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小楷《出师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42岁起以字行,后更字徵仲。因先世是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正德末以岁贡生来到都城,授翰林院待诏,故又称"文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享年90岁,堪称我国古代书坛画界的老寿星.德高望重,影响颇大。

文徵明擅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东坡,文受业于吴宽,书学于李应祯,画师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其绘画典雅秀丽,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在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重当时,合称"吴中三子",皆明代书法中兴的代表人物,而其中又以文徵明的影响为最大。

文徵明于行书、草书、楷书无所不精,尤其是小楷书法更是出类拔萃,90岁时依然可以写一手漂亮的小楷,的确让人景仰。明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待诏以小楷名海内。此评价对文徵明来说当之无愧。

文徵明小楷《出师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文征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

《出师表》作于建兴五年(227年),收录于《三国志》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文徵明小楷《出师表》↓

文徵明小楷《出师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文徵明小楷《出师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文徵明小楷《出师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文徵明小楷《出师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文徵明小楷《出师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后出师表》,载于三国时期吴国张俨的《默记》,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表》(《前出师表》)的姊妹篇。《后出师表》作于建兴六年(228),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大臣们对再次北出征伐颇有异议。为此,诸葛亮再次上表,苦心孤诣,申明讨伐的决心;义正辞严,批驳非议的错误。因为这次上表后于第一次出师时的一表,故而后世称之为《后出师表》。

文徵明小楷《后出师表》↓

文徵明小楷《出师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文徵明小楷《出师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文徵明小楷《出师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文徵明小楷《出师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文徵明小楷《出师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文徵明小楷《出师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文徵明小楷《出师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文徵明小楷《出师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文徵明小楷《出师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文徵明小楷《出师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