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但是很傲嬌——我國信用評級業介紹


小,但是很傲嬌——我國信用評級業介紹



小,但是很傲嬌——我國信用評級業介紹



文 | Muller,央行觀察特約作者

Muller其他作品

《我們醉心於互聯網成就,數字印度卻正在暗渡陳倉》---關注「央行觀察」微信公眾號即可查看

暢銷書《世界是平的》作者、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弗裡德曼曾說過,“我們生活在兩個超級大國的世界裡:一個是美國,一個是穆迪。美國可以用炸彈摧毀一個國家,穆迪可以用債券降級毀滅一個國家;有時候,兩者的力量說不上誰更大”。

這句話很有名,但對於不從事經濟金融工作的人而言,“穆迪”一詞也許更像是《哈利·波特》小說裡的獨眼瘋漢。

一個月前,某國內知名信用評級機構被暫停業務一年的消息引發熱議,將信用評級行業拉到人們視野中。這家機構被罰之後,不解釋、不闢謠、不澄清,還寫了一封大言不慚的“求饒信”給監管部門,惹得群眾紛紛“吃瓜”。

信用評級是幹什麼的?為什麼國外信用評級機構能量巨大,而國內評級機構如此傲嬌(抑或搞笑)?

◆ ◆

我國有個規模很小的評級行業


“信用評級”起源於美國,早期的鐵路債券投資人發現,經過評級的債券更不容易違約(到期都能兌付),於是紛紛購買評價債券等級的小冊子,這是市場對信用評級的原生需求。此後,穆迪、標普等信用評級機構在一次次的經濟危機、債務危機中積累聲譽,讓美國資本市場的投資人養成了“發債前必須讓這兩家評一評”的習慣。

1975年,美國證監會 SEC 認可了一批“全國認可的統計評級機構”,有的政府機構還將信用評級結果直接納入監管,讓評級機構成為市場的“守門人”,催生了“監管需求”。

穆迪、標普、惠譽這三家機構迅速壯大,被稱為“三大信用評級機構”,藉助美國的資本和影響力將子公司開設到歐洲、日本、澳洲等多個國家。其評級業務的主要產品包括:中長期債券評級、短期票據評級、企業主體評級、國家主權評級、結構化融資和衍生品評級等。

與美國相比,中國的信用評級行業起步晚,規模也小的多。第一家信用評級機構——上海遠東成立於1987年。剛興起的十幾年裡,信用評級行業發展幾經周折和反覆,直到2005年銀行間債券市場“擴容”後開始快速增長。

次貸危機之中,美國“三大”評級機構的所作所為備受質疑。隨後2010年“歐債危機”中,評級機構快速下調希臘等國的主權信用等級,讓人們再一次見識到評級機構攪動國際資本市場、影響國債利率的能力。美國三大佔據歐洲評級市場90%以上的市場份額,這讓歐洲國家十分擔憂自己的金融安全。根據最新的行業數據,美國機構一年內出具的信用評級228萬次,約為中國的20倍;美國信用評級行業營業總收入60億美元,約為中國的16倍。

穆迪、標普下調中國主權評級後,財政部部長髮聲說“我們不去拜碼頭”,但其影響不言而喻;而國內某排名前三的機構將美國主權信用等級降到 BBB+(同時期該機構給博茨瓦納評 A 級,阿曼為 AA 級),市場只當是看笑話而波瀾不驚。

在2017版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信用評級”出現在“金融信息服務”小類裡,“資信評級”出現在“其他資本市場服務”裡。評級機構的資產比較“輕”,除了人以外,最大的資產就是無形資產“聲譽”了。

我國所有信用評級機構合計營業收入僅相當於一家中小銀行的水平,所有專職從事信用評級的人員加起來,數量不超過5000。無論是跟國外比,還是跟國內其他行業比,信用評級都是一個規模非常小的細分行業。

◆ ◆

25萬的產品、970萬的服務


信用評級機構對外提供的,不只是一份評級報告和一個評級結果,信用諮詢業務也是評級機構另一個重要的利潤來源。

根據標普公司年報,該機構2017年度諮詢服務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近40%。那家國內知名信用評級機構被處罰的主要原因,據說也是因為向被評級對象搭配銷售一套價格970萬的信息諮詢系統,要知道一般企業一年的評級費用也就20~30萬。標普是世界上信用評級業務量第一的機構,在美市場佔有率超過60%,能夠憑藉壟斷地位獲取超額利潤還能理解。相比之下,國內這家機構市場佔有率不超過20%,氣勢上卻絲毫不落下風。

評級機構哪來這麼大的“影響力”?不是因為報告寫得有多好,研究分析多麼深入,而是因為債券市場較低的融資成本(相對於銀行貸款),以及十多年不變的“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業務資質”。

根據wind數據,2018年7月 AAA 級公司債平均發行利率為5.02%,AA+ 級7.18%,AA 級7.40%,對於動輒數十億的融資額而言,每上調一個級別( 如從 AA 調至 AA+ ),發行人就能節省上千萬的融資成本,多花點錢買個高級別真是太划算了。只要“發行人付費”的模式不變、評級業務資質不變,以價定級行為就會屢禁不止。

“價高”不算什麼,關鍵產品質量還不過關。評級結果虛高、區分度不夠算是評級市場的痼疾了,“級別虛高”指的是97.8%的發債主體級別在 AA- 級以上,區分度不夠是指一半的企業集中在 AA 這一級。相比之下,穆迪、標普的大多數級別在 BBB+ 和 BB 級,分別對應“投資級”和“投機級”。

國內評級機構也很委屈,“這能怪我嗎?市場監管部門對發債企業資格是有要求的,保險資金運用是不能投資 AA 級以下債券的。今年把客戶評 A 以下,明年就沒飯吃了”。2016年之後債券違約支數增加,市場上更是出現了“ AAA 級債券搶不到、AA 級債券沒人要”的局面,評級行業真是越來越難做了。

◆ ◆

監管部門早幹什麼去了?


這麼問,還真是冤枉監管部門了。一方面,直至今日仍沒有任何一部法律或者行政法規明文規定,哪個部門是信用評級業的監管部門。人民銀行、證監會、發改委、(原)保監會都覺得自己在各自領域有監管權。另一方面,債券發行制度改革不是一天兩天能完成的,高收益債券與“投機”掛鉤,寧可不發展也不能“坑老百姓”啊。

所以,只要市場門檻高高的,國內外其他機構進不來,信用評級這碗“政策飯”就還能端下去。個別信用評級機構時而傲氣(懟美國),時而又嬌氣(需要行業保護),兩手玩得都這麼溜,也是沒誰了。

“央媽”作為信用評級行業的籌建者和監管者之一,不是不想管,而是信用評級這個“毛小子”老去鄰居家吃飯,不好管。

2013年人行響應“放管服”號召,主動放開信貸評級市場,不搞區域劃分和資質認可,結果信貸市場評級業務一落千丈,可能市場原生需求真的沒有監管想象的那麼大。

2016年,四部委聯合提請國務院法制辦,想出臺《信用評級業管理暫行辦法》,結果涉及爭議太多,多次徵求意見還是出臺不了。

2017年《中美經濟合作百日計劃早期收穫》中,單獨一條列示“2017年7月16日前允許在華外資金融服務公司提供信用評級服務機構”,行業對外開放進程加速,但最主要的債券市場似乎還有一道“玻璃門”,“准入不準營”讓標普等外資機構好生著急。

回首這二十多年時間裡,監管部門和市場從無到有,培育出一批具有一定實力的信用評級機構,實屬不易。但是,監管的本職就是管,而不是培育。只有讓胡來的、做錯的受罰,才能整肅行業的風氣,才能收斂評級機構的“傲嬌”之氣。該監管的地方不缺位,而把市場能做好的事情交給市場,才能引導行業健康長遠發展。評級機構的力量源於市場投資人的信任,歸根結底來自於機構自身的專業分析水平。

在信用經濟不斷髮展今日,信用評級機構要相信自身價值。只有學會不等、不靠、不傲、不嬌,做有態度、有原則的評級,才能真正贏得市場聲譽和長久利潤。


想了解金融科技與互聯網產業機會,請微信搜索方「金融科技幫幫忙」小程序進行諮詢~

☟☟☟

FintechEco研究院聯席院長:由曦

暢銷書作家,著作《螞蟻金服:科技金融獨角獸的崛起》(中信出版社),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金融互聯網分會暨中國網絡金融聯盟專家

小,但是很傲嬌——我國信用評級業介紹

FintechEco研究院聯席院長:付學軍

暢銷書作家,著作《教你炒股票之纏論新解》(中信出版社)

小,但是很傲嬌——我國信用評級業介紹

< end >

如果您對本文有好的想法,就留下您的寶貴建議吧!

央行觀察熱文 關注「央行觀察」微信公眾號即可查看

1、房地產的“大轉折實實在在到來了”, 銀行業的轉折點還會遠嗎?

2、商業銀行十年反思錄

3、浙江、浙商與浙商銀行

4、貿易戰是中美“國運之戰”?且讀“華爾街之王” 的美國“國情分析報告”

5、十年前,我也在金融風暴中心

小,但是很傲嬌——我國信用評級業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