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記錄良好,小微企業意外拿到“救命錢”,還是低息貸款

長江日報融媒體11月22日訊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幾乎敲遍了銀行的門,卻沒借到一分錢。小微企業湖北天合嘉康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差點錯失市場良機。沒想到因為納稅記錄良好,企業意外拿到“救命錢”,還是低利息銀行貸款!

2016年初,武漢首創“納稅信用貸”,天合嘉康成為“嚐鮮者”,3年內連獲4筆低息貸款,累計達千萬元。隨著資金血液的流入,這家企業的營業收入,3年增長超過10倍。

最困難時公司無奈向股東借錢

2018年6月,天合嘉康公司成功登陸新三板,公司全年營業額也將突破4000萬元,又上了一個臺階。近日,公司還新遷了辦公大樓,緊鄰光谷新能源大廈“馬蹄蓮”。

7年前,天合嘉康創始人黎城看好新能源領域,從武昌居民樓裡的一間民房創業起步,從產業鏈最底端的生物質燃料生產做起。

2013年,全國工業燃煤鍋爐開始大批量淘汰,生物質可再生能源在環保、熱能供應上有著較強優勢,成為工業燃煤重要的替代品,天合嘉康迎來發展高峰。

市場機會稍縱即逝,在企業急需擴大經營規模的關口,資金跟不上成為最揪心的事,“資金最困難時,幾乎所有股東都自掏腰包向公司輸血。”公司財務負責人彭丹說。

公司向高管借錢實屬無奈,市場競爭拼技術、拼服務,更是拼資金,天合嘉康做的是重資產項目,工業鍋爐設備的前期投入較大,如果等到三五年後把成本收回,再擴大投入,早已錯失機會。

2014年,公司談妥北河服裝設計產業園等幾個項目,欣喜之餘,資金投入不足也讓負責公司財務的彭丹頭疼不已。找銀行貸款,她把所有銀行跑了個遍,得到的回覆高度一致:“你們公司沒有可變現的房屋抵押,不能貸款。”

社會上有高息貸款,可天合嘉康這樣的製造型服務業企業利潤十分微薄,借了高利貸無異於跳進火坑,“寧可發展得慢一點,也不碰高利貸。”

儘管公司嚴重差錢,但黎城納稅一點不含糊,到了該納稅的日子,一分錢不少,“創業之初,我們就定下了目標,要把公司做上市,必須誠信納稅。”

規矩納稅“意外”幫企業絕處逢生

2015年底,國家稅務總局啟動“銀稅互動”方案,武漢成為首批試點城市,探索支持誠信納稅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健康成長。

東湖高新區稅務部門與建設銀行光谷分行簽訂協議,面向納稅信用A、B級納稅人推出“納稅信用貸”服務產品,推動依法誠信納稅企業獲得銀行金融支持。

這項創舉,為急需資金支持的小微企業帶來希望,更讓天合嘉康絕處逢生。

東湖高新區稅務局總會計師姚毅回憶,天合嘉康是她見證簽約的第一家“納稅信用貸”企業,有次政策宣講時,天合嘉康提出了資金需求,經過核查,該企業當時的納稅信用等級為B級,經營以來無任何違規納稅記錄,稅務部門便牽線搭橋,為天合嘉康對接了建設銀行光谷分行,“把納稅信用等級證書送到了天合嘉康。”

2016年3月初,天合嘉康向建設銀行光谷分行提供了財務報表、高新企業證書、納稅信用等級證書等貸款申請的基礎資料後,“沒有任何抵押物,只花了15天,100萬元的納稅信用貸款就到了賬。”彭丹說,這讓她意外至極。2015年,公司的營業額只有383萬元,就貸款了100萬元,貸款利率比銀行常規的企業貸款還要低1個多百分點。

當時,天合嘉康正在為湖北安陸市的德安府糖業供熱項目籌集資金,百萬貸款極大舒緩了企業繃得極緊的資金鍊。這個項目做成後,直接將天合嘉康的年營業收入帶上了千萬元級,2016年,公司營收達1480.7萬元,其中安陸德安府糖業就帶來了800餘萬元的收入。

納稅信用給企業帶來“救命錢”,天合嘉康對信用更加珍視,按期還款,照章納稅。

由於天合嘉康積累了良好的信用記錄,近期,招商銀行武漢分行中小企業金融部為其提供了200萬元的信用貸款。

截至目前,已累計有千萬元信用貸款流入天合嘉康,“金融血液”的持續注入,讓天合嘉康這家小微企業逐漸做大做強,公司獲得14項專利,生物質燃料生產基地的產能達到每年8萬噸,年供蒸汽能力達80萬噸,成為行業內的“黑馬”。

截至目前,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內已有200餘戶符合納稅信用貸款條件的企業,獲得納稅信用貸款超3億元。

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稅務局負責人表示,“銀稅互動”在銀行、企業與稅務部門間架起了一道橋樑,將納稅信用變為銀行授信,銀行貸款貸得放心,小微企業找錢找得舒心。(記者賀亮 通訊員劉丹 吳瓊 實習生陳有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