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侯耀文收郭德纲为徒,是为侯宝林还债?

靖逸轩主


看到这样脑残的问题,还有上面的一些回答,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侯耀文收郭德纲是个很自然的事情,郭德纲当时已经很有名了,一个人在北京拼世界,自然想找个靠山,背靠大树好乘凉。据传曾想投靠李金斗,结果被拒,不过这个说法李金斗本人并不认帐。不管是不是真的,一个被天津曲艺界逐出的“相声界的小学生”,想在树大根深的北京找个靠山是可以理解的。

为什么说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首先于谦是石富宽先生的徒弟,很多人不知道,于谦拜师是80年代初的事情。其次侯耀文和石富宽是合作多年的黄金搭档,所以侯三爷收郭德纲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再者,当时德云社虽然处在风雨飘摇的是非之中,不过也算是名满天下了,世俗一点说,能够收下郭德纲,等于一夜之间填了那么多的徒子徒孙。


就这么一个双赢的结果,却弄出一个替侯宝林还债的说法来,这个人如果在我面前,我一定会赏他一记断子绝孙脚,而且一定要全部踢到脸上。

侯宝林是一代艺术大师,论对相声界的贡献,郭德纲在他面前真的只是一个相声界的小学生。郭德纲不过是利用传统相声盘活了剧场相声,在当今中国商演之成功,无出德云社之右。郭德纲论艺术说的是“有艺无术是商人,有术无义是骗子(大概意思)”,可见他对于艺术的理解仅仅是从赚钱角度出发的,而侯宝林大师对于艺术的理解是服务于大众,两者的高度立分高下。


再说对于艺术的贡献,郭德纲将相声回归原点,重新让观众们认识了传统相声。事实证明,剧场相声是最适合商业运作规律的,德云社大赚特赚,所以老郭对于相声的贡献是盘活了相声产业,娱乐了大众,壮大了自己。而侯宝林大师穷其一生,只为一件事,研究相声,改良相声,将相声这门艺术发扬光大,服务大众。

还有艺术成就,侯宝林一生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改行、关公战秦琼、戏剧杂谈、三棒鼓、婚姻与迷信、买佛龛、卖布头、贼说话、空城计、文昭关、捉放曹、阳平关、夜行记等,这里面有改编,也有创作,即继承了传统,也发展了新相声,可谓功德无量。反观郭德纲,拿得出手的作品寥寥无几。



所以说什么替侯宝林大师还债这样的话就是痴儿梦呓,胡说八道。当然郭德纲还年轻,假如能够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创作,也不是没有可能超越侯宝林成为大师,仅就目前来说他和侯宝林大师的差距还差着一火箭距离呢。


河畔一壶酒



侯耀文收郭德纲为徒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至于为侯宝林还债,也是原因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侯宝林虽然被后人尊称为相声大师,其力主推进的相声去低俗化改革给予相声新的生命力,不仅让相声存活了下来,而且从街头杂耍迈进了艺术的殿堂,贡献之大不容抹杀。


不过,从另一方面说,侯宝林以及其徒子徒孙们所表演的新相声与传统相声区别很大,更注重内容的宣传价值,忽视了相声本身应具备的幽默性,越来越失去观众的支持,最终将相声带进了穷途末路。


侯耀文作为相声由盛而衰的亲历者,对于其中的缘由当然是一清二楚,虽然有心复兴传统相声,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他不可能将父亲奠定的一切推倒重来,所以当郭德纲出现时,正好给予侯耀文一个正合适的机会。


郭德纲在小剧场摸爬滚打多年,一直坚持说传统相声,同时将当下的流行元素巧妙的融入作品中去,不仅赢得了观众,更赢得了市场。侯耀文只要为郭德纲保驾护航,就能够为传统相声的复兴铺就一条康庄大道,何乐而不为呢?


相声演义


只有小白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侯耀文收徒从来都是谁有名就收谁,从这么多年相声大赛第一都成了他的门人可见一斑,为了对抗姜昆一派的中国说唱团,侯三广交门徒,陈寒柏等等通过比赛出来的相声演员都收为己用,郭德纲红了,想找个靠山,侯三正好有扩大实力的想法,所以二者算是一拍即合。。

这只是利益的问题,郭德纲后来诸多是是非非,除了汪洋的时候侯耀文在安徽台给郭德纲说了几句话,其他时候,侯耀文基本没出过声挺郭德纲,估计侯耀文到死都没想到他的这个徒弟这么能折腾。。。


中后所明斋


当年侯宝林大师对于相声的去低俗化改革的初衷本是好的,只是在推进的过程中有点过了头,过头到将相声的原本形态都变了,导致以姜昆为代表的相声只会歌功颂德,每每听来感觉单调乏味,久而久之相声不被大家所喜爱,而这一切侯耀文都看在眼里!


小编我认为,侯宝林大师当年是想将相声段子里低俗的内容去掉,并没有想从本质上改变相声,只是马季和姜昆等人在继续改革的过程中走过了头,连相声的本质都改变了,改革后的相声不再讲究“说学逗唱”,更没有人唱“太平歌词”,难道“说学逗唱”和“太平歌词”也是低俗的东西吗?

很显然不是,而姜昆马季一流觉得,既然改革,就改革个彻底嘛,以后说相声不一定要都会这些,只要“说”这个基本功过了就行,相声也不能在说那些社会的五味杂陈,我们要赞美!这才是艺术!难道艺术中就不能有五味杂陈了吗?

很显然不是,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同样也有人间的五味杂陈,但这并不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被大家公认为艺术!


所以,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的侯耀文是有心“扭转乾坤”的,但是他作为侯宝林的儿子却有心无力,当他遇到郭德纲时,侯耀文觉得自己看到了希望,于是侯耀文收了郭德纲这个徒弟!

郭德纲也没有让侯耀文失望,如今的郭德纲俨然是扛起了复兴传统相声的大旗,他每年在全国的剧场演出可谓是座无虚席,大家又重新对传统相声产生了兴趣,同时郭德纲也培养了徒弟,这些徒弟中也不乏一些相声说的好的!

综上,很多朋友觉得侯耀文收郭德纲为徒是为侯宝林还债,其实说回来,我个人觉得侯宝林大师没有错,有问题的是姜昆,是姜昆所倡导所谓的“主流相声”将相声拉向了几乎覆灭的深渊,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见解,希望姜昆的粉丝轻点喷我!


草根说电影


回答这个问题得从侯宝林先生说起。众所周知,侯宝林是中国新相声的始作俑者。新中国成立之后,他立志进行相声改革,即所谓“净化”相声,一面对一些传统相声进行修改、加工,一面又创作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如《婚姻与迷信》、《一贯道》等。为了适应新形势,遵循毛主席提出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在老舍等人的支持下,同孙玉奎、罗荣寿、高凤山等人一起组建“北京相声改进小组”,先后任副组长,组长。一并创作并演出了不少新相声,基本上抛弃了《八扇屏》等传统相声,后来的徒子徒孙们也说新相声。而说传统相声的反而没有了市场,在舞台上逐渐走向末路。



新相声也是建立在传统相声四门功课基础上的,没有这些功夫,单靠背诵现成的剧本,肯定观众不买账。侯宝林先生的新相声是有传统相声功底的,所以说起来得心应手,观众也认可。他的徒弟马季也说新相声,基本上是走师傅的路子。而马季的徒弟姜昆就走了另一条路,四门功课样样稀松,甚至根本不会,全靠背诵剧本,像郭德纲演出经常出现的“现挂”就更是不可能。姜昆也收了不少徒弟,真不知他能教这些徒弟们什么。大约是他位高权重,徒弟们另有所图吧?姜昆得意的时候,刚好处在改革开放初期,观众是“相声”饥渴症。随着时间的推移,以郭德纲为代表的“传统学派”脱颖而出,虽然很艰难,但还是从小剧场走向了大剧场。

郭德纲让新一代的观众们见识了什么是传统相声,人们愿意掏钱进剧场听相声,体现了相声的魅力所在。姜昆送票搭鸡蛋的相声肯定是没有前途的。因此说侯宝林先生“从体制上彻底的压制并摧毁传统相声”,是一个难堪的事实。


侯耀文先生深谙相声肯綮的,眼见相声走向末路,非常着急。郭德纲的出现,侯耀文看到了复兴传统相声的希望。他主动收郭德纲为徒,是完全为了传统相声复兴大业的举动。收郭德纲为徒时,候跃文是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说话有人听,有他的提携,郭德纲在相声界取得了一席之地。在侯耀文的羽翼覆盖下,德云社才能够生存壮大。

所以有传言说,侯耀文收郭德纲为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替他的父亲还债。你说这话在不在理呢!


老渔16216402595


侯宝林与候耀文是父子关系,侯耀文与郭德纲是师徒关系,那么郭德纲是侯宝林的徒孙,侯宝林与郭德纲没有直接关系,也就不存在侯耀文收郭德纲为徒是为侯宝林还债的说法,侯宝林也没有什么债需要郭德纲来还,这个问题就是胡址,要说还债也就是郭德纲要继承相声艺术的“债"。
侯宝林是中国第6代相声演员,世纪相声大师,是相声界一代宗师,对相声艺术追求甚高,自我要求甚严,侯宝林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不仅是相声界集大成者,还是相声改革者,让相声艺术成为中国文化,成为语言艺术,他是真正的相声宗师。


侯耀文,著名的作家、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是侯宝林的第三子,他继承父亲侯宝林的相声艺术,也不忘侯宝林的精心栽培。侯耀文为什么要收郭德纲为徒?其实道理很简单,早在2004年前,郭德纲就创办了德云社,只因无人帮助郭德纲,使郭德纲的德云社经营不景气,郭德纲具有相声天赋,在侯耀文心中,郭德纲就是成就侯耀文相声大师的名声,郭德纲就是中国相声界的未来。
别人收徒要收师傅费,而侯耀文收徒,师傅反给徒弟钱,2004年侯耀文收郭德纲为徒时,给郭德纲5万元,用于发展德云社,郭德纲拜师后,凭借侯耀文的名气,郭德纲的德云社一夜成名,郭德纲也不是当年无名小卒。郭德纲与侯耀文师徒虽然只有3年时间(2004年拜师,侯耀文2007年逝世),也没有学到什么能耐,但是郭德纲没有侯耀文,也就没有今天如此红火的德云社,更没有郭德纲的今天。

侯耀文已逝世10周年,郭德纲如今不忘恩师之情,2017年6月23日郭德纲专门发博缅怀恩师逝世10周年忌日,显然郭德纲是真的把师傅放在了心上的。


舞动人生124


郭德纲是侯宝林的掘墓人。

1,从焚书坑儒到文字狱,无论什么朝代,都不可能放弃对文艺的管理,这个是统治阶级的任务,也是社会管理的责任所在。新中国的建立也一样,对于反对社会稳定,反对新中国的文艺形式,同样要进行改造。侯大师就是这个改造的践行者和带头人。把原本属于江湖流派的撂地手艺,改造成可以服务社会文化建设的艺术形式。也就因此,侯宝林先生成为了大师,成为了行业的代表,成为了新中国相声的代言人

2,事实上,无论相声还是其他文艺形式,如果不能够跟得上时代,就要被时代所淘汰,这是客观规律。就像算盘必然会被计算机所取代,毛笔定然被自来水笔所取代一样自然。有很多曲艺形式和曲艺种类被淘汰就是例证。比如说大鼓类,到底有多少人在听呢?包括京剧也渐显式微,相声就不可以消亡吗?除非侯宝林大师马季大师这样的天才曲艺家,能够开辟出一条属于相声的道路。既可以跟得上时代发展也可以遵循自己的艺术规律。

3,郭德纲对于侯宝林来说,是掘墓人,个人认为郭德纲违背了相声发展要与时代与时俱进的特点,他把相声复辟回到侯宝林对相声改造之初的形态了。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政治形势,放开文化艺术的市场化运行,对于郭德纲而言,钱赚到了,对于相声,却拉回到解放前的撂地模式。最有代表性的表达就是说我说的相声电视台电台不让播。这个对于郭德纲可能是个自豪的表达,但是,你哪里能理解这个话事实上对你是一个致命的所在呢。

所以,侯大师终身追求的东西,被郭德纲拉回到改造以前,那侯大师一辈子岂不是做了无用功吗?换句话说,侯大师做的错了,郭德纲的对。


慕容晓春


侯宝林把相声进行了改革创新,反而让相声渐渐走向末路,差点失传。郭德纲坚持说传统相声,侯耀文收他为徒,助他成名,为传统相声的传承起了重要的作用。


侯宝林虽然被尊称为相声大师,但是他的相声并不是传统相声,而是在传统相声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和创新,把相声中低俗的东西全部去掉了,从而让相声从庙堂走向了艺术殿堂,所以侯宝林的相声与传统相声差别很大。

特别是他的徒弟马季、姜昆他们的新相声已经完全没有了传统相声的模样,纯属歌颂说教型的。很多传统相声的基本功太平歌词等他们都不会,而且新相声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听相声了。




到姜昆这里的时候,相声已经哀鸿遍野,快要失传了,很多相声演员都已经转行了。侯耀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他一个人扭转不了这种局面,其实他也想把传统相声更好的传承下去,可是找不到传承人,这时候就遇到郭德纲了。

郭德纲独自去北漂,再苦再难,受尽同行打压,依然坚持小剧场说相声,而且他说的是传统相声,很好的传承了中国古典文化,这一点是侯耀文非常欣赏的。


他从郭德纲身上看到了中国传统相声前途无量,于是便收他为徒。也可以说是替侯宝林还债吧,毕竟侯宝林让传统相声走向了末路,而郭德纲让传统相声起死回生。


R娱记


我实在不知道候宝林欠郭德纲什么!候耀文能收郭德纲为徒,是互投所好,候看见了郭才艺,加以提携后的市场,而郭是想靠候三爷相声界江湖地位得到保护。

至于传统相声,现代新相声,都是瑰宝,都是集几代人心血凝聚而成,只是表演方式不同而已,不应顾此薄彼。

候大师将相声从地摊带上厅堂,自然要说上得厅堂的东西,在春晚上说于谦的爸爸怎样怎样,显然不合时宜,在候大师,马季,姜昆时代,是破四旧的时代,太平歌词,传统戏曲,古典文学都属于毒草,谁敢说,除非不想活了!

郭德纲将相声从厅堂重新带回地摊,带到老百姓身边,让传统相声重新焕发青春,功不可抹,在小剧场,小圈子聊聊谦哥爸爸的趣事是另人十分开心的,你让他说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小康的话题,他估计一张票都卖不出!

所以什么时代说什么样的话,什么样的场聊什么样的话题,继承传统相声的精华,宏扬现代相声的精义,共存共荣,让我们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相声新时代!

好好地安心地开心地听一段相声!

不要一天到晚争吵,任何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行为,都不是正人君子所为!

连正人君子都称不上,还想称什么师,可笑!


寻找心灵的净地


侯耀文收郭德纲为徒是为侯宝林还债,说这话的人别有用心。有人说郭德纲实现侯宝林大师夙愿,他不是被人愚弄,就是愚弄相声门外汉。

郭德纲相声表演,徒有传统相声形式,毫无传统相声精髓。

侯宝林先生毕生致力于剔除相声表演糟粕,反对“三俗”相声内容。侯宝林大师强调相声一门语言艺术,要让大众能欣赏到文明的幽默语言。

郭德纲一些相声表演,充斥“屎尿屁”等粗俗龌龊语言,令人作呕。高价相声表演,却没有高质量相声表演。高调宣传的传统相声作品,实际上大师早就收集整理过,只是认为部分作品内容不符合时代要求,大师才不推广表演。

相声作品里没有针对社会弊端的讽刺内容,相声作品就不如其它曲艺艺术,相声逐渐丧失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