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金立總裁盧偉冰所創公司解散,傳個人將入職小米

在金立資金鍊斷裂事件爆發之前,金立原總裁盧偉冰神秘“離職”,作為金立的重要功臣和元老級人物,盧偉冰的去向和離職原因也一直被媒體猜測。

在盧偉冰離開金立以後,其成立了一家專注於海外市場的公司——深圳市誠壹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依然主要從事手機行業相關產品。最初主要從事手機代工,據稱傳音為其客戶。

據其官網信息顯示,深圳市誠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誠壹科技”)成立於2017年,由中國領先的精品智能手機及IoT(Internet of Things)產品研發、製造和營銷的專業團隊組成。

而該公司團隊,據稱就是此前金立的海外事業部,於2017年8月份左右從金立獨立出去,在其推出自有手機品牌的同時,據稱還承接ODM項目,撥打該公司官網座機電話,顯示的依然是“金立”。據查詢得知,該公司主要由於盧偉冰以及金立總裁劉立榮入股,其中盧偉冰持股51%,而劉立榮持股24%。

原金立总裁卢伟冰所创公司解散,传个人将入职小米
原金立总裁卢伟冰所创公司解散,传个人将入职小米

經誠壹科技內部員工證實,誠壹科技已經解散,並且有消息稱盧偉冰個人將入職小米。

盧偉冰離職原因曝光:

當時一位已經從金立離職的員工曾向36氪透露,盧偉冰離職後創辦了自己的新公司誠壹科技,誠壹科技的投資人包括金立董事長劉立榮,但是由盧偉冰控股,盧偉冰從金立離職相當於分家,金立品牌劉立榮自己收回來,以前的代工業務給盧偉冰做,相當於這樣分家了。“盧偉冰離職的主要原因是金立的海外業務沒有達到劉立榮的預期。”

這位員工還說道:2017年7月的一天,公司突然給海外事業部的員工下發郵件,讓我們去一個酒店開會,當時租了一個很大的會議廳,董事長劉立榮就上去講,口氣比較和諧,說由於公司戰略調整,要對業務進行劃分,海外事業部一部分人留在金立,金立自己管,大部分人去總裁盧偉冰牽頭的一家新公司,叫誠壹科技。

在會議現場,劉立榮當時還強調了盧偉冰依然是金立集團總裁,相當於盧偉冰職位不變,待遇不變,但把他管的業務劃分出去了。他也沒說金立和新公司分成兩家,表面上都是有關聯的。新公司的勞動合同也說了,會承接金立的工齡。

原金立总裁卢伟冰所创公司解散,传个人将入职小米

盧偉冰當時名義上沒離職,金立之前也沒有公佈他離職的消息,但我們都覺得,他在金立實際上就是掛個名,據我所知他早就沒有去金立上班了,實際上已經脫離了,掛個名讓外界感覺關係還很和諧的意思。

劉立榮還在會上說了會給新公司投錢,最後還特別強調了新公司盧偉冰是絕對控股。但是實際上我們很多人內部解讀這就是打發盧偉冰走,感覺他是被踢出來的,看他這幾年辛苦了,所以給個辛苦費。而且投的也不多,好像是三四百萬吧!

此外,該員工還提到,2017年金立內部起來一個大紅人叫俞雷,負責國內營銷,現在開發佈會主要他上去講。這個人經常喜歡在一些群裡或者朋友圈曬自己與明星的合影,說實話有點裝。

去年負責國內營銷的副總裁是另外一個人叫鄧力,估計也是業績不達標就換了,現在不知去向。換掉後就讓俞雷來擔任國內營銷的副總裁,他以前只是管整合營銷中心,有點像營銷策劃那種,當然還包括公關部。

感覺金立換人的主要邏輯是看業績,每年年會老闆都會上去定目標,說明年要做多少臺,或者要多少利潤,不達標的話就可能要換人。

而在隨後爆發的金立資金鍊斷裂的危機當中,這位大紅人俞雷卻頻頻被媒體質疑。

2015年,俞雷正式加入金立,後升任副總裁,分管品牌營銷業務。並且金立在營銷方面也一改往日的低調作風,先後邀請薛之謙、劉濤、馮小剛等擔任代言人。

一位接近金立的媒體指出,由於金立不同於其他品牌公關部外聘的模式,金立有自己的公關部和體系架構,每次活動均由金立內部策劃和媒體邀約,所以有大量的媒體群和媒體資源,平常一向很活躍,但是在金立事件一開始被媒體傳的沸沸揚揚和過度渲染的時候,金立公關部卻一反常態,集體陷入沉默,不澄清也不回覆,導致此次事件演變成多個版本,併成為自媒體刷流量的絕佳的選題,而直到一週之後,金立公關部才以官方的形式出了一份不痛不癢的聲明。

隨著事件的不斷髮酵,金立供應鏈集體斷供,而頂著國內營銷副總裁和公關部總監頭銜的俞雷,卻被媒體爆出在朋友圈曬夜跑,並與朋友開心合影。

而在金立整個事件危機的過程中,作為金立的公關總監,唯一一次正面回應媒體,還是在微博上回應60億元的天價廣告費傳聞,原因是媒體將金立資金鍊斷裂的矛頭指向了他。

原金立总裁卢伟冰所创公司解散,传个人将入职小米

行業交流、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ICzhoukang

    涼了!金立開始遣散東莞工廠員工,要求4月底遣散完

    傳金立手機獲億級融資:將重組新公司,品牌保留,人員遣散
    富士康明天上會!大股東曝光,概念股板塊暴漲3%...
    震驚!華米美國上市、小米IPO、投資18家新三板,小米密集的資本之路
    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預測:中國增長放緩,東南亞新興市場增幅最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