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現鈔僅佔支付的5-6%,其他都是數字支付

周小川:現鈔僅佔支付的5-6%,其他都是數字支付


11月18日,在第九屆財新峰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出席並發表演講。他從多個角度表示,金融新技術的發展、研究需要多渠道地進行競爭,特別是不能選擇過早,監管也不能只是事後監管。

“我們的現鈔只佔5%-6%,其他的都是數字支付。”周小川表示,金融業和IT行業密切相關,金融業可以說是半個IT行業。從時間序列來看,金融業是IT技術最大的用戶之一。

“金融業和IT業相互促進,密切聯繫,受益於IT產業的發展,提高了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金融業應該是歡迎新技術的,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會表現出牴觸。”周小川說道。

周小川稱,從供給側和需求側來看,二者的角度不同,可能會出現一定的扭曲,比如一些企業把新產品和新技術當成投機買賣的噱頭;技術的應用沒有把金融服務充分的展現出來,比如第三方支付獲得牌照後,追求預付款或是P2P的暴雷。

周小川擔心,IT行業、互聯網行業會出現“贏者通吃”的現象。這種現象“跟我們原本的目標是有所不同的”,他強調,市場應實現競爭性發展使得最好的技術能夠凸顯出來,最終被加以使用。

“在支付領域中,真正需要的是提高支付體系的效率,成本低,安全性有保證,交易有保障。”周小川強調。

央行的金融體系穩定,私人部門要發展,需要注重一定的激勵和市場規則。若是缺乏,私人部門則主要關注份額,忽略了幣值穩定。

當前,第三方支付的主流都是借記性,大家關心的是錨定的、加密的數字貨幣。此外,在某種程度上,允許數據留存將涉及到隱私是否會得到有效保護。

“這給央行和監管提出了挑戰,”周小川說,央行3-4年前成立了數字金融研究所,但是沒有辦法確保研究的方案是最優的,即設置一種多渠道研發,相互競爭的體制。如要選取一種可控的方式,比如英格蘭銀行採取的砂箱方法,但這種方法主要適用於小型市場。

“我們要認識到,清算系統屬於金融的基礎設施。如果以後有社會系統的話,也是基礎設施。私人部門也可以做基礎設置,當然也可以採用PPP,但是要有監管。”周小川說道。

周小川強調,私人部門在參與基礎設施時,一定要具備公共精神,而不是過多的為私人謀利益。要培養公共精神,審核具有公共精神的人可以建設公共基礎設施。

周小川稱,不需要將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對立起來,因為二者目的都是為了服務的效率、安全可靠,因此鼓勵多渠道研發競爭,並事先控制好實行可控的安排。新型電子貨幣和電子支付已經對跨境支付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當前全球跨境效率不高,但是跨境支付也涉及到國家的主權,跨境支付還沒有一個全球的機構,它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宏觀政策的調整和金融穩定。”周小川表示,我們在支付上還沒有形成穩定的籃子。當前,新興市場的資本外流,金融不穩定問題突出。如果是一個穩定幣,一定要盯住主權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