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會戰友,相約再聚首

合川會戰友,相約再聚首

戰友喜相逢,必須合個影

在成都,我們與老連長依依惜別後,便驅車重返合川,去看望早已在那兒等候多時的戰友們,去領略那巴山渝水的英姿與神韻。

合川——匯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之流,扼川北水陸交通咽喉,曾是巴國別都,現為重慶六大衛星城市,並以"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而聞名全球。歷史上曾出現過周敦頤、陶行知等名人大家,也是新中國第一位少年英雄劉文學的故鄉。有鑑於此,我和老程慕名已久,加之思念戰友,所以途中便心馳神往,情不可耐。

下午四時許,我們與合川戰友在高速公路出口處匯聚,雖四十多年未見,但老模樣沒變,我們先是緊緊握手,互道姓名,接著便相擁相抱,互致安好。前來迎接的小舒、小唐、小趙均是我們的老部下,小唐和小趙興奮地直跳,邊抱著我和老程撒嬌,邊嘴裡不停地喊著老排長,倒是穩重內向的小舒提醒他們:昨忘了給老排長們帶來的驚喜了?隨既三人拉著我倆,打開車門,車內迅疾躍出一位來者,我和老程不約而同地齊喊:"老陶,是你,你咋也來了?"老陶分別給我們一個虎抱,動情地說:"我正在北碚醫院住院治療,聽說你們要來,便悄悄地溜出醫院,乘車來看望你們。"老陶與我們倆同年入伍,伴隨著鐵道兵改工,曾碾轉全國各地,最終落葉歸根到家鄉北碚,沒想到能在合川相逢,真實地印證了三江匯流的願景,這不僅是一個大大驚喜,也實乃是相逢有緣。大家來不及細敘,便在熱烈喜悅的氣氛中合影留念。是夜我與老陶,同住一間,徹夜長談,竟至失眠。

合川會戰友,相約再聚首

老陶(後排左一)從車內躍出……

當天下午,熱情好客的戰友們陪同我們,參觀了合川城和三江匯流處。趁著餘興返回賓館,與迫不急待的原連隊通信員小張、油料員小易、炊事員大張親切相見,其熱烈氣氛自不待言。晚宴開始前,戰友們的愛人,紛紛閃亮登場,給我們送上最純最真的問候祝福,這樣的規格讓我們始料未及,心中頓時湧出陣陣漣漪。因為在我們當地,大凡來了客人,不管其招待的規格有多排場,唯有夫人到場方為最高。

席間,大家舉杯豪飲,動情訴說,一起回憶著青蔥歲月,爭相傾訴著軍營細節,相互表達著思念之情,彼此詢問著當前生活。我眼望著這群當年的毛頭小夥,如今皆已年滿花甲,霜染鬢髮,不由得感慨萬千:歲月如刀,刀刀催人老;光陰似箭,箭箭不回還,唯有不變得是那份生死與共的戰友情,不改得是那顆終生相連的赤誠心。

合川會戰友,相約再聚首

從右至左:小劉(小張愛人),小張,本人,小唐,老程,老王,小趙,老陶,小易,大張,小舒

坐在我身邊的小張,曾是連隊的通信員,也是我徒弟的徒弟,當年容貌嬌好,活潑可愛,青春四射,聰穎勤快。不料卻在十四年前,突發腦梗,遂致偏癱。戰友們不離不棄,每每聚會,定要把他請來,並安排在上座。其愛人小劉也必會隨同到場,細心照料。看著小劉不停地給丈夫夾菜餵飯,不斷地為小張擦拭流涎,我心中的敬意不禁油然而生。在與小劉的交談中得知,自小張中風後,年輕賢惠的小劉,便肩挑起孝敬多病公婆、哺養幼小兒女的重擔,既要下田勞作,又要照顧小張生活,還要為丈夫治病,多方籌錢,四處奔波,日子過得極其艱難。但小劉始終堅信,只要愛心至誠,孝意至真,就一定會感動蒼天。如今的小張不僅病情穩定,且漸有好轉;一雙兒女也在苦難中長大,並事業有成;家中的舊房拆遷改造,也獲得了一筆賠償款;醫療保險更為他們解決了治病的後顧之憂。聽到這些,我深情提議:為小張的堅強不屈鼓掌點贊,為小劉的忠貞善良而乾杯!

合川會戰友,相約再聚首

戰友相見,一洗思念

軍嫂小劉是一個令人敬重的賢妻良母,戰友小舒卻是一個情深義重的暖男。他的愛人紮根山區,執教半生,為了事業和追求,不僅拋家舍女,還落下了一身疾病。年輕時的小舒既要上班,又要照料女兒,還要侍奉老人,天天忙得團團轉,可他任勞任怨,從不怠倦。妻子的幾次大病手術,小舒都是傾盡心血,精心照料,用愛來溫暖妻子的心田,以情來化解愛人的苦難。看著餐間對妻子百般呵護的小舒,我又一次噭動不已,莊重提議:為他們夫妻的恩愛幸福而乾杯!

小唐是一個愛孩子勝過愛自己的慈父嚴師,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一對女兒拼博進取,雙雙考入公務員隊伍,並分別成家立業,其丈夫的優秀業績也在戰友間成為美談。小唐在幾十年的機關工作中,倍受領導青睞,也深得同事們好評,工作幹得風聲水起,蒸蒸日上。如今剛剛退休的他,又把全身心的精力用在了四個外孫身上,每天奔波不停,輪流接送,照料吃穿,滋潤心靈,這份愛孫之情,頓時引發了我的共鳴,我再次情難自禁,起座提議:為我們的子孫後代而乾杯!

小趙曾在我所在的一排當戰士,後因表現優秀,被提拔為老程任排長的二排當班長,他的聰穎好學早就給我倆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我與小趙的言談交流中,竟被他的博學多識而驚詫不已,更為他的勤奮好學而肅然起敬。為了運動健身,他學起了打乒乓球,這一打,就打出了名氣,成為合川乒壇的高手。為了養生防病,他先後自學了《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醫學名著,歷時三年的苦讀深鑽,不斷實踐,現在已是頗具成就、小有名氣的中醫愛好者。他通過自創的推拿按摩術,竟治好了其愛人患有多年的腰脊椎病痛。平時的他,則專心致志地為患者們解除病苦,成為一個深受大家喜歡的妙手郎中。不由得讓我敬重有加,誠懇提議:為小趙的這份好學善行而乾杯!

合川會戰友,相約再聚首

照張全家福,期待再相聚

酷愛文學的小易,在部隊時,就舞文弄墨,頗有才華,現在卻成了我的粉絲,幾乎讀遍了我寫部隊生活的所有文章,他不失時機地與我交流起了寫作體會,然而我最看重的卻是他善於思考、勇於創新的精神。他長年從事汽車教練工作,創造出一整套新穎實用的教學方法,且成績斐然,深受當地學員的推崇。現在的他,又在鄉下租賃了幾十畝山地,開起了農家樂,辦起了種植場,將休閒娛樂巧妙結合,事業做得如日中天,真可謂老驥伏櫪,壯心不已,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不及我提議,戰友們便齊刷刷地站起來,一致建議:為小易的成功,走一杯,走起!

最後輪到大張敬酒,他不無遺憾地說:"我從炊事班下到一排當戰士時,正值姜排長上軍校,沒有機會與二位排長共處,可你們的故事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我先幹三杯,以表敬意!"他的豪爽與風度,一時成為大家的話題,戰友們紛紛說道:大張一輩子重感情,講義氣,有人緣,素質高,熱於為他人排憂解難,勇於替朋友兩肋插刀。說得大張面紅而赤,高聲喊道:走一個。大家應聲而至,舉杯齊喊:走起,必須的!

滿載著友情的白灑,杯杯見底,卻毫無酒醉心迷的感覺;說不完的知心話兒,滔滔不絕,卻道不盡心中的牽掛思念。一首"鐵道兵戰士志在四方"的兵歌,將戰友相聚的喜悅氣氛推到了高潮。

合川會戰友,相約再聚首

尋古探幽,留念合影

在合川的最後一天,我們興致勃勃地參觀了"釣魚城"遺址。宋末,蒙古軍隊大舉南侵。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10月,蒙古軍隊在潼川府路合州(今合川區)正式打響釣魚城之戰。在戰鬥中被稱為"上帝之鞭"的元憲宗蒙哥,被流彈擊中身亡,此後歐亞各戰場蒙古眾王回師爭奪汗位,使得南宋王朝得以延續20年,同時也改變了整個歐亞戰場的格局。這場長達36年的保衛戰,寫下了中外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罕見戰例,因此合川又被歐洲人譽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

置身於這座古城中,我挨個端詳著隨行的合川戰友們,他們曾經懷揣著夢想,從這片熱土中走出,投身於軍營;又曾因部隊縮編,飲憾迴歸於巴山渝水。先是紮根農村,拼命苦幹,後來憑著在部隊學會的開車技術,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付出了無數的汗水,才從農村融入到這座城市。他們個個都是鐵骨錚錚的漢子,人人皆是柔情滿滿的暖男。現在的他們,衣食無憂,生活幸福,因此他們倍加珍惜部隊的培養,格外重視戰友的情義,特別感謝黨和人民的恩德。以至於我們在古城下分手告別時,都不約而同的流下了熱淚,並互勉要為復退軍轉爭光,要為當代軍人爭氣,永遠都不負這份如山似海的戰友情誼!

合川會戰友,相約再聚首

歷盡蒼桑四十年,容顏雖改心不變(前排左一小舒,二排左一小張,左三小唐,左四小易,後排左三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