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讀心術”,每一個新手爸媽都需要了解

我最焦慮的時候,應該是Joshua剛出生第二個月,孩子突然天翻地覆地哭鬧不止,睡不好、總夜醒,總是要抱抱,不管做什麼都不開心。我手足無措地忙前忙後,卻始終猜不透到底他想要的是什麼。

精疲力竭的時候,完全猜不透的時候,我也會把自己關在廁所裡大哭一場。

那種焦慮的狀態,我至今也忘不了。

慢慢地,隨著經歷得越來越多,我也意識到原來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去解決孩子的溝通問題,即便孩子剛出生連話都不會說的時候,其實仍然有一套“讀心術”可以幫助我們。

這套“讀心術”,每一個新手爸媽都需要了解

這套讀心術的背後,反映的是我們能否捕捉到孩子的非語言信號(Non-verbal Signals)——聲音、表情、動作,嬰幼兒時期的孩子,總有辦法通過這些“密碼”和世界、環境和身邊的人達成溝通。

對於對於小寶寶來說,信號包括了眨巴眼睛、拱起背部、翻身挪動,抗議大哭;

對於大寶寶來說,即便他們已經掌握了語言能力,他們依然可以抿進嘴唇,一言不發,煩躁不安,比如Joshua昨天“起床氣”的時候依然會有這些表現,這些都是孩子的非語言信號。

我們所有的安全感和養育的地基,也在於我們能否讀懂孩子,我當年一直沒有人教我的這套“讀心術”,我一定要告訴每一個剛成為父母的大家。

我們是否願意蹲下來觀察孩子?

想要掌握好這套“讀心術”,需要我們學習如何蹲下來和孩子同一個高度,面對面,眼睛望著眼睛地觀察孩子。

只有願意蹲下來觀察,我們才有可能會注意到兩種非語言信號的特徵:一個是互動信號(Engagement Cues),另一個是退出信號(Disengagement Cues)。

“互動信號”是孩子向我們發出的邀請,即便還嗷嗷待哺的孩子,一樣有可能會用自己簡單的肢體動作,告訴我們,這個時機是他很舒服的狀態,他期待並歡迎我們和他說話、擁抱、玩耍。

“退出信號”是孩子向我們發出的婉拒,這種信號也會發生在孩子被過度刺激,或者過度精力透支的情況下。比如,當跟孩子互動的時候,如果發現孩子的表現是拼命轉頭、皺眉、大哭、掙扎、驚愕或者呆滯,這個時候,便是孩子強烈而敏感的退出信號了。

這套“讀心術”,每一個新手爸媽都需要了解

識別這些信號,更多的是基於我們身為父母的本能和直覺,需要我們專心地、真心地接收到孩子給到我們的溝通信號。

◇ 留意發生信號。

比如,和飢餓相關的信號,一定只會發生在孩子想要吃東西,或者吃東西之前。

我統計過我家兩個孩子還小的時候,可能的行為表現有哭泣、躁動不安,雙手摩擦下巴,張合嘴唇看著我,甚至弟弟 Eric 有時候還有可能會對我做一下鬼臉,雙臂彎曲求“抱抱”,這些孩子發出的信息都可以幫助我判斷,孩子是肚子餓了,想吃東西了。

這套“讀心術”,每一個新手爸媽都需要了解

而當孩子吃飽之後,即便是還不會說話的嬰兒,他們也會出現身體放軟,雙臂伸展在兩側的姿態,也會推開我尋求其他的好玩的事情,這些信息,在最早期的時候,可以幫助我判斷他們已經吃飽了。

◇ 留意發生時機。

其實孩子在使用非語言信號的時候,互動和退出的信號是交織著出現的,前幾分鐘寶寶可能還用很多活潑、開心的微笑和動作,希望我們可以和他一起玩。

這套“讀心術”,每一個新手爸媽都需要了解

但是很快他就變得疲勞,這個時候,他會把頭轉向一邊,或者揉眼睛,身體動作也慢慢停了下來。當我們發現這個情況的時候,其實是孩子在暗示我們他要停下來休息一下。

只有留意到孩子互動和退出的時機,我們才能發現原來在親子互動中,主導的始終是孩子,孩子發出的信號指導著我們的行為,所以不是我們帶孩子玩,而是孩子帶著我們玩。

◇ 留意發生程度。

孩子的所有情緒狀態都有臨界值,在觀察這套“摩斯密碼”的過程中,讓我感受很深的是,孩子一早就告訴了我如何預防情緒到達臨界值。

比如,在和孩子們互動的時候,他們揉眼睛和把頭轉向別處的時候,這是一個溫柔的提醒我,他們疲勞了;但如果我們沒有接收到這個信號,那麼孩子就可能會提出強烈的抗議,比如轉身離開或者發脾氣哭鬧,這些都是孩子情緒的遞進性表達。

發現這點對我來說特別有幫助,比如在孩子“可怕兩歲(Terrible two)”來臨的時候,我們最措手不及的就是把握不準孩子為什麼突然“爆炸”了,如果一開始有這份意識,我們就更能夠感受到孩子情緒的那份“梯度的過渡”,及時作出相應的反饋。

正如這張圖所示範的,孩子的最初的飢餓信號從最初的活動狀態,開始張開嘴巴,並搖頭尋找,如果沒有得到響應的話,孩子會繼續伸展四肢,讓自己的活動範圍更大,甚至也會出現吃手的表現,如果仍然沒有得到響應,孩子便有開始哭泣,頻繁搖動身體,臉色也泛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