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以後誰種地?擔心是沒用的,國家在大力扶持這些人接手農業!

老了、走了、定居城市,農村人不再種地,引發“以後誰種地”的擔憂

從來自江蘇、浙江的調研結果顯示,目前還在務農的農民平均年齡已經達到57歲。

放到工廠、企事業單位來看,這個年齡段的人員還是繼續可以在各崗位工作,沒什麼大問題,但是在農業方面,57歲的平均勞力年齡已經是力不從心了,機械化應用程度低、播種收割防病蟲害之類的田間勞作,都離不開一把子力氣,而翻過50的成年人,在體力上已經開始走下坡路,越來越力不從心。

於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農村年輕人口走進城市、去異地務工謀生,種地這回事已經是“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了,因此很多人難免會疑問--以後誰來種地?中國靠買糧食能養活中國人嗎?等等之類的問題既直接、又真實的反映出廣大農民、社會大眾對生存發展糧食問題的憂慮。


農村以後誰種地?擔心是沒用的,國家在大力扶持這些人接手農業!

可憂,老年人成為農作主力

國家已經在持續推動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接收農業生產

2012年農業部在全國100個縣啟動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2014年農業部、財政部啟動實施了新型職業農業培育工程。至今已經6年多,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雖然離解決農村勞力問題、提升農業勞動者職業素質水平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但是畢竟已經走出了第一步。

2014年、2015年,每年有11億的專項資金被投入新型農民培育工程;2016年中央財政投入增加到了13.9億元。另外還有地方上也在分撥一部分資金用於農民培育,截止2015年底,已經有超過20億元的資金經由省、市、縣各級財政投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截止2016年底,中央和地方累計在這方面投資已經超過80億。


農村以後誰種地?擔心是沒用的,國家在大力扶持這些人接手農業!

新農人,以後種地靠你們了

什麼是新型職業農民?農村人還有機會進入這個群體嗎?

目前國家定義的新型職業農民由以下三類人組成

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

專業服務型新型職業農民

專業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

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比如家庭農場業主、種植大戶、農創客等;專業服務型新型職業農民比如搞農產品電商、農資流通人才等;專業技能型職業農民如種植能手、養殖能手、能工巧匠、鄉村科技人員、經驗技術過硬的本地農作生產專家等。

目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有效對象為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帶頭人、農業企業骨幹等一些還在從事農業、並且在農業生產方面具有一定影響岱頭作用的人,畢竟這些人還沒有放棄農村、非農就業,他們和農業生產的關聯性相對最強。


農村以後誰種地?擔心是沒用的,國家在大力扶持這些人接手農業!

喜笑顏開,拿到新型職業農民證書

國家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對有計劃在農村長期發展的人來說是個機會,這些人可以通過中等職業教育,比如全國農廣校體系內的培訓機構接受職業培訓,目前“百萬中專生計劃”已經累計招收112萬學員,畢業90萬人。

還有就是通過高等職業教育,比如按照服務產業、農學結合、自願參加的原則,由基層農業部門推薦和學校招生結合的方法選送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負責人、返鄉農民參加中高等農業院校教育培訓。

有的地方還選擇本地戶籍的應、往屆高中畢業生委託到本地農業院校接受大專教育,畢業後統一分配到各鎮區所轄的村、合作農場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技術服務、管理等工作。

可以說,農業畢竟是國之本,政府和地方上都儘可能在為農民職業化提供通道,只要有心發展農業的人,就能找到提升的途徑,不會遇到“老虎吃天無法下抓”的難題。

沒好處的事很少有人會去做,成為新型職業農民能帶來哪些好處?

產業發展扶持:因為新型職業農民目前在農村中基本上是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創業企業等的業主或者骨幹,國家制定的一些涉農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實際上就是對新型職業農民的產業扶持政策,比如種糧補貼,受益者為種植大戶,農資綜合補貼和農機購置補貼,規模化種養殖的農業生產者能拿到更多。

農村以後誰種地?擔心是沒用的,國家在大力扶持這些人接手農業!


代表農村先進生產力,被照顧也是當然的

另外在稅收優惠、信貸支持、抵押擔保、農業保險、設施用地等相關政策方面,具有職業農民證書的人會具有相應的扶持。

不過更會令新型職業農民感到受益的還是來自社會保障方面的扶持,比如江蘇崑山規定,在新型合作農場的職業農民崗位工作,經認定為新型職業農民的,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市財政給與單位和個人繳納部分全額的社會保險補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