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非洲豬瘟和週期性因素疊加影響,生豬供應不足,豬肉價格大漲,影響到群眾正常生活 。10月22日下午,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召開穩定生豬生產座談會,廳長肖伏清、副廳長張桂華與15家大型養殖企業負責人座談,共商促產、保供、穩價大計。
眾多大鱷危中尋機,預計明年產能將增加1100萬頭以上
“正大今年可出欄生豬130萬頭左右,將在當陽、枝江、崇陽等地擴大產能,明年計劃增加150萬頭出欄量;我們還在湖北服務了200多戶萬頭豬場,預計明年可增加200多萬頭出欄量。”正大集團中國區資深副董事長周永順介紹。
正大之所以在湖北大手筆擴產,是嚐到了甜頭,看到了機遇。
周永順表示,湖北高度重視生豬產業發展,具有政策、人才、區位、市場等方面的優勢,對非洲豬瘟等疫情的防控得力,今年正大湖北地區生豬存欄降幅不到10%,是正大在全國損失最小的省份,目前生豬價格走高,正是擴產的機會。
同樣要在湖北搶抓機遇的,還有溫氏、牧原,雙胞胎、中糧、金新農、新希望、正邦、天邦等外省養豬大鱷。
牧原目前在湖北有3家養豬公司,年出欄量150多萬頭。該公司準備在湖北“一口吃成大胖子”,到明年底,新增10家子公司,完成年出欄量300萬頭的建設任務。溫氏目前在湖北有7家一體化養豬公司,年出欄200多萬頭,準備新增3至4家公司,將年出欄規模增加到400萬頭以上。
省外企業來勢洶洶,襄大、金龍、金旭、金林、天健、三湖等本省養豬龍頭企業也不甘示弱。
“我們正著手盤活江夏老場,在江夏、黃岡、咸寧建新場,力爭明年增加出欄100萬頭。”省養豬協會會長、武漢金龍畜禽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雷賢忠表示。
他透露,牽頭組建的今楚首創養豬股份公司還在聯合省內14家大型種豬企業、長江產業投資集團及多名育種科學家打造聯合育種平臺。
前三季度,我公司省內出欄生豬145.55萬頭,受非洲豬瘟影響,出欄量大幅減少,但生豬價格大漲,總體效益還可以。”襄大農牧公司董事長張德武表示,未來三至五年,計劃在省內新增340萬頭生豬產能。
瞭解,15家企業在湖北均有擴產計劃,明年共計規劃增加1100萬頭以上產能。
擴產困難不少,盼政府援手“鬆綁”
“當前生豬促產、保供主要靠大企業,未來的趨勢將是大企業帶動農戶加盟養豬,但目前大企業擴產困難重重。”雷賢忠說,臨時性管制措施多、現有政策難落實等問題,束縛了企業發展的手腳,尤其是各地仍在執行的臨時管控措施。他建議,儘快廢止臨時性管控措施,並禁止各地層層加碼進行臨時性管制;地方政府應儘快落實國家和省裡的穩產保供政策。
“建一個洗消站要七八十萬元,買一頭母豬要五六千元。政府規定非洲豬瘟抽檢比例要達到20%,每頭份檢測費120元。這些費用讓很多企業難以承受。”正大集團資深副董事長周永順建議,政府對建設洗消站、購買母豬等給予適當補貼,授權有能力的企業自檢,降低抽檢比例和費用。
適合規模養殖的地難找,用地和環評手續難辦,融資依舊難與貴,投保理賠讓人煩……這些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併力圖找到打通這些制約生豬產業發展的疏堵利器。
雷賢忠表示,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由村集體先進行土地流轉,再流轉給企業,減少企業與農民間的矛盾,加快流轉進度。武漢中糧肉食品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姜夢付認為,可借鑑外省做法,發展高層立體養殖。湖北金林原種畜牧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萬清建議,明確用地、環評等手續的辦理時限。
“由省農業農村廳牽頭協調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解決‘沒錢養’的問題。”正邦集團湖北公司有關負責人左國文說,要支持與龍頭企業緊密合作的農戶發展,推動形成“大帶小”、銀企農互助的良好局面。
“最近找了三家保險公司談育肥豬保險的事,都沒談成。”新希望六和湖北公司獸醫總監蔡新利認為,投保費用太高,賠付要求苛刻、額度也不大,建議省級層次加強與保險公司統一溝通協調,不斷完善育肥豬保險細節。湖北今年已在5個縣開展育肥豬保險試點,2020年將在44個生豬調出大縣全面實施,影響面不小。
襄大、金旭、金龍等企業負責人則建議,加大對本省養殖企業的支持力度,打造本省全產業鏈龍頭企業,更好參與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競爭。
促產防疫兩手抓,讓百姓不愁豬肉吃
前三季度,全省生豬出欄2531.7萬頭,同比下降19.0%;截至9月底,全省生豬存欄1633.5萬頭,同比下降29.7%。湖北生豬生產形勢雖好於全國平均水平,但非洲豬瘟防控和生豬生產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促產、保供、穩價責任重大。
“豬肉是群眾生活的必需品,如果老百姓吃不到豬肉、吃不起豬肉,那是我們主管部門的失職,也是各位企業老總的失責。”肖伏清表示,促產、保供是政府部門和養豬企業的共同責任,當前要堅持生產和防疫兩手抓,兩手硬、兩促進,即:一方面要全鏈條全方位地落實好各項防控措施,確保疫情不反彈;另一方面要堅定信心、搶抓機遇,擴大生豬產能、加快轉型發展。
他要求,農業農村部門要履職盡責抓落實,成立工作專班,做好跟蹤服務,為大型企業在湖北發展生豬產業保駕護航,針對企業復產中的問題主動對接地方政府,並督辦各部門不折不扣落實國家及省裡相關政策,爭取把企業擴大產能的意願變為現實。梳理企業提出的復產規劃佈局、金融、環保、用地、審批等問題和建議,向省政府和農業農村部彙報,爭取相關政策措施。
近日,我省多地在執行國家和省裡政策的基礎上,出臺本地穩產保供措施。
宜昌市出臺“豬十條”。如,市級財政將新增800萬元用作畜牧業普惠金融增信貸款風險補償資金,確保為生豬生產新增貸款6400萬元以上;實施市級育肥豬政策性保險,實行保費獎補措施,將每頭豬的保額提高到1500元。
武漢市也印發生豬穩產保供通知。如,明確2020年全國“兩會”結束前,大型養豬企業按合同給武漢A類屠宰企業提供商品豬的,按50元/頭給予獎補;對配套建設生物安全設施的萬頭以上規模養豬場,每個場補貼60萬元;2021年年底前,謀劃建設一批符合條件的年出欄量2萬頭以上規模養豬場,設計年出欄量每1萬頭由市財政獎補300萬元。用地方面,該市也多措施簡化審批手續。
1.年前養豬縮短育肥時間,提前出欄20天,平均增重30斤,
閱讀更多 畜禽綠色養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