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唯一堪比项羽之人?周瑜只能做他手下,实力连曹操都感到害怕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孙策,只用五年时间,占据江东,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即有时代条件又有历史背景。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孙策个人素质,尤其有勇有谋就是成就孙策一番伟业的前提。前提,主要指事物的先决因素。如果无勇无谋或有勇无谋或无勇有谋,孙策就不可能以一已之力或是仅靠传国玉玺为质从袁术借三千兵和五百马匹就敢渡江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孙策的勇不必一一细述,有目共睹(人称江东小霸王,霸王者,即西楚霸王项羽)。江东每寸土地的平定,都是靠孙策一仗一仗打出来。每逢打仗,孙策必定身先士卒,亲冒矢石,次次冲锋在最前线。孙策虽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勇,却非匹夫之勇,更不徒逞匹夫之勇。每次带兵打仗,总是每每能够施谋用计。特别刚渡江征战江东之时,孙策竟能行云流水,接二连三用计,不仅将上阵杀敌的勇猛展现得淋漓尽致,还把带兵打仗的谋略发挥更是浓墨重彩,堪称经典之杰作。怪不得连自诩文韬武略独步东汉末年,一向不曾仰慕于人的曹操都由心而发道:猘儿,谓难与争锋。

三国唯一堪比项羽之人?周瑜只能做他手下,实力连曹操都感到害怕

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袭敌腹心之计。

腹心,本义为人体器官中肚腹与心脏;引申义为亲信或至诚之心;比喻义为贤智策谋之臣或近中心的重要地区。《三国演义》记载孙策渡江第一战——战神亭。孙策对刘繇作战所采用袭敌腹心之计是通过刘繇与太史慈的对话中体现出来,即刘繇曰:“人报周瑜领军袭取曲阿,有庐江松滋人陈武,字子烈,接应周瑜入去。吾家基业已失,不可久留。速往秣陵,会薛礼、笮融军马,急来接应。”孙策一边在神亭岭下与刘繇锣对锣鼓对鼓地直接作战,一边却事先授意周瑜趁刘繇大本营曲阿兵力空虚奇袭曲阿,出其不意击败刘繇,事半功倍。

三国唯一堪比项羽之人?周瑜只能做他手下,实力连曹操都感到害怕

其二,诈死迷惑之计。

诈死,就是装死。出于某种目的而装死。孙策第二次攻打秣陵巧借自己左腿中箭的小伤,却夸大成致命的大伤,甚至以装死来蒙骗敌人的。原著是这样描述:策令军中诈称主将中箭身死。军中举哀。拔寨齐起。薛礼听知孙策已死,连夜起城内之军,与骁将张英、陈横杀出城来追之。忽然伏兵四起,孙策当先出马,高声大叫曰:“孙郎在此!”众军皆惊,尽弃枪习,拜于地下。孙策作为主帅征战沙场,中箭受伤本已十分晦气,影响军中士气。然而孙策却能瞬间化不利为计策,将非致命伤无限扩大成致命伤,变成抢救无效,战死。以死来蒙混薛礼,让薛礼放松警惕,能安心走出秣陵城,会放心进入孙策事先预设好埋伏圈,从而击垮击灭薛礼。

三国唯一堪比项羽之人?周瑜只能做他手下,实力连曹操都感到害怕

其三,避实击虚之计。

避实击虚,字面意思是避开对方来势,而打击对方的空处。深层意思是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孙策攻取会稽时,会稽太守王朗不敌孙策,龟缩在会稽城,闭城不出。孙策却未一味强攻,而是采用孙静和周瑜的建议,撤围会稽城,引兵离开,让王朗误以为要去攻占王朗设在查渎的屯粮重地,实际上却在会稽到查渎的半路伏击王朗派往查渎救兵,从而大败王朗。原著是这样记述:即下令于各门燃火,虚张旗号,设为疑兵,连夜撤围南去。孙策作为取会稽的主帅,在攻城不利的情况,召集众将商议破城之计,听取部下的合理且可行性建议,避开强攻城固墙厚的会稽城,撤兵转向对手防守力量较为薄弱的屯粮之地,实际上却在半路伏击追兵或救兵。古语云:兵者,诡道也。用兵之道本就是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虚虚实实。

孙策凭自己勇猛和谋略在江东纵横驰骋,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崛起,为孙氏政权奠定了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