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保本理財佔比下降6.29%

自去年11月資管新規意見稿發佈以來,目前已經過去整整一年,記者發現,銀行理財市場因對新規調整不少,比如理財產品發行量下降以後,銀行能買到的保本理財、短期理財產品將減少。銀行理財門檻從5萬元降至1萬元,銀行加速成立理財子公司等。

業內人士建議,投資者要提升風險意識,不能再閉著眼睛買理財產品了。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曉麗

近一年來,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呈下降趨勢。資管新規發佈以來,銀行理財在改革的過程中變得比較謹慎,理財產品數量開始呈現下滑趨勢。融360監測的數據顯示,2018年9月和10月為近一年來發行量最低的兩個月份,其中10月份發行量為9330款,同比下降8.2%,近一年來首次跌至1萬款以下。預計2018年理財規模增長也將明顯放緩。

其中,保本理財產品佔比、3個月內短期理財佔比均出現下降。這是因為資管新規要求,銀行不得發行表內理財,這也意味著保本理財要逐步退出理財市場。同時,90天(3個月)內封閉式理財要逐步退出市場。

銀行借道保本

攬儲迎來了爆發期

融360監測的數據顯示,去年11月保本理財佔比為32.33%,自今年4月份開始持續下降,10月份保本理財佔比為26.15%,近一年下降了6.29個百分點。

90天內封閉式理財產品則由去年11月份的36%持續降至今年10月份的22.07%,近一年下降了13.93%,降幅比保本理財要大。

相反,淨值型理財和結構性存款則出現大幅增長。資管新規意見稿要求,理財產品要向淨值化轉型。融360統計顯示,淨值型理財產品10月發行量已從年初的120款以內增長至200款以上。不過目前淨值型產品的基數仍然太小,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的步伐還是太慢了。

18家銀行擬

設立理財子公司

而保本理財要退出市場,銀行借道保本的結構性存款攬儲,今年上半年結構性存款迎來了爆發期,規模大幅增長。根據央行公佈的數據,2018年9月全國中資性銀行的結構性存款規模為101241.85億元,環比增長1.06%,同比則大幅增長45.7%。

值得關注的還有,理財門檻降至1萬元。10月份開始,多家銀行紛紛下調理財產品門檻至1萬元,不過針對的大多是結構性存款、開放式理財,大部分封閉式預期收益類產品的門檻仍在5萬元以上。

資管新規和銀行理財新規均指出,商業銀行應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而10月份發佈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意見稿則提出了更多具體的要求,在投資和銷售方面均放寬標準,助力銀行加快設立理財子公司。記者瞭解到,《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本月下旬將正式發佈。

近期,銀行設立子公司或專營機構正提速,股份制銀行在成立理財子公司方面尤為積極,在資管新規出臺之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牽頭表示要成立理財子公司,交通銀行則是第一家擬設理財子公司的國有銀行,近日,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也加入到這個陣營之中。

目前共有18家銀行擬設理財子公司,股份制銀行包括招商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廣發銀行、中信銀行;國有銀行包括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城商行包括北京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江蘇銀行、杭州銀行、徽商銀行。

那麼,在資管新規的背景下,投資者應該如何理財呢?融360理財分析師劉銀平表示,當前,在銀行能買到的保本理財和短期理財越來越少,但是對產品安全和流動性有要求的投資者可以購買結構性存款和開放式理財來代替上述兩類產品,所以這方面的影響不大。

投資者自負盈虧

未來理財品類更豐富

劉銀平表示,在新規發佈後,投資者要自負盈虧,這也意味著要提升自己的風險意識,不能再閉著眼睛買理財了。尤其是理財子公司成立之後,理財產品允許直接投資證券市場,雖然有可能博取較高的收益,但是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

劉銀平表示,未來購買理財更加便捷。以後第一次在銀行買理財產品,不再強制在線下網點做風險評估問卷,網上就可以操作。此外,理財門檻降低,銀行理財更加親民。目前部分銀行的部分理財產品門檻降至1萬元,理財子公司建立之後,理財門檻將會進一步下降。

可以預見,投資者能買到的理財產品種類將更加豐富。以前大家只能買到封閉式預期收益類的產品,今後開放式、定開式產品將顯著增多,今年T+0理財就格外受投資者關注,門檻降至1萬元之後,由於貨幣基金收益太低,有些投資者就將貨幣基金中的錢轉到了T+0理財中。

附: 過去一年以來銀行理財市場發佈了一系列重大監管新規:

2017年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出臺。

2018年4月27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管理局聯合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2018年9月28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

2018年10月19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預計本月下旬,理財子公司正式文件也將出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