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年間發生的真實“連升三級”鬧劇

現實版的“連升三級”鬧劇

“連升三級”是傳統相聲名段,而在民國初年的《清朝野史大觀》裡記載的一則故事,其離奇情節比相聲裡更加搞笑。

道光年間發生的真實“連升三級”鬧劇


道光年間,江蘇無錫有一個劉姓鄉紳,老來得子,視若寶貝,取名玉書。玉書剛剛懂事,家裡就延聘了先生教他識字,希望學業有成,將來科舉高中,光耀門楣。不曾想劉玉書天資愚鈍,從小就沒有讀書的天分,先生頭天教了十個字,第二天他能忘了九個半,氣的先生束手無策,百般無奈下乾脆一辭了之。

後來家裡又陸陸續續託人給他請了幾個老師,人家一打聽是劉公子,直接連門都不登,當場推了。劉老爺一看兒子也十多歲了,書本功夫確實一竅不通,連起碼的之乎者也也是一腦袋漿糊,指望科舉看來行不通了,咬咬牙,掏錢替他捐了一個九品候補小官,不指望他多大出息,好歹有個職位,能守住家業就行。

依照當時朝廷條例,候補官員需要到京城吏部衙門報備,等待空缺才能銓選上任。於是家人打點行李,安排劉玉書帶著隨行僕人上京候缺。道光時期朝政敗壞,官場貪鄙不堪,納捐當官的眾多,吏部大堂上每天排隊等缺的人都擠到了大街上,沒有後臺撐腰、銀子開道根本無人進不了門。劉玉書實心眼,哪知道這些門道,每天大清早就老實蹲在衙門前排隊,天黑了回去,一等竟然等了近20年,成了吏部上下眼裡的“名人”。後來廣東惠來縣巡檢(相當於治安隊長)有了空缺,吏部官員大概看他可憐,就安排他去上任。

少年熬成了白頭,好容易得了實缺,劉玉書喜出望外,趕緊領了公文,第二天一大早興沖沖跑到皇宮外午門前“詣闕謝恩”。當時天降大雨,滿朝文武正要上朝,大臣們看到一個從九品穿戴的小官一本正經的在大雨裡衝著皇宮行三叩九拜大禮,莫不好笑,因為當時朝綱鬆弛,低品官吏詣闕名存實亡,可有可無,何況大雨天裡還做的這麼隆重。大家指指點點之時,正好掌管軍機處的怡親王過來,看到此景,就隨口問了一句那人是誰,有人告訴他是吏部門口的劉玉書,如今得了廣東惠來縣巡檢實缺來謝恩,別人一提,怡親王也想起了好像聽過京城裡有這麼一個奇聞,一笑了之。

朝會後大家出了勤政殿,怡親王恰巧看到剛回了京城的兩廣總督,就想起了早上午門前的一幕,忍不住想笑:“劉玉書要去貴屬下惠來縣做巡檢.....”話說了半截,後面太監喊怡親王說皇上找他進對,於是收了話頭,進宮去了。兩廣總督莫名其妙,後來一打聽劉玉書其人,明白了過來,劉玉書在京城等了二十年沒個結果,現在一下子被安排到了廣東,怡親王剛才專門提起他,肯定是後來走了怡親王的門路,於是心裡有了算計。

等劉玉書到了廣州總督府報到,總督對他分外垂青:“問親王安好,離京時匆忙,沒來得及拜訪。”劉玉書一頭霧水,只好含糊其辭,喏喏以對,總督看了更是高深莫測,不敢得罪。上任後不到一年,劉玉書又被安排兼了厘金局的肥差,於是身價飛漲,油水日厚。不久他因為公事去見總督,總督提醒他:“你的品級太低,為什麼不再捐個知縣呢?”劉玉書聽了點撥,又花錢當上了縣令。其後幾年,嚐到甜頭的劉玉書漸漸開了竅,在總督的關照下居然成了候補道員的身份。

道員是朝廷裡的一方大員,需要吏部考核後由朝廷直接任命,空缺很難得。劉玉書上京候缺時,總督準備了禮物和書信讓他代送到怡親王府上。劉玉書到了京城,去吏部報備後就到怡親王府求見,因為沒有給門官打點,門官刁難他說:“想見王爺的話,明天四鼓來吧。”他聽了不敢搭話,只好喏喏而退。第二天四鼓時分,他果然早早守在王府門口,看到怡親王出來上早朝,趕緊上前叩見,送上了總督的禮單和書信。怡親王收下後,就在轎上拆閱總督的書信。總督在信中問候之外,大誇劉玉書忠厚老實,辦事可靠,已經推薦保舉為候補道員云云。怡親王已經忘記了幾年前的事情,以為總督看重劉玉書,所以專門寫信託靠自己幫他。入宮見皇帝時,恰好某省道員的職務空缺,道光皇帝問他是否有可信之人能夠勝任,怡親王一時也想不起別人,就做了順水人情,提了劉玉書的名字。於是劉玉書一天之內就拿到了道員實職,成為官場上的一個奇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