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嚴峻!溫氏、牧原各大集團要如何規避風險?

就這兩年我國生豬市場來看,母豬存欄不斷下降,而生豬出欄明顯增長。主要原因就是來自於種豬品種的提升。未來十年將是中國生豬養殖業發展的黃金十年,將打破舊的散戶佔大多數市場份額的局面,新的集團企業多足鼎立的格局將逐步形成。這樣的背景下,誰掌握先進的育種技術,誰就在生產成績、成本是更勝一籌。養豬業的競爭,本質上也是育種的競爭。那麼,當下我國育種市場表現如何?

眾所周知,在非洲豬瘟影響下,當下生豬養殖業進入了集市場風險、疫情風險、消費風險、資金風險等多重風險交織的局面。這樣嚴峻的形勢下,溫氏、牧原等集團企業要如何規避風險?

11月20日,豬易數據靜書採訪了中國豬業專家李俊柱老師。

1

我國養豬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未來十年將是養豬業發展的黃金期,各大企業都在奮力擴張。在這樣的背景下,育種的重要性越來越突顯。面對我國這樣的市場環境,幾大國際育種企業是如何看待,又是如何做的呢?


中國養豬市場巨大,種豬市場巨大,均佔世界一半。由於國內原種繁育技術相對落後,目前國內主要種豬品種多數源於國外且需要不定期的從國外引種以補充、更新國內核心原種群。中國種豬企業的下游客戶主要是中小規模的養豬場,大型養豬場或養豬企業均自繁自養、種豬自給自足。最近幾年來,中國規模養豬發展尤其是大型養豬企業擴張發展迅猛,曾祖代及祖代種豬需求日益增長,因而中國種豬企業對國際種豬企業引種的依賴性逐漸降低。許多養豬巨頭企業均建立了自己的育種繁育體系,原種引種頻率降低,有的甚至十年以上不再國外引種,完全依靠自己。外國種豬企業在中國的壟斷地位受到了挑戰,國內外銷型種豬企業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

未來,外資種豬企業若想在中國站住腳,必須和本土種豬企業精誠合作,不僅僅是賣種豬,而且要提供核心育種技術。國內大型種豬企業、養豬巨頭,通過收購等形式整合、吸收國際種豬育種技術,也是一種可行的捷徑。無論是國際種豬企業,還是國內種豬企業,競爭加劇。PIC、丹育、加裕等著名國際育種企業,要想在中國獲得長期發展,必須在中國投資建立核心育種場,甚至於擴繁場、商品豬場,或與本土種豬企業緊密合作。

2

輸當下一些中小型的豬場與加裕、pic等種豬企業合作建場或者聯合育種,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外企是否會將最先進的技術帶到中國?


中小豬場或規模豬場,與外資種豬企業合作建場或聯合育種,是不可能的,那是大型養豬企業才能做到的事兒。截止到目前,中小豬場或規模豬場與外資種豬企業的合作關係是買賣關係,比如PIC的中國擴繁場,都是中國人的獨資豬場,其實就是PIC的原種豬客戶。即使是中國大型養豬企業與國際種豬企業的合作,中國企業也得不到核心技術,合作育種、聯合育種也只是喊喊口號而已。

我認為:中國有實力的大型種豬企業或養豬巨頭若想掌握世界一流育種技術,收購國際育種公司是一條理想的捷徑。

3

目前國內幾家外資企業在育種市場上的競爭如何?


目前,在中國的外資種豬企業中,做得最好的還是英國PIC、丹育中國、加拿大加裕公司。加裕進入中國市場最早,基礎雄厚;PIC在中國市場,十年前擴張迅速,最近十年停滯不前;丹育中國後來居上,世界第一的國家養豬水平及其種豬的卓越繁殖性能是其優勢。最近幾年,許多其他國際育種企業紛紛進軍中國,但業績一般。國際育種企業,逐鹿中國,競爭激烈。

4

為什麼溫氏、牧原未和國際企業聯合育種?

溫氏、牧原是中國排名第一第二的養豬巨頭,也是兩個不同養豬模式(公司+家庭農場、一條龍自繁自養)的標杆領軍企業,其規模足以支撐其建立自己的獨立自主的育種繁育體系。真正的生豬育種,投資巨大,見效慢,需有實力並有耐心的大型企業做長期投資,一般養豬企業是做不到的。中國真正做育種的企業沒有幾個,而溫氏、牧原就是其中之二。他們的育種完全是為了自己龐大的生豬生產體系服務,其育種是比較務實的。

5

當下非洲豬瘟繼續蔓延,形勢越來越嚴峻,這樣的情況下,各大集團企業的生豬佈局是否會進行調整?李老師認為,如何佈局才會最優?


非瘟常態化下,各大型養豬企業的發展規劃及其佈局,一定會有所調整。

以後的發展規劃一定會更穩健些,勻速發展,避免短期內過度擴張。

養豬產業在全國的佈局也一定會有所調整,儘可能的在生豬調出省及豬肉消費大省擴張。

6

2019年,伴隨市場風險、擴張風險、資金風險,大型集團企業壓力陡然增大,各大集團企業要如何規避風險?

規避風險的戰略、策略有很多,我只說三點:一,穩步發展,量力而行;二,發展產業鏈,向下遊屠宰、深加工、食品終端延伸;三,降本增效,規範化養豬,提高養豬水平,永遠是規避風險的根本保障。

7

調豬轉調肉成為趨勢,養豬企業和屠宰企業之間,是否會產生聯合的趨勢?或者養豬企業是否會向屠宰延伸?


調豬轉調肉,想法不錯,但遠水解不了近渴,不是短期能實現的。原因有三:一,中國人愛吃鮮肉的消費習慣難以改變;二,中國沒有完整的完善的豬肉冷鏈物流運輸體系;三,從非瘟及其他疫病防控來說,調肉不一定比調豬更安全。養豬企業和屠宰企業聯合或合作,是最好的發展模式,但是,在歐美國家非常流行,但在中國就是行不通,主要原因是中國的人文文化及企業文化問題---國人不擅長合作共贏,都想做老大,都想啥錢都賺。

所以,大型養豬企業的未來發展趨勢,都是搞全產業鏈,自己啥都搞。中國養豬巨頭向屠宰、深加工領域擴張延伸,已是必然,也是大勢所趨。

8

對於2019年,李老師如何判斷?關鍵點有哪些?


2019年非瘟常態化,其含義:短期根除非瘟已經是不可能,非瘟在中國散發流行已經常態化,必須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同時,非瘟防控也必須常態化,要兼顧非瘟防控與行業維穩。

2019年全國出欄生豬總量會大大減少,豬肉嚴重供不應求,豬價大幅度上漲,已成定局。三大推手:非瘟、環保、中美貿易戰。剩者為王!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