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在外出差,月薪1.5万,每年只能与妻儿见4-5次,这种生活方式你们能接受吗?

浙江宣和电器有限公司


完全不能接受!

最近的身边例子,我司有个小伙子,年纪29岁,原来任我司东部某省会城市经理,妻儿都在该省会。年初被挖到某同行业中等公司任总监,薪资翻了3倍,你没看错,是翻了3倍,从此他的朋友圈全是各种高大上的行业聚会展会交流会等。


由于新公司总部在北京,而他又负责全国业务,基本和题主说的一样,每月只能休息一两天,而这一两天可能又在北京,再坐高铁长途跋涉回家,在家最多能呆一天。工作十个月后,快两岁的小孩已经不认识爸爸,妻子提出离婚!


现在果断辞职后,又回到原来的省会城市工作,虽然薪资低了一些,出差依旧很多,但是起码每个周末都能回家。而现在他的朋友圈里,已经全部是云淡风轻,各种带小孩玩,或者周末旅游爬山之类的。


我们的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如果一份工作,他让你没有了生活,那么工作几乎就没有意义。除非你是世间的英雄,因为英雄是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为了人民的生活的。


现在很多职场人最大的误区,就是努力赚钱非要去阿尔卑斯山,但是去了又如何?你的父母最喜欢的,是你回家陪他们坐一会儿,而不是你给他们吹你去过什么鸟阿尔卑斯山,你的孩子最喜欢的,是你陪他们玩玩积木踩踩草地,而不是你给他们讲什么鸟阿尔卑斯山。


人生漫长,但其实很短,一转眼就人到中年,再一转眼就人到花甲,你曾经以为的所有努力带来的骄傲,不会有一个人记得;但是你陪伴过你亲人的每个瞬间,他们都记得。等你年老时,你不会感叹你年轻时多么成功,你会感叹,你当年怎么没多花点时间教育孩子!就这样!


没有结婚的,这工作我建议可以挑战一把,已经结婚有娃的,这样的工作要远离,你就问问孩子还认不认识爸爸,再做选择吧。不要给我讲什么要赚钱养家,我就不信,你和父母妻儿在一起,能饿死?

500强经理,20年老职场,只讲升职加薪的实在话,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谢谢!

职场再出发


我老公就是这样的,目前是一年回家四五趟吧。但是我很支持他。

1.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原因:我们在4线小城市,原来的工作一点升职空间也没有不说,也学不到什么技能。再荒废几年,原有的技能也都荒废了。刚30多岁,就开始混日子,实在是浪费生命。

2.眼下的工作也不是一辈子的,有机会还能在一起,或者离家近一些。

3.现在的工资是原来的2.5倍左右,对于家庭开支也有了很大的帮助。(我也上班的)

4.困难是暂时的,现在的社会没有钱孩子都养不起,困难克服了,以后还是觉得值得的。

老公出门在外,自己在家确实很辛苦,父母在帮看孩子,俩娃。但是,双方彼此信任,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美美74563009


我老公就是这种情况,我在家带孩子,一年见面几次。别人还以为我是他外面的小三儿呢。只不过我们结婚8年,从谈朋友到现在10年了。说习惯了吧,也是习惯了,除了多了孩子,要不然真感觉自己还是单身。他回来的时间,还不习惯呢。

有时候也钻牛角尖,为何不能和平常夫妻一样,朝夕相对,为何我要像块望夫石一样,望穿秋水。。。。最后总结,还不是生活所迫,没有办法造成的。有时候开玩笑说我是留守妇女,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也挺难过的,说他岂不是流浪汉咯?全国各地跑。。。

虽然我们聚少离多,但是感情一直很好。他也很爱我们和我们这个家。只要一回家就天天陪着孩子,孩子虽然和我一起经历着期盼爸爸回来的苦日子,但是孩子渐渐大了,也能体谅爸爸的辛苦了。以前每次孩子对我说,为什么别人的爸爸天天在家,我的爸爸很少在家,抱着复杂的心情,我尽力给孩子解释,爸爸是爱我们的,只不过爸爸的工作需要长期出差而已。

现在我们都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也不知道何时是个头。一家人能真正意义的在一起。走一步看一步了,我也很爱他们的!


0素姬0


如果月薪只有1.5万,长期在外出差,每年只能与妻儿见面4-5次,这样的生活方面能不能不能接受,我想要看情况吧,毕竟1.5万的工资也还算可以。

如果自己处于事业初期,经过这样一年之后,赢得事业的上升期,待遇和职位都可以上升一个层次,变成3万-5万,我想这样的情况是可以接受的,想得到就要付出,没有工资高,离家近,事情少的工作。要想给妻儿更好的生活条件,必须得有牺牲和付出,只要值得可以去做吧。另外,如果自己走不开,也可以安排好妻儿生活工作,让他们抽空过来见面,或者暂时就在一个地方生活,也是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如果这份工作是长期的,后期也没有多大升职加薪的空间,还要牺牲家庭,我想是接受不了的。完全可以在可以照顾妻儿的地方,找一份这样薪资待遇或者少点工资的工作,没必要钱赚得也不到,妻儿也照顾不了,得不偿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很多人可能更惨,工资待遇低,常年在外,和家人聚少离多,为了生活同样要坚持。

在农村外出的农民工,他们为了孩子上学,为了家庭,可能家里就是孩子老人,自己就是春节回家一次,有的几年回家一次。

生活很现实,对于有条件的,不差那点工资的人来说,生活品质才是他们追求的。而对于另外一种,工资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最基础生活保障,没有连生活都没有了,还谈什么质量。

我是老张,朋友们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


老张闲言碎语


泻药~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想想提问者的用意.....

首先我不知道什么差能出成这样。是你的工作base地就不在家附近,应该是长期外派这种形式吧。不管怎样,题主就是苦逼出差猿中的一个,但是幸好有不错的月薪暂时能够支撑住家里的不满以及一年只有四五次的家庭团聚,现在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矛盾凸显,又没有很好的机会保住这个月薪返回到妻儿身边工作,又有点迷茫...是这个意思吗。

如果不是,那就忽略的以下的正文回答哈。

我就说说我对“丈夫&妻女”的看法:

一、小孩长大就这么几年,有些母亲会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放弃不错的工作及薪水,全身心的投入育儿当中。父亲当然是一个很关键的角色,父亲陪伴的多少很大程度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建立、情商等发展。错过了再补救,不易哦。如果孩子还小,题主一年只见四五面,如果总共还不足30天,那父亲这个角色就空是个名头。

二、家庭里长时间丈夫角色的缺失,难免使得夫妻间的感情出现嫌隙,不过这事可大可小,你也可以天天视频沟通交流感情。如果妻子对你这种工作、生活状态完全没有抱怨。那这里面就有问题了:1.她是不是把你仅当成了养家的钱袋子?2.她精神上是不是另外有了倾诉和依靠?没有女人愿意丈夫成年不着家的。女人相对事业,一般更看重家庭,因此也会要求男人顾家的。

我上面这样说,首先题主是一个不错的工薪阶层,这样的人多半有学历,有一定能力或技术,那么生活在一起的伴侣自然很难匹配到学识浅薄,当男人为天的思想守旧女子,所以家庭责任分担,必然会是夫妻之间的主要矛盾点。

如何解决?!

先说说我自己,我每月出差1周~10天,也算是个“经常不着家”的男人了。这种出差频次是我爱人能够忍受的极限了。因为很多人觉得每月六七天出差不算什么,当然这个问题我们从“上帝视角”来看看.......这个“妻子的极限”我们换个角度去理解:我现在的月薪对家庭的贡献+我在家里分担责任对家里的贡献是我妻子能够接受的“平衡点”。那么,如果那天我告诉我妻子“我每个月还能往家里多拿5000块钱回来,条件是要去一个地方出差谈业务,每月多出差三天”。我想除了我妻子之外,大多数普通家庭里的妻子也会愿意让丈夫每月多出这三天差的。

或者咱比喻个大的:“媳妇,现在有个机会,我要去外面工作三年时间,每年只有四五次能回家看你俩,但三年以后给我们解决一家三口的北京户口,还能在单位里分一套房子.......”其他人怎样,我不知道,但换我媳妇会同意的。

我铺垫上面这么多,最后就是想说明:题主的家人,甚至包括题主本人已经不满意当下的这种工作及生活状态了,只有更多的月薪,又或者更多的探家时间及频次。这才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了。具体怎么做,我相信题主在明白我的用意之后一定有最适合自己方案了。




承纳万源


大家好,我是婉晴。你的情感倾听者。

从女性的角度来讲,老公如果月薪1.5万,但是每年只能和老婆孩子见4-5次面,这样的生活方式一般的女性肯定是很难接受的。相信很多男性即使能接受内心都是难受或者纠结的,因为人们对现代婚姻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除了有物质要求外,人们可能更多会注重精神上的需求,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对家人的陪伴,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都非常重要,如果长期处在这样的婚姻状况下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这样的婚姻内容是非常空洞的,妻子除了能感受到每个月丈夫带回家的工资以外,很难感受到丈夫的存在感,当老婆生病最需要丈夫的时候他不在身边,当孩子生病发烧妻子最无助的时候丈夫也不在身边,而妻子自要独自处理各种家务琐事,人情世故。独自承担培养孩子的主要责任,相信每一个这样的妻子内心都会有很多不满,除非她是一个特别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忍受力又超强的女人,而作为丈夫,如果有这样一份工作也是很无奈的,一边是生活所迫为了养家糊口,一边是对老婆孩子的内疚之情,还要忍受漂泊在外对老婆孩子的思念之苦,也是有苦难言了。


婉晴轻语


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每个阶段的想法也不一样,经济困难的时候,值?能学到后半生都依赖的技能,值。所以最终拿主意的还是自己,下面提供几点建议仅供参看,你应该结合自己的自身条件多去分析。同时你还应该接受一些家人或者朋友的建议。尤其是家人的建议,你换一份新的工作会不会给他们带来许多不便,给家庭带来困扰。

1 你是不是需要钱 你所在地方1.5算不算高工资,如果在我们苏州1.5万算白领了,一般工资也就4000~7000.。 现在好多的外企、央企和名企,因为工资高、发展前景好,许多人都舍弃了家去出差啊。还有一些施工人员,月薪5000元,还不是满世界乱跑,抛家舍业的。当然还有一些高薪者,比如,国企外派到海外项目的员工,年薪几十万上百万,一年回家几次。他们图什么?还不是为了将来挣够了钱,再团聚,享受更好的生活。


2 有无升职或者是加薪的可能性。如果可以升值,那么你就可以避免长期出差,短暂的忍受一下现状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会加薪,工资提高可能使你的出差更有意义,价值更好。你还要分析你这份工作的职业前景,对你职业生涯的影响。如果短期的出差会对你整个职业前景有很大的好处,你不妨先忍受一下。还有就是,如果你果断的辞职换工作,你能不能找到和现在工作一样待遇好的职位吗?

3 家里是否支持 后院不能起火大家都知道的。 你的妻子需要你的关心爱护,孩子也需要你的交流指导。如果孩子大了还好,小学到初中还是尽量多陪陪的好。

我是享生活去烦恼,朋友们喜欢我的回答请点赞谢谢


享生活去烦恼


怎么说呢?不能接受吧。为了过曰子,养活一家人也只能忍受吧。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夫妻之间哪能没有个分别呢?说说我年轻时候,刚结婚那几年老公在西藏当兵,那时候农村还没装电话,写一封信来回到看见得近一个月。跟他一家老人兄妹和两个孩子生活在一起家里没人疼没人帮有的只是两孩子的托累。家里其他人的欺侮。老公一年半才休一次假,有了两孩子想去西藏吧气候对孩子身体又怕不利。家里还不让去。就这样磨着、盼着等了十七年老公才从西藏转业复员回家。那时我们互敬互爱,互相支持从没吵过架。可现在回到一起。没有了工作。生意做不来,田里务不精。开车拉人走到自己车上的人都让别人抢走了。都说是好人一个。可现在孩子到结婚年龄,没有车没有房真急人呀两个人时不时的就大吵起来。冷战好多天。你们说为了过上好光景、为了多挣点钱是不是也该忍受分离的痛苦呢、都不容易呀。欢迎大家评论。


和谐226152456


在看到您的问题时,我忽然脑中就浮现出一个画面。

这是央视曾播过的一个农民工生存情况调查,电视中的这些农民工住在工棚或简陋的出租屋中,吃的大多也不太好,穿的也仅算衣能遮体而已。

在调查中发现,这些背井离乡的人,不仅仅是生活条件差,还要忍受着世人的白眼、工头的欺压,虽然忍受着辛酸,但他们的收入却很微薄。

他们中的有些人,为了节约车票钱,有的已经二、三年未曾回家了。

我相信,如果月薪给到一万五,甚至打个对折,给到七千五,也仍会有大批人抢着干,别说一年仅能见妻儿4、5次,就是4、5年见一次,也会有人抢着干。

没办法,为了生活。为了让父母有病时能得到医治,为了让孩子有学上不再走他们的老路。生活很现实,要先活着,才能活得更好。没有了最基础生活保障,其他的也就无从谈起。

大约十年前,我曾随团丨市|委去过贵州山区,看到过有些困难家庭的真实生活状况,甚至比我们一般人想象到的还让人心酸。

而对于追求生活质量的人来说,可能就无法忍受您说的情况,宁肯放弃这个收入,也要家人团圆。


所以,我的结论是因人而异吧。


老王观职场


世界上都说“钱多活少离家近”,但很多人可望不可及。尤其是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的人,许多人过着“双城记”,甚至“三城记”,丈夫、妻子、孩子在三个城市。我们身边很多这样的人。比如,我许多朋友都是从基层调到北京总部工作,老婆留在家乡小城工作,孩子在省会上学,一家三地,聚少离多。但为了个人发展和未来美好生活,许多人都要忍几十年,甚至退休了才能团聚。

这样两地分居的人很多,尤其是外企、央企和名企,因为工资高、发展前景好,许多人都舍弃了家庭这方面的感受。有月薪1.5万元,这还算好的。还有一些施工人员,月薪5000元,还不是满世界乱跑,抛家舍业的。当然还有一些高薪者,比如,国企外派到海外项目的员工,年薪几十万上百万,一年回家几次。他们图什么?还不是为了将来挣够了钱,再团聚,享受更好的生活。没有这个梦想,谁能坚持住?

谁也不傻,只是没有办法,或者说,追求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很简单,给你月薪1.5万,这个收入,在家乡你得不到,所以,你的妻儿就要为此付出聚少离多的代价。如果工资降到5000元,在家乡就能解决工作安置,谁还去满世界乱跑。往往这样奔波的人,只能选择一头,就是抓紧挣钱,只能牺牲一头的感受。如果能满足挣钱多和照顾家,估计没人愿意颠破流离。

其实,能够忍受这样的分居之苦,并不在于工资高低,而是未来的希望。小城市到大城市打工的人,就像迁徙的候鸟,飞来飞去。他们甘心这样,无非就是为了一个家庭的共同梦想。今年1.5万,明年2万,五年后3万,十年后5万,当收入足够高的时候,他们想在大城市里买房定居,把老婆孩子接过来,过上质量更好的生活,改变家族的生活轨迹。就是为了这个梦想,许多丈夫和妻子,忍受了这样的分离之苦。

西方人比中国人就少这些观念,他们走到哪里就工作就定居,换工作就换城市。中国人不一样,总要一个人去闯荡,另一个人坚守家乡阵地。那个人站稳脚跟,一家人才会团聚。这是因为工作比较难找,还有户口、学籍的限制,还有人生地不熟不好办事的困扰。再加上,中国人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总要留下家人陪伴老人。这种候鸟式的分居模式,依然长期存在,真是对人性的折磨,但没有根本解决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