情景,讓人心曠神怡。

甘肅平涼莊浪:蓄水保土 高原“秀”出綠水青山

曾經,在人們的印象中光山禿嶺的莊浪縣,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生態治理,而今“秀”出了綠水青山,讓過往的人們心生羨慕。

築起三道防線蓄水保土

地處黃土高原的莊浪縣,地貌的九成呈現山區,一道道梁峁裸露著黃土,綠意鮮有,盡是蒼涼。失去了林草攔蓄,每逢降雨,千溝萬壑洪水肆虐,奔湧而下,水土流失極為嚴重,每年都有1300萬噸泥沙流失。水土流失得不到治理,生態環境任由水土流失破壞,長此以往,將會危及家園。

甘肅平涼莊浪:蓄水保土 高原“秀”出綠水青山

1982年,甘肅省提出“三年停止植被破壞,五年基本解決溫飽”的奮鬥目標,莊浪縣搶抓機遇,喬木以油松為主,灌木以沙棘為主,採取喬木和灌木搭配的模式造林,在全縣402個梁峁建成防風林帶,這是莊浪生態治理的“第一道防線”。

從1964年開始歷經34年的建設,莊浪縣於1998年成為中國梯田化模範縣。地修平了,曾經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變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梯田建設是莊浪縣治理水土流失的“第二道防線”。

1992年,莊浪縣實施了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在溝道里夯築淤地壩,植樹種草,全縣林草植被覆蓋率達到27.3%;構築了保持水土的“第三道防線”。

通過構築蓄水保土的“三道防線”,莊浪縣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08平方公里,治理程度達到77%,每年攔截泥沙761萬噸。莊浪縣出現“水不出田,泥不下山,常年無洪流,舊貌變新顏”的可喜變化,40年沒有發生重大洪水災害。

淤地壩由攔泥轉向蓄水

甘肅平涼莊浪:蓄水保土 高原“秀”出綠水青山

雨水降落梁峁,梁峁上的防風林帶可以攔蓄水流。雨水降落梯田,會直接滲入田裡。雨水降落溝道,怎麼防控水土流失?當初,莊浪縣在溝道里規劃建設淤地壩,目的是淤積泥沙,最終形成耕地,可供耕種。

從事水土保持研究工作的甘肅省水土保持研究所副所長周波,發現西北一些地方把淤地壩淤積形成的土地開墾耕種了,而莊浪縣淤地壩建成運行25年都沒有淤積成耕地,每座淤地壩反倒蓄有充足的水源。

跑遍莊浪縣小流域治理工程之後,周波找到了答案:之所以淤積不成耕地,是因為莊浪縣水土流失得到了根治,沖刷到淤地壩的泥沙越來越少了。淤地壩在莊浪縣發生功能轉變,由淤地轉變為蓄水。在周波看來,淤地壩功能轉換有益於生態建設。

莊浪縣水保局局長柳安平介紹,莊浪縣在堡子溝、廟龍溝等15個較大流域內累計建成淤地壩63座,壩庫總庫容2038萬立方米,目前蓄水1200萬立方米。莊浪縣城鄉每天用水量3萬立方米。照此計算,全縣城鄉每年用水量1095萬立方米。也就是說,縣裡淤地壩現有的蓄水量能滿足全縣城鄉群眾一年的用水需求。

來到廟龍溝流域所屬的孫渠骨幹壩附近,能看到一處建成投用不久的人飲水源補水工程。工程管理人員說,每遇乾旱缺水年份,就開閘補充水源。利用淤地壩的蓄水,縣裡建成了3處人飲補水工程。

在邵志紅的蘋果園裡,他推上開關,鋪設在果園裡的塑料滴管流出源源不斷的清水。他手指著不遠處牛溝淤地壩說:“果園灌溉所需的水源是從那個壩裡抽上來的。”邵志紅就是看中牛溝淤地壩配套了提灌工程,便於梯田灌溉,才選擇在牛溝淤地壩附近流轉耕地460畝,經營家庭農場。目前,全縣依託淤地壩水源建成提灌工程15處,發展梯田灌溉1.2萬畝。

小氣候好轉溼潤又多雨

每有農閒,南湖鎮廟岔村農民楊守乾就會在離家不遠的堡子溝1號淤地壩上垂釣,他坐在茂密的蘆葦蕩旁邊,一群野鴨在不遠處的水面上悠閒自在地浮游,不一會兒,又飛來了幾隻紅頂鶴,落入水中覓食。自從淤地壩蓄水之後,村裡的飛鳥明顯增多了,大多數他連名字都叫不上來。

鳥雀飛到村裡,村民和鳥雀和諧相處。每到夜晚,三三兩兩的錦雞就會飛到廟岔村村民的屋簷下棲息過夜,村民從來不驚擾它們。

兩年前的夏天,坐上班車前往莊浪縣上班的會寧籍青年邢剛,進入莊浪縣境內,滿山的綠樹讓他緊張的心情都得到了緩解。

每年夏天,牛溝淤地壩附近的草地上和林蔭下常有一些來客的身影,他們白天在淤地壩上垂釣,夜晚搭起帳篷,留宿在林蔭下,逗留一段時日之後方才離去。他們告訴村民:“你們這裡有山有水,空氣新鮮,樹木繁茂,樹下涼快,這是度假的好地方。”

每年三伏時節,一大清早,霧氣從榆林溝谷裡悠悠升騰起來,白茫茫一片,宛若霧海,亦真亦幻,讓榆林溝平添幾許神奇色彩。過往路人驚奇疑惑:“溝谷裡怎麼會拉起霧氣?”紛紛停車駐足,觀看探究。附近村民告訴他們:“那是因為溝谷裡有水壩,霧氣是從水面升騰起來的。”一些攝影愛好者也站在高處拍攝雲霧繚繞的梯田美景。

雲霧升騰起來,午後多會下雨。生活在榆林溝流域內的柳梁鄉吊咀村村民柳亞志說:“與柳梁鄉臨近的莊浪縣城和南湖鎮天氣晴朗,而柳梁鄉卻在下雨。”處在榆林溝流域內的柳梁鄉每年都會得到天降偏雨的饋贈。因為雨量充足,地處山區的柳梁鄉這些年地膜小麥畝產達到了500公斤,而全縣冬小麥平均畝產300公斤。

山水林田路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莊浪縣堅持山水林田路共同治理,歷經半個世紀,走出了“山頂喬灌戴帽、山間梯田纏腰、地埂牧草鎖邊、溝臺果樹圍裙、溝底壩庫穿靴”的生態治理之路。(來源:人民網王文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