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輝:上海自貿區擴區的難點和著力點

上海自貿區擴區的難點在於,擴區之後新片區能否在短時間適應新環境,與原有的區域進行協同發展。筆者認為,擴區之後需著重研究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哪五個方面?


宋清輝:上海自貿區擴區的難點和著力點

上海自貿區擴區的難點和著力點


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上,我國提出,為了更好發揮上海等地區在對外開放中的重要作用,將增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新片區,鼓勵和支持上海在推進投資和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膽創新探索,為全國積累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經驗。

筆者認為,上海自貿區再擴區,意味著貿易自由化向縱深處拓展,有助於為中國深化改革開放提供發展新增量。據筆者觀察到,上海自貿區自建立以來取得了許多重要成績,形成了許多可提供給我國各地區進行對外貿易發展的可借鑑經驗,作為對貿易、投資、金融和行政制度進行深化改革、不斷優化的試驗場,上海自貿區在我國對外開放的進程中正在扮演重要的角色。為了獲得更多發展以推動我國改革開放、對外貿易的發展,國家需要通過上海自貿區進行更多的探索。

上海自貿區自身也有擴區的需求,在上海自貿區增設新片區意義重大。一是說明國家對上海自貿區這五年取得的成績表示認可,同時也對其首次擴區所達到的效果表示認可;二是說明在首次擴區之後,上海自貿區因自身的建設需求,有再度擴區的必要;三是說明上海自貿區所總結的一部分經驗已足以將其推廣,可以通過擴區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從上海整體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程度來看,可以為自貿區的探索和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這也是上海自貿區擴區的自身需求之一。

從上海各行政區的發展情況來看,結合自貿區發展所需,集聚金融服務業、新興產業、先進技術的行政區和片區若是能實現有效整合,將會為對外貿易發展及國際間的交流合作搭建重要平臺。從上海自貿區的首次擴區也可以看出,擴區之後的自貿區將資源合理整合,並通過管理架構的調整,為上海自貿區的加速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上海自貿區擴區的難點在於,擴區之後新片區能否在短時間適應新環境,與原有的區域進行協同發展。筆者認為,擴區之後需著重研究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要考慮新增區域如何在原有的行政基礎上適應新的制度改革,譬如上海自貿區管委會需要與這些新增區域的行政組織、片區機構進行組織架構銜接,由於再擴區的面積必然將遠大於首次擴區的面積,因此管理架構調整的難度也將大於首次擴區。

第二,要考慮如何將已經形成的經驗、制度和所形成的效應,擴大到新增區域當中,使得這些經驗、制度和效應為新增區域挖掘出更多的優勢,如制度優勢、改革優勢、創新優勢、技術優勢等等,協調好市場制度創新和政府之間的關係,讓改革、制度紅利更好地在新增區域內落地。

第三,要考慮如何培養和轉化新增區域的創新優勢,讓新增區域在適應新的環境、制度同時,還要承接好自貿區新的試點任務,讓更多的產業、行業可以在自貿區中進行探索、測試,不斷在產業類型上進行新的嘗試,以此來檢驗制度創新的成效。

第四,要考慮如何落實將頂層設計、國家相關對外金融、貿易等方面的政策在原有和新增的片區內進行落實,如何防止自貿區的創新成為被動創新,如何將效率提升。

第五,要考慮在自貿區擴張之後,如何進一步完善相關綜合配套體系。

歸根結底,上海自貿區擴區的著力點在於制度的創新,即以深化改革開放為最終目標,在推動改革開放的同時,在不斷進步的制度和規則上進行優化、將其合理完善,推動我國對外貿易實現高質量、高水平的發展。從官方透露的信息來看,上海自貿區4.0版建設方案將更多與一帶一路建設聯繫起來,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從一帶一路倡議來看,上海自貿區將重點服務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從沿海港口過南海,一是經馬六甲海峽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二是向南太平洋延伸。

作為我國重要港口,上海自貿區擴區之後的建設,要在觀察落實頂層設計的基礎上,還需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如發揮其地理優勢作用,不斷完善公路、鐵路、港口、航空等交通的調度、運載能力,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做好質量技術體系銜接;二是推動貿易改革,搭建自貿區網路,推動產業園區建設,實現跨國投資貿易便利化,進一步推動國際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三是在金融創新的大背景下,構建新型合作平臺,加強與國內外銀行的合作,與現有金融合作機制對接,在政策的支持下鼓勵開發性、政策性的金融機構參與;四是加強與國際各方面之間的交流,如文化交流、科技創新、醫藥衛生、健康產業等等。通過多方面的措施,成為一帶一路發展的有力力量。

(作者系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強國提速:一本書讀懂中國經濟熱點》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