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明清時代的制瓷業以景德鎮為中心,御窯廠製品更是窮極精麗,可以說是千年中國古代瓷器的高度總結與代表,彩瓷也發展到空前繁盛的時期。

素三彩則是景德鎮燒製的一種低溫釉上彩瓷。器表紋飾以黃、綠、紫彩為主,不用或少用紅彩,故稱素三彩。

“素三彩”一詞首先在清末寂園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黃、茄、綠三色之瓷品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數,無特定含意。

其製作方法是在高溫燒成的素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好的紋樣內,然後再經低溫燒成。與唐三彩、宋三彩工藝相似。

素三彩創燒於明成化,明正德、嘉靖、萬曆時期,素三彩工藝已取得較高成就,至清代康熙朝得以進一步發展,併成為康熙時期具有特色的瓷器品種之一。

明正德 素三彩海蟾紋三足洗

高10.8cm,口徑23.7cm,足距17.8cm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傳世的正德素三彩屈指可數。

這件洗口內斂,平底,下承三如意頭式足,口沿黃彩暗刻楷書“正德年制”四字款,內施青白釉,外壁刻劃16個海中嬉遊的蟾蜍,紋飾構圖簡練。

以黃彩繪蟾蜍,綠彩繪海水,白彩繪浪花,紫彩塗口、足,色彩和諧分明,清爽悅目。

洗在古代生活中用途廣泛,有盥洗用具,亦有文房用具或陳設品。其形制廣口,折沿,寬唇,深腹,平底。漢至晉代流行在器物內底刻魚紋,有陶、青瓷製品。宋代南北瓷窯普遍燒造。明清時則以江西景德鎮窯的青花、五彩、粉彩及鬥彩等陶瓷製品為佳。

明正德 素三彩纏枝蓮紋高足碗

高12cm,口徑15.9cm,足徑4.6cm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碗撇口,深弧腹,下承以中空高足。足與碗底系釉接而成,在碗外底與足相接處明顯可見有修整痕跡。外壁綠地素三彩纏枝蓮紋裝飾,其上結有一黃、二白、二孔雀藍共5朵蓮花,2朵孔雀藍蓮花為黃心,其餘3朵均為孔雀藍色心。碗內及圈足內均施青白釉,釉面瑩亮。無款識。

此碗色彩搭配協調。給人以沉靜素雅之美感。

明正德 素三彩纏枝蓮紋水仙盆

高7.2cm,口徑23.8cm×15.2cm,足徑23.1cm×14.2cm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盆呈長方體,四面略斜收,下承以六足。盆內及外底均施白釉。外壁素三彩裝飾,以黃、綠、紫設色,腹部以紫色為地以綠彩繪花草紋。口沿下署青花楷書“正德年制”四字款,外圍青花雙方欄。紫釉掩映下的青花款呈藍黑色。

此器造型別致,構圖簡練生動,色調清新明快,色彩搭配協調,給人以古樸雅緻之美感。

明代自正德朝開始,瓷器的質量已呈下降的趨勢,琢器類多帶器座,接痕日漸明顯,大器底足遠不及永樂、宣德、成化時的細膩光滑。但就正德素三彩而言,卻成就卓著,成為顯赫一時的名貴品種。

琢器

古陶瓷研究者習慣於從造型上將瓷器分為琢器和圓器兩大類。所謂琢器,是指立體型的瓷器,如瓶、尊、罐等。

明嘉靖 白地素三彩纏枝蓮紋瓶

高63.4cm,口徑7.9cm,底徑17.8cm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瓶口微撇,口緣鑲銅,溜肩,鼓腹,腹以下收斂,圈足。外壁白釉地素三彩裝飾。近口沿處繪如意雲頭紋,腹部繪纏枝蓮紋,近足處繪卷草紋。所施色彩有孔雀綠、黃、紫、草綠等。素底無釉。無款識。

瓶身秀美,紋飾的華貴為素雅的色彩掩藏,具有內斂之美。

明萬曆 素三彩團龍瓶

高37.5cm,口徑9.5cm,足徑16cm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瓶鋦口,短頸,溜肩,瘦脛,圈足外撇。頸部及近足處均繪有一週黃彩寬帶紋,肩部以青花繪蓮瓣紋,外壁以孔雀藍釉為地,黃彩飾團龍紋。

萬曆素三彩器出現色地疊燒工藝,如黃地三彩、綠地三彩等。此器是以孔雀藍釉為地,上施黃彩,彩有剝落,且不甚均勻。

明萬曆 紫地素三彩折枝花果雲龍紋盤

高2.7cm,口徑14cm,足徑8.5cm。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盤內外均以紫地素三彩裝飾。內外壁均繪折枝花紋,綠葉黃花。內底黃色線圈內繪雲龍紋。圈足內施紫釉。外底署綠彩楷體 “大明萬曆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黃彩雙線圈。

折枝

花卉畫的一種。畫花卉不寫全株,只畫從樹幹上折下來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蓮、折枝牡丹、折枝果實等。

明萬曆 黃地素三彩二龍戲珠紋盤

高4.4cm,口徑23.3cm,足徑16cm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盤敞口,弧壁,圈足。盤心微下塌。通體黃地素三彩裝飾。內底飾雙龍戲珠紋,外壁飾纏枝蓮紋。圈足內施黃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萬曆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盤的所有紋樣均先用黑彩勾出輪廓,其內再填以紫、綠、孔雀綠、黑彩等。外壁黑彩暈散嚴重。盤的造型不太規整,龍紋隨意性較強,爪如花朵,口、腹、足底均有窯裂,反映出萬曆時期御器廠瓷器生產質量趨於下降的狀況。在黃釉的掩映下,青花款呈藍黑色。

清康熙 素三彩茄式壺

高37.5cm,口徑2.5cm,腹徑27.2cm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壺小口,曲長頸,口至頸漸粗,球形腹。因形如圓茄,故俗稱“茄式壺”。通體施白釉。頸之近肩處以黃、綠、墨3種色彩繪卷枝紋裝飾帶。腹下部繪綠彩繡球花紋一組。無款識。

此器造型奇特,胎體厚重,為清康熙官窯所獨有。從其造型看,當為宮廷醫療用器。

清康熙 素三彩海馬八吉祥紋罐

高29.8cm,口徑13.2cm,底徑13.5cm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罐唇口,短頸,豐肩,肩以下內斂,平底。內施白釉。外壁素三彩裝飾。口沿、肩、脛(jìng音敬)及近底處共4道青花絃線將紋飾分為5組,頸繪海水江崖八吉祥紋,肩飾海水浪花八吉祥紋,腹繪4匹海馬穿行於海水江崖及八吉祥之間,海馬分別用素三彩中的黃、紫、深綠、淺綠四種顏色塗繪,足邊為海水浪花八吉祥紋飾。細砂底。無款識。

八吉祥

八吉祥,即法輪、海螺、寶傘、天蓋、蓮花、寶瓶(罐)、鯉魚、盤長八種吉祥物。

清康熙 素三彩漁夫捕魚圖長方几

高7.5cm,面縱23.5cm,面橫13.5cm,足縱17.7cm,足橫11.5cm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幾面呈長方形,下有四長條形戧,戧四角下承以四條腿。幾面以素三彩繪漁家樂圖,畫面中有的漁夫在捕魚,有的在往魚簍裡裝魚,一幅繁忙的景象,周圍山嶺重重,亭臺高聳,樹木林立,一行大雁在空中飛行。側面繪冰梅紋。足邊兩側繪變形夔龍紋。四腿足心均有一孔。施彩以綠、紫、墨、黃彩為主。幾背面中心署一異體字款,外圍墨彩雙方欄。

此件長方几為康熙素三彩瓷器的珍貴器物,此種器形在康熙朝較為少見,當為文房用具。

清康熙 素三彩鏤空燻

高17cm,面徑20cm,面邊長7.8cm,底徑20.3cm,底邊長7.8cm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燻呈八方體,下承以連燒在一起的八方束腰臺座。通體鏤空素三彩錦地開光裝飾。頂部一圓形開光內透雕“卍”字圖案。周圍以素三彩描繪纏枝花紋。

燻體八面均有上下呈弧形的長方開光,開光內均透雕錢紋,開光以外均以綠釉上塗點黑色麻點為地,八條邊稜上各繪一條螭龍。底座束腰處繪三角形幾何紋。整個畫面以黃、綠、紫彩為主,藍彩為輔。燻內素胎無釉。無款識。

此燻形體線條硬朗,用彩素雅,是一件既美觀又實用的宮廷用具。康熙素三彩香薰除八方體造型以外,也有四方體造型的。

束腰

束腰,明清傢俱部件名稱。原是須彌座上梟與下梟之間的部分,在傢俱上指面框和牙條之間縮進的部。束腰是我國傳統傢俱造型的典型式樣之一。

清康熙 素三彩暗花雲龍花果紋盤

高4.7cm,口徑25.1cm,足徑16.7cm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盤口微外撇,弧腹,圈足。內外白地素三彩裝飾。盤內、外暗刻雲龍紋。盤內在刻劃紋飾上彩繪石榴等折枝花果紋,外壁在刻劃紋飾上彩繪折枝牡丹花紋兩組。花卉施以綠、紫、黃、黑等低溫彩釉。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康熙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盤以黑彩勾繪紋飾輪廓線,將果實的飽滿、豐碩表現得淋漓盡致。紋飾層次分明,色彩素雅。

此器燒製方法是先在素胎上暗刻雲龍紋飾,施透明釉後入窯高溫燒成白釉暗花雲龍紋瓷盤,然後在瓷器的表面用素色彩料繪花果等紋飾,再入窯經低溫焙燒而成。將釉下刻花與釉上彩繪相結合,使得彩繪紋飾下還透著另一種若隱若現的紋飾,可謂新穎別緻。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詳解素三彩

“素三彩”作為康熙宮廷用瓷非同凡響,但何為“素三彩”?結合評說玖珅文物店收藏的這件“清康熙素三彩魚藻紋缸”,筆者以為“素三彩”絕非“三”種色彩認定,當是一種燒製彩瓷的獨特工藝。

一、應給“素三彩”正名

對何為“素三彩”,一直眾說紛紜,如何讓其名副其實,作為古瓷鑑賞應當正名。

1、“素三彩”絕非三種色彩。“素三彩”一詞首先出現在清末寂園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黃、茄、綠三色之瓷品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數,無特定含意。素三彩繪瓷的底色釉有白釉、黃釉、黑釉、紫釉等,即“白地三彩”、“黃地三彩”、“墨地三彩”、“紫地三彩”,僅加底色,“素三彩”就絕非“三”彩。

1989年版《辭海》中給“素三彩”下的定義:“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綠、黃、茄紫三色而燒成。始於明正德年間,清康熙時繼續燒製”。可陶瓷界還有另外一種定義,即“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種之一,是以黃、綠、紫三色為主的瓷器,其實並不限於此三色,但不用紅色”。可偏偏“素三彩加紅價值連城”,說明“素三彩”也非絕對排斥紅色!

2、“素三彩”傳承一種工藝

。不論幹啥事,先要知道“糖從哪甜,醋從哪酸”?要認清何為“素三彩”,這就先要弄清“素三彩”從何而來?中國唐代出現一種盛名海內外的先燒製素胎,然後掛低溫色釉重新入窯,再次燒製的陶胎低溫色釉器。由於該器主要使用黃、綠、白三色,民國時期人們開始簡稱為"唐三彩"。隨後又逐漸出現例如"遼三彩"、"宋三彩"、"明三彩"及"清三彩"等不同時期同類製品的專有名詞。成熟的“素三彩”是在明正德年出現的,御廠改用素燒瓷胎代替以往的素燒陶胎,這一變革提高了成品的精美程度,成為明清三彩與唐宋三彩的最大區別。

3、“素三彩”的正名。綜上所述,無論哪種素三彩,一是都與唐三彩採用的先燒製素胎,再掛低溫色釉重新入窯燒製的陶胎低溫色釉器的制瓷工藝有關;二是都與刻劃添彩的釉上工藝有承襲關係。明清兩代景德鎮生產的素三彩,第一次燒素瓷,將已成型好的各類器形,要用1250℃以上的高溫燒成;第二次畫成彩畫以後,再以850℃~950℃的低溫度燒彩。

所以,依筆者個人之所見,應該界定“素三彩”為一種燒瓷的工藝,是在高溫燒成的素瓷胎上,用黃、綠、紫三種色澤釉為主(絕非就這“三”彩),填加在已刻劃好的紋樣內,再經低溫燒成的一種彩瓷。所以,“素三彩”同其它彩瓷的區別,絕非是顏色的區別。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二、本件“素三彩”的不同凡響

魚藻紋屬瓷器上常見的經典飾樣,玖珅文物店收藏的這件“清康熙素三彩魚藻紋缸”,口徑27釐米,折沿圓唇,弧腹,器腹起伏延綿,平足無釉,卻不同凡響。

1、傳世稀少。早在北宋末年,因宮廷畫師劉寀擅長畫魚,造就了宋代以來繪魚藻圖之風,並延續各個朝代。魚藻紋與其他題材不同,更需畫師有熟練的繪畫功底,敏銳地寫生技法,才能在筆下展現出水中魚草的各種姿態,以達到逼真效果。魚藻紋在碗、盤器上偶見,最為值得稱道的是,“素三彩缸”上則未見其二。可謂傳世極為稀少,玖砷文物收藏這件,不敢妄稱是“孤品”,但卻是極難見到的一件魚藻紋瓷器。

2、色彩豐富。本件瓷器胎釉製作精細,釉質光潔,其色彩就未侷限於“三”彩,上有黃、紫、綠、青、白、黑色,整體呈現出色彩素雅。其中,鯉魚就有黃、黑、白色(魚眼就黑白分明),石斑魚有青、黃、白、黑色,刀魚為黑、白色,蝦、蟹為紫色,用黃、紫、白、青、黑色,不僅將魚、蝦、蟹畫的惟妙惟肖,還在色彩對比中顯現出各自的個性。尤其題材採用寫意的畫法,兼工帶寫,筆法流暢,水藻飄動好似水在流動,魚兒在綠色水草中游弋,使人感到魚在逆流而上,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凸顯生動。

3、圖案妙趣。該件瓷器的彩繪圖案奇妙,有石斑魚、鯉魚、刀魚遨遊於綠水盈盈之中,一面突出了石斑魚,特別是黑白分明的擬人化大眼睛,顯得格外調皮有趣;一面突出了鯉魚躍出水面的姿勢,更有動感,眼睛也很傳神。還有蟹行水底,蝦戲水面,刻畫的都很精細,絕非可有可無。如此有蝦蟹伴魚暢遊於水藻、浮萍、池蓮之間,紋飾圖案如此豐富多彩,筆法如此細膩,畫風如此清秀典雅,當是“素三彩”中十分罕見。

4、多種多樣。素三彩始燒於明正德年間,到清康熙時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不僅在器物種類和數量上大大超過前朝。在傳統品種基礎上,又派生出許多不同色地的三彩新品種,名目繁多,有白地、米黃地、綠地、紫地、黑地等三彩。還有仿唐三彩而成的虎皮三彩,釉面多成斑片狀。總之,康熙素三彩名貴品種繁多,時代風格明顯,瓷器造型幾乎無所不有,常見器有碗、盤、杯、壺、香蕉、印盒、瓷塑、盆景、瓶、缸等器物。這件“清康熙素三彩魚藻紋缸”,就是康熙“素三彩”多種多樣性的直接體現。

5、寓意美好。“魚”與“餘”諧音,寓意“富貴有餘”、“連年有餘”;魚紋種類繁多,如水藻游魚、蓮池游魚、水波游魚,或單或雙,或三五追逐,或群魚遊蕩,魚水融融,皆表達其樂融融;魚水之緣,又比喻男女情篤,和好和諧。《敦煌曲子詞.送征衣》:“今世共你如魚水,是前世因緣,兩情準擬過千年”。元劉庭信《新水令.春恨》套曲:“幾時能夠單凰成雙,錦鴛作對,魚水和諧”;魚在中國象徵著平穩、喜慶、繁榮,人們喜歡用魚來表達美好的祝福之意。此瓷缸上的魚,悠然自得,既其安、又其樂,寓意美好的生活。而這件藏品有三種魚共遊,更顯和諧美好。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三、“素三彩”與“五彩”“鬥彩”的區分

“素三彩”作為康熙宮廷用瓷地位很高,其非同凡響,主要是由於素三彩精細的工藝和高雅的藝術品位決定,其生產數量不多“素三彩”與“五彩”“鬥彩”的區分,主要在於三點:

一是工藝不同。與明清時期的五彩、鬥彩瓷器對比,素三彩是在高溫燒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劃好的紋樣內,再經低溫燒成。而五彩、鬥彩則是在燒製好的釉胎上施彩釉。

二是輪廓不同。素三彩的圖案大多使用錐刻紋來表現,器身基本都使用錐刻紋做分界線(“素三彩”與“粉彩”的結合器除外),更清晰表現繪畫圖案;五彩、鬥彩繪畫圖案,則使用黑彩、青花描輪廓。

三是色彩不同。康熙五彩絢麗多姿,馳名中外;作為康熙彩瓷之一的素三彩,用色沒有五彩那麼豐富,主要追求淡雅的藝術風格。

鄭板橋論畫竹,謂“眼中之竹”不是“胸中之竹”,“胸中之竹”不是“手中之竹”。借用到欣賞瓷器,可否說,用眼看,物在眼中;用心看,物在心中;再由心到眼看,就與物在對話中。若在對話中欣賞這件“清康熙素三彩魚藻紋缸”,當會感悟多多。

它是瓷器巔峰: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