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當前需保持宏觀調控定力

□本報記者 王輝

在17日舉行的“2018中國股權投資高峰論壇暨第二屆中國股權投資金牛獎頒獎典禮”上,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高培勇在做主旨演講時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是結構性問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並未因外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

高培勇表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形勢正在出現一些新變化,整體來看,相關焦點主要體現在外部衝擊與國內結構性矛盾相互交織。在此背景下,我們將經濟運行態勢概括為“穩中有變”。圍繞探索如何解決國內的結構性矛盾問題,在過去五年中,形成了經濟發展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等一系列理論判斷,並且構建了一整套宏觀經濟政策框架。整體來看,在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背景下,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在以往高速增長階段,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是總量問題,焦點是解決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問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需求側。而在當下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則是結構問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即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的經濟循環不暢。

由此,高培勇指出,當前宏觀經濟政策的主線已經發生根本性改變。在高速增長階段,宏觀經濟政策主線是需求管理,即立足需求側、緊盯需求總量,著眼於對沖性逆向調節,追求的是短期穩定。但在高質量發展階段,立足點則已經由需求側轉到供給側,聚焦點由總量的調節轉向結構的調整,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著眼於提高供給質量、優化供給結構。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前做出的宏觀經濟政策總體安排,主線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堅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條件下,對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作局部性調整。而且,進一步看,為應對外部衝擊和國內結構性矛盾而提出的六“穩”對策(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穩增長”並未位列其中。這說明,“穩增長”固然是重要的,但相對於“調結構”而言,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重要。當前宏觀經濟政策的著力點和著重點,更多強調的是擴內需和結構調整的兼容。

整體而言,高培勇認為,面對由外部環境等因素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和宏觀經濟形勢的新變化,當下最需要做的還是要全面調整理念、思想和戰略,保持宏觀調控的定力,不能重新回到以往的需求管理“政策老路”,而是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前提下,兼容需求管理的政策操作,讓結構性調整和擴大內需的政策效應能夠兼容。面對經濟形勢變化,宏觀經濟政策著力推進的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而不是以往的需求管理和粗放型的經濟體系建設;要更好地滿足的是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不單純是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