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需要雙親的呵護,家庭教育裡,爸爸和媽媽同樣重要

我們國家是一個傳統文化到現在都很受重視的國家,所以在很多時候,男性在會更多的把自己的精力投放在工作和社會活動上,而相應的,會減少在家庭裡的存在感。很多小寶寶最初的記憶裡,都只有媽媽、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卻唯獨沒有爸爸。

近些年,關於這個現象,更多的人提出了它可能帶來的不好的後果,所以,如今,年輕的爸爸也開始慢慢學著把多一些的時間分給家人,在家庭教育裡,拿回了屬於自己的地位,學著承擔自己該承擔的那一部分責任了。

孩子成長需要雙親的呵護,家庭教育裡,爸爸和媽媽同樣重要

為什麼說,爸爸是不能缺席的。因為男人在生理、心理等各個方面都是和女人不一樣的,這些不一樣,恰恰是母親單獨教育孩子會缺少的那一部分。父親迴歸家庭,參與小孩子的成長和教育,能夠讓孩子從小得到最完整的愛,和最完整的身教。

我們都知道,男性跟女性相比,性格上會更堅韌,也會有男性特有的粗心。他們帶著寶貝做遊戲也好,外出也好,注意的點和母親是不一樣的,他們可能不會像孩子的媽媽一樣,這不讓,那不行,而是會比較放鬆對小孩的管制,這樣對小孩子來說,會比較容易鍛鍊自己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心胸也更容易寬廣。尤其是男孩子,如果像個女孩子一樣,整天看著眼前的小事情,甚至像女孩子一樣容易膽小,想不開,該有多可怕。

孩子成長需要雙親的呵護,家庭教育裡,爸爸和媽媽同樣重要

然後,男人在情感上的表達方式和行為方式與女人不同,多和爸爸相處的孩子不僅可以得到完整的家庭之愛,更能在相處的過程裡找到父母的不同點,從而去吸收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

父母同時存在,父母的相處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情感,包括以後對待情感的態度和表達,缺少父愛的小孩,女孩子容易在長大後不知如何選擇伴侶,甚至容易依賴年紀大的男性,以便找回小時候缺失的父愛的感覺;而男孩子則可能無法學會照顧女性,因為他的世界從來只有母親在照顧他人。在情感上得到父親關愛較多的小寶寶,以後長大會更開朗,更善於與別人相處。

孩子成長需要雙親的呵護,家庭教育裡,爸爸和媽媽同樣重要

大多數男人都喜歡一些戶外的活動,在家庭教育裡,教會孩子適當運動,擁抱自然,同時在活動中學著保護他人,愛護自然,這對他以後都是非常有益的。而母親的戶外活動可能都會比較少,女人出門更喜歡逛街、買東西,這個對小孩子的教育沒什麼幫助,所以,外出還是由父親帶著去做運動,觀察世界會比較好。

現在,有非常多的人比較認同一種說法,就是有爸爸帶大的孩子,頭腦的發育會更好,也就是我們說的聰明。因為男性和女性在對待小孩子的事情時,處理的方法都會不一樣,所以,不同的方法到了孩子這裡消化過後,都會以一種我們看不到的形式留存在他們的腦子裡。父親參與孩子成長,能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刺激,所以這樣的孩子,在早期的智力的發展裡會有比較好的表現。

孩子成長需要雙親的呵護,家庭教育裡,爸爸和媽媽同樣重要

有爸爸教育的寶寶,在動手能力、思考和表達能力、情感表現等方面都會有很好的進步和發展,但是,有一些爸爸,對寶寶的成長是有不利影響的。

脾氣不好愛發火的,甚至願意打罵孩子的;喜歡抽菸酗酒的;情感不忠誠的,愛和妻子吵架的;愛打遊戲,打起遊戲來什麼都顧不上的;溺愛孩子,不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反而事事慣著他的。這幾種爸爸,要不就是讓孩子脆弱的心收到傷害,要不然就會讓孩子懼怕家庭,還有無法控制自己言行的可能。

孩子成長需要雙親的呵護,家庭教育裡,爸爸和媽媽同樣重要

其實,爸爸這個角色是很多小孩子童年裡的英雄,有的還是一輩子的。在孩子的心裡,媽媽是有耐心有愛且對他最好的人,而爸爸,卻是能養家賺錢,保護母親和自己的英雄人物。很多小孩在對爸爸的這種崇拜的感情裡,不斷學習,讓自己也變得更加堅強和有力量,學習爸爸的擔當,豁達,自信和勇敢。

孩子成長需要雙親的呵護,家庭教育裡,爸爸和媽媽同樣重要

在家庭教育裡,最重要的除了父母言語上的教導,還有真正的親身示範。而且爸爸在小孩子性格養成的過程中,是絕對不能缺少的,對於有男孩的家庭來說,更是如此,在孩子7歲之前,是非常重要的性格和性別方面的養成時期,父親能夠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性別,以及自己這個性別的特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