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AI质检新玩法,人工智能给南海铝材来“找茬”

铝材表面的可能瑕疵数十种,当人工质检无法高效揪出这些瑕疵,便有了人工智能的用武之地。11月19日,广东工业智造大数据创新大赛总决赛在南海举行。AI质检可以如何全面、高效地为制造业企业产品“找茬”?南方日报记者走进比赛现场,直击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制造业企业带来的无限可能。

直击

坚美携手阿里云探索铝材智能质检

“吃鸡小能手”、“我王昭君贼6”、“会写代码的小文青”……它们是来自全国各地大数据玩家们的个人标签。南海千灯湖畔的比赛现场,这群“极客”轮番上台,展示了自己“找茬”之道。

掘金AI质检新玩法,人工智能给南海铝材来“找茬”

广东工业智造大数据创新大赛由广东省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主办,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佛山市政府、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云”)承办,南海区政府、佛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执行承办,赛事由智能算法赛和应用创新赛两个赛场组成。

历时97天的大赛共吸引了13个国家和地区的4413名选手和479家企业参加,主要为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互联网企业、创客团队。经历初赛、复赛激烈角逐后,最终8支队伍跻身智能算法赛决赛,10支队伍入围创新应用赛决赛。

击中工业生产真实痛点、以应用为导向是此次智能算法赛的最大特点。“从去年9月起,我们在南海走访了10多家企业,涵盖陶瓷、电力发电、铝型材等多个行业。”阿里云华南区数据智能服务总架构师陈亚伦说。

他表示,行业龙头企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更有动力参与智能制造。走访过后,阿里云最终决定与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坚美铝业”)合作,以“铝材表面瑕疵识别”为课题开展大赛。

掘金AI质检新玩法,人工智能给南海铝材来“找茬”

在铝型材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铝型材表面会产生裂纹、起皮、划伤等瑕疵,这些瑕疵会严重影响铝型材的质量,影响产品品质。然而,与大多数铝型材企业一样,坚美铝业的质检环节依然仰赖工人凭借经验检测。这也意味着,其“铝材表面瑕疵”的数据沉淀为零。

“坚美铝业是全国铝材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行业最高水平的自动化车间,但质检环节仍然依赖人工,如何实现质检自动化是坚美需攻坚的痛点和难点。”阿里云天池大赛运营专家王听说,正是这一痛点,让坚美铝业和阿里云出现了合作的契机,发现新技术应用的全新价值点。

回到赛事本身,这便要求阿里云和坚美铝业必须在选手入场前,首先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基础数据。“我们双方的工作人员花了两个月的时间,采集、标注了1万多张铝型材质检图像,形成了铝材图像质检数据集。”王听说,这一数据集,不但成为了此次智能算法赛的基础数据,也成为了全国民用铝型材行业内的首个铝材图像质检数据集。

特写

禾思科技:人工智能一定要先落地

同样在掘金AI质检的不单只有阿里云、坚美铝业,南海赛场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互联网大数据企业展示了自己为各行各业带来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我们从企业中拿到了2万多张玻璃样本,作为深度学习平台的基础。”深圳禾思众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思科技”)CEO(首席执行官)杨泽霖在参与创新应用赛总决赛答辩时表示,禾思科技自主开发了深度学习平台,并以此切入3C产品以及手机玻璃检测领域,为多家相关企业提供了人工智能图像检测方案。

“你们能够真正扎根在工业中,获得2万张样本,这很难得。”展示中,评委对于禾思科技提供的玻璃缺陷检测算法给予很高的评价。而这也是禾思科技切入工业互联网细分领域的理念。“没有基础数据,智能制造就无从谈起。”该公司CTO(首席技术官)马智恒认为,掘金AI质检的关键,在于与实际应用场景的紧密集合,“一定要先落地,先进入工厂、生产车间,先解决一部分需求,积累起基础数据,然后才能解决更多的需求。”

马智恒说,与传统的视觉识别检测算法不同,其团队的产品是基于深度学习平台提供算法是数据驱动的,数据越多模型越好,并且是可迭代的。“这个算法就像一个小孩,具有成长性,在工厂、生产车间里可以不断学习,根据实际需求不断成长。”

在这样的理念下,禾思科技建立起了“一条龙”式的解决方案。籍由比赛,马智恒期待在佛山制造业之间的新互动,在他看来,这里的传统制造业众多,施展AI质检“功夫”的天地广阔,禾思科技可为企业提供软硬件设备以及专业团队采集数据,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厂家只需要提出问题,我们就会想办法解决。”

声音

广东省软件协会、广东省大数据协会副秘书长吕晖:

企业须自我赋能挖掘基础数据

制造业企业自身都有数据,但是企业不懂什么样的数据才是有用的数据,这点是很关键。因此,数据赋能制造业企业,首先需要对这些企业进行培训,从企业内部培训人才,让他们能把企业内部的数据进行梳理,成为有用的数据。

广东省开展信息化培训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以前培训对象只是针对软件企业,如今看来,培训的覆盖面应该扩大到全省的所有工业企业。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每一家企业都是软件企业,都应开展信息化建设。光靠互联网、大数据企业推动,不免有杯水车薪之嫌,真正要实现数据赋能制造业,最终还是得制造业企业自身懂得如何挖掘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然后再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数据分析公司,这样才能更有效率。

掘金AI质检新玩法,人工智能给南海铝材来“找茬”

南海与阿里云合作的实质,是在建立开放的平台进而服务企业。但光靠大数据企业的力量推动还是不够,目前很多企业在大数据应用上还停留项目节点阶段,尚未达到产品化、规模化的应用,因此谈大数据产业发展时,需看到这其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此过程中,建议南海可加大相关服务商的培育力度。这是因为,由于客户需求的个性化特点,目前大多数的大数据产品都需要定制开发,因此,在大数据企业(产品)和企业(市场)对接这个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服务型企业,作为中介,提供定制式的咨询服务。

■阿里云华南区数据智能服务总架构师陈亚伦:

企业上云须打通沟通隔阂

从2017年9月至今,阿里云在南海走访了10多家企业,涵盖陶瓷、电力发电、铝型材等多个行业。这些南海企业在寻找数据智能应用的价值点时,往往会出现同一个困难:不知道能够提供怎样的应用场景,因此即便有意愿开展应用但却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事实是在于企业的业务部门并不理解数据化手段,而信息部门也不了解业务部门的痛点何在。所以,当云服务商想要与企业接触,推动企业上云时,就会存在沟通隔阂。可以预估的是,接下来沟通隔阂将会是阻碍企业智能化改造、实现“上云上平台”的最大困难点。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因为沟通隔阂的存在,云服务商接洽企业时,首先要做的,应该是与企业一道,共同梳理、寻找其“上云上平台”的价值点所在。这是最基础的问题。如果忽视这一点,那么,推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应用就只能停留在口号阶段。

那么,该如何助力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应用呢?这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推进的问题。在南海,阿里云希望以具体的案例切入,一点一点去做,例如,与铝型材、钢材等行业形成一个通用性的方案。

这次以“铝材表面瑕疵识别”为课题开展大赛,阿里云与坚美铝业采用了共演的方式,一起寻找行业痛点并寻找解决方案,聚焦图像采集,通过开发者验证算法的可行性,沉淀成可行的解决方案。大赛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阿里云将积极推动这些解决方案真正落地佛山,为禾思科技等团队提供一个平台,把团队的能力沉淀下来。

【撰文】何帆燕 卢浩能

【作者】 何帆燕 卢浩能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