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下的螻蟻:從驚心動魄的清末人口普查鬧劇說起

人口普查是大事,明朝的記錄詳實,朱元璋用了水磨工夫,兩個十年計劃,行保甲編黃冊,丈量土地搞戶口本,西方學者認為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口普查,其實東漢時期,對戶口調查就形成了嚴格的制度,更早的也有,隋朝的戶口大普查最嚴,挨家挨戶當面驗視,戶口不實的,相關人員還要受罰,王安石大男子主義,女人不統計,連帶小孩老人也不算,老朱是最全面的,出動軍隊核實數據,人口家產牲畜,通通要查。

盛世下的螻蟻:從驚心動魄的清末人口普查鬧劇說起


清朝人口三年一審查,數據是假的,為啥呢?要從攤丁入畝說起,該制度最終目的是搜刮銀子,為了收稅,人丁戶口編審變了味,所謂丁,不是實際的人數,是承擔勞役和錢糧的代名詞,貧富分等級,繳納的賦稅就有區別,所以記載的人丁數不是實際人數,只是為了收多少稅的代名詞,這就帶來一個後果,之前按人頭繳稅,多一個孩子就多繳一份稅,生孩子就要全家捱餓,我大清根據田產繳稅,百姓為了繳稅後多點收穫,可勁的造人培養勞力,這是清朝人口激增一個原因,人人都愛男娃娃,必須的。


盛世下的螻蟻:從驚心動魄的清末人口普查鬧劇說起


我大清命苦,遭遇幾千年未有的變局,鐵桶天朝破裂,列強蜂擁而入,仁人志士面對社會的僵腐現狀,痛心疾首,奔走呼號,想要喚醒被清朝禁錮的麻木民眾,朕的大清要完啦,末代溥儀坐不住了,覺得國家盛衰,人民消長,賦稅多寡,諸般首務,莫不以清查戶口為始基,百般裱糊破桶無果之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鬧劇開始上演。


盛世下的螻蟻:從驚心動魄的清末人口普查鬧劇說起


普查是由肅親王善耆推行的,善耆就是川島芳子他爹,民政部尚書,中國現代警察制度的建造者之一,他贊成立憲運動,孫中山還邀請他參加革命黨哩,小日本的君主立憲是他的強國美夢,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汪精衛,當時還是一枚熱血美少年,刺殺清廷頭號人物被捕,善耆去獄中勸汪,問他為啥要搞流血革命,和平憲政豈不是更好?學習日本好榜樣,以德服人嘛,免除了小汪的死刑,辛亥革命爆發,善耆兩次發起滿蒙獨立運動,到死也放不下日式復興夢,為了借小日本之力復國,把女兒送給日本人作養女,造就了後來的間諜漢奸川島芳子。


盛世下的螻蟻:從驚心動魄的清末人口普查鬧劇說起


跑偏了,來看清末這次人口普查鬧劇,百姓聽說朝廷普查,小道消息頓時滿天飛,有說是為了徵兵,再訛傳為蒸兵,說要上鍋裡清蒸,有說八字名冊可能送去修鐵路那邊,洋人築造鐵路動了風水,妖魔鬼怪滿天飛,八字名冊包涵陰陽八字,可以辟邪鎮鬼,或包硃砂壓入樁下,或填在枕木之下,上冊人很快全家死光光,這是要拿俺們祭神酬鬼啊,調查員來詢問年齡,立馬關門拒之,就不告訴你,這還是情況好的。


盛世下的螻蟻:從驚心動魄的清末人口普查鬧劇說起


善耆之前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包括預防民變,還邀請當地有威望的與調查員一起,堪稱千方百計,但民眾風聲鶴唳,動不動就瘋狂,騷亂頻發,或任意填造,或撕毀調查冊,或拒釘門牌,或群毆調查員,哪裡搞調查,哪裡進入緊急狀態,甚至與官兵武裝衝突,各地被充派當調查員的鄉紳,拋頭顱灑熱血,成了無厘頭的的烈士,普查兩年裡,民變驚心動魄, 全國普查磕磕絆絆地進行,各地彙總人口總計三億多,該數據被民國學者認為明顯偏低,但意義重大。


盛世下的螻蟻:從驚心動魄的清末人口普查鬧劇說起


我國一直都處在農耕社會中,清朝之前,歷代人口一直處在千萬這個數量級上,沒想到我大清人口暴增啊,康乾真的是聖主?大清入關後,順治宣佈每戶發印牌,類似身份證,來往攜帶,為康乾的攤丁入畝,人口普查,打下了基礎,清朝入主中原貌似不合法,於是政治上高壓震懾,經濟上迂迴徐進,藉助寬鬆的土地政策,優容的賦稅制度,團結中下層民眾,玉米紅薯土豆,這些貧民救命糧食,明朝從美洲南洋輸入,清朝得到普遍推廣,社會秩序和經濟穩定下來,影響人口數量的因素不外乎戰爭、糧食、疾病、氣候,其中糧食是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備受吹捧的封建盛世就是這樣來的。


盛世下的螻蟻:從驚心動魄的清末人口普查鬧劇說起


時評清末人口普查問題,把公信力喪失作為民變的最根本原因, 公信力是公眾信任的力量,並由此形成的社會秩序,我大清有公信力?不談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不談剃髮易服,文字獄,所謂八旗漢民一家親,那是影視戲說,滿漢不通婚直到清末慈禧才廢除,清劇美女滿天飛,呵呵,穿越女就是想見四爺,也必須披一張滿洲畫皮,四爺的遊戲圈不是低等下人能進的,八旗男人可以搶奪漢女做小四,但她絕對上不了檯面,遑論參加宮鬥,八旗女子更不可能嫁漢男,格格是給蒙古王爺和親用的。


盛世下的螻蟻:從驚心動魄的清末人口普查鬧劇說起


紀曉嵐,劉墉在屏幕上和十全老人玩的嗨皮,太平天國之前,從朝廷到地方,漢官除了吳三桂、年羹堯、曾國藩、袁世凱之類外,都是傀儡木偶,這幾個人下場都知道,太平天國起義,曾國藩的清末重臣地位,是靠屠殺證明出來的,真實身份是家奴,不要小看奴才,主子抬你入旗,才有資格自稱奴才,其餘是沒資格當奴才的,實際奴才要比臣金貴得多,史載康熙年間于成龍炙手熏天,那是旁觀者的豔羨角度,索額圖,明珠,幾個皇子一手遮天是真的,漢官擺設而已,乾隆對紀曉嵐說道:你以為你是大學士就了不起了?寡人眼裡,你就是文學裱紙。


盛世下的螻蟻:從驚心動魄的清末人口普查鬧劇說起


有清一朝,把汗人視為威脅其政權的頭號敵人,清朝修建柳條邊,各族人不準出入來往交流,種族隔離,分而治之,順治規定,凡歃血盟誓,焚表結拜弟兄者,著即正法,康熙規定,歃血結拜弟兄者,不分人之多寡,照謀叛論處,雍正下令禁止民間習武,至於清朝漢化,雍正乾隆都多次下旨嚴禁旗人學習中原習俗,清朝國語是滿語,尼布楚條約的文字是俄文滿文,外交文書從來和漢語木有絲毫關係,很多人都不知道各地有八旗的城中城,清朝八旗衣冠是自己獨有的,清朝嫡系重兵始終是八旗蒙古兵和索倫兵,漢軍類似偽軍城管。


盛世下的螻蟻:從驚心動魄的清末人口普查鬧劇說起


聖主康熙對西方科技很有興趣,通曉天文地理,數理化,知識廣博,真是天縱之才,從明末清初開始,我國科技漸漸落伍是事實,清朝帝王級的人深諳西方科技,然而我們與西方的差異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還進一步擴大,康熙學習動機很明確,以前的文章就分析過,他要在知識上壓倒汗人,讓天下臣民五體投地,他是要向天再借五百年的聖王,謀慮深遠,我大清要想萬萬年,奴化愚民是重中之重,所以這些科學技術被封鎖了,康熙經常在臣僚面前炫耀學識,以捉弄漢臣為樂。


盛世下的螻蟻:從驚心動魄的清末人口普查鬧劇說起


乾隆更搞笑,外國人花心思蒐羅的禮物送他,都是科技軍事工業精華,他直接扔在牆角,八國聯軍打過來,看見自家東西,歡天喜地又拿回去了,最近因為地動儀被課本刪除,口水亂飛,張衡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刪不刪也不重要,張科聖反正也不靠科學吃飯,就算把他的科聖帽子摘了也沒事,他的桂冠太多,戴不過來,古代科技這些玩意,都是上層文人士大夫眼中的奇技銀巧,有用則拿來,沒用則扔掉,工匠是賤籍,不值得尊重,所以中國古代科技,始終沒有形成實驗科學傳統,沒有完整的科學體系。


盛世下的螻蟻:從驚心動魄的清末人口普查鬧劇說起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封建統治者的通病,更別說康乾這些野蠻征服者,還有更深的齷齪心思,儒家思想毒害千年啊,雖然還有人玩標點符號詮釋孔子的話,孔子肉食者的立場大夥都明白,歷代帝王正是看中他的立場,才給他冷豬肉吃,儒家文化對國人思想行為的影響太大,保守思想促成的價值觀,又抑制人們的進取創新,八股取士的制度直接扼殺思想,四書五經裡有顏如玉黃金屋,讀書當官,成了文人的第一追求,蒲松齡窮盡一生,想要進體制做公務猿,擺尾搖頭,便道是聖門高弟,就教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


盛世下的螻蟻:從驚心動魄的清末人口普查鬧劇說起


西方文化中的主旋律是競爭,中國的歷史完全不同,幾千年幾乎是一國獨大,泱泱帝國,失去外部壓力,內部自然就腐化,更別說康乾聖主有意圈養馴化,閉關鎖國,科技政治工業的革命,我們都不曾看到,直到鴉片戰爭,被列強打開國門,民眾才開始覺醒。


盛世下的螻蟻:從驚心動魄的清末人口普查鬧劇說起


想當年,我大唐也是世界中心啊,來長安的歪果留學生人山人海,看看康乾盛世種下的果實,不要說神馬十全武功,大大的疆域,一寸河山一寸血,領土都是革命前輩,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要不是我們站起來了,骨頭渣子都被人啃光,老照片上的清朝人,二目呆滯皮包骨,拍行屍走肉都不帶化妝的, 吃糠喝稀是提不動刀滴,主子們再也不怕丫的造反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