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契丹人的遼朝和西遼

簡明:契丹人的遼朝和西遼

(遼朝疆域圖/來自網絡)


契丹人之肇興以公元907年(唐哀帝天佑四年、五代十國後梁太祖開平元年)為里程碑,標誌性事件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繼任契丹民族部落聯盟首領,916年(後梁末帝貞明二年)立國,阿保機自號“天皇帝”,國號為“大契丹國”,建都於皇都(後改稱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建元“神冊”。

所謂神冊,源出中國道教學說,在古漢語中意味著正統、正道之意,簡單可以理解為“神的冊封”、“神明的旨意”,取此年號表示契丹人,在十世紀初葉已經將自己建立的政權視作中國正統。

94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率軍南下中原,攻佔汴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滅後晉,並於此登基改汗稱帝,改國號為遼,改年號為“大同”;983年複名“大契丹”;1007年遼聖宗遷都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1066年遼道宗耶律洪基恢復國號“遼”,自稱“大遼”。

遼,在契丹語裡有“鑌鐵”的意思,在漢語裡本意為“遠”、“闊”,地理上指“遼水”即“遼河”。

簡明:契丹人的遼朝和西遼

(契丹人髮式/來自網絡)


遼朝疆域遼闊,其立國之初還只是擁有今遼河上游西拉木倫河、老哈河一帶,面積不過萬把平方公里。阿保機建國之後,不斷對外擴張,征服和統治了奚、烏古、室韋、回鶻、渤海等中國北方、亞洲北部眾多族群、部落,疆土迅速擴大。

後晉石敬瑭為了獲得契丹人襄助以對抗北宋,割讓“燕雲十六州”於契丹,從而使遼朝輕易進入了中原。

據《遼史·太祖紀(下)》載:(遼朝疆域)“東自海,西至流沙,北絕大漠。”即其疆域東北到黑龍江口,東邊到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渤海,西南邊到今天中國甘肅、新疆的沙漠一線,西北界到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等國交界的阿爾泰山脈附近,北至今俄羅斯境內外興安嶺和蒙古國中部一線,南邊則進入中原腹地,以今天津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門關一線與北宋接壤。

《遼史·地理志》概曰:“總京五,府六,州、軍、城百五十有六,縣二百有九,部族五十有二,屬國六十。東至於海,西至金山,暨於流沙,北至臚河,南至白溝,幅員萬里。”

具體說來,在遼朝全盛時期,其疆域包括——

今蒙古國全境,

中國東北三省全部,

北京市全部,

天津市大部,

河北省唐山市、張家口市、秦皇島市及廊坊市、保定市部分地區,

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全部,以及忻州市寧武、神池、五寨、偏關等縣,

內蒙古呼倫貝爾盟、興安盟、通遼市、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包頭市、呼和浩特市全部及鄂爾多斯市的東勝區、準格爾等區旗,

今俄羅斯阿爾泰邊疆區、阿爾泰共和國、阿穆爾州、赤塔州、濱海邊疆區、哈巴羅夫邊疆區和布里亞特共和國南部,

今朝鮮鹹境北道、兩江道全部和鹹境南道、江原道之一部。

據已故中國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研究考證,並在《中國歷史地圖集》中給出了遼朝疆域地圖,其測算遼朝的疆域面積,以1111年(遼天祚帝天慶元年)為準,超過450萬平方公里。

有些西方學者認為遼朝的疆域面積不到譚其驤先生所研究的一半大小,遠不及北宋,他們的理由主要是基於遼朝當時還統治著一些遊牧、遊獵地區,即以部落或氏族為基礎的羈縻地區,似不能等同於完整行使主權的疆域。

但西方學者所不甚了了(有的則是刻意迴避)的是:民族區域自治政權與州縣封建制政權,都是中國歷史上歷代王朝主權和疆土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歷史在世界史和人類史上最具個性的政治文化特徵之一。

在蒙元崛起之前,入主中原的遼朝,無疑是北方少數族群建立的最為強盛的政權。

簡明:契丹人的遼朝和西遼

(西遼帝國區位圖/來自網絡)


遼天祚帝耶律延禧於1125年(北宋徽宗宣和七年、西夏崇宗元德七年、金太宗天會三年)為金朝軍隊俘虜,遼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兩年後的1127年(北宋欽宗靖康二年)發生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難”:在契丹人“卵翼”中成長起來的女真人,以羞辱的方式擊敗並俘虜了積弱甚久的北宋王朝之徽、欽二帝,從而繼契丹人之後入主中原。

然而,契丹人政權氣數未盡。

在抗擊金朝的鬥爭中,遼貴族耶律淳曾短暫登基,率眾抗金;遼朝宗室後代耶律留哥與其弟耶律廝不分別建立了東遼與後遼,前者滅掉了後者,東遼最終被蒙元所滅。

契丹人、遼朝、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光輝註定還要延續——阿保機長子耶律倍之後裔、太祖八世孫、進士耶律大石,文武雙全有雄才大略,在輔佐天祚帝抗金失敗後,曾擁戴過耶律淳。

當面對正處於上升態勢、咄咄逼人的金軍時,大石希望以一己之力為契丹民族挽回頹勢,只是歷史的發展趨勢讓這位英雄經受了太多的磨難和失敗。

不甘服輸的大石在被金軍俘獲後機智脫逃,為避鋒芒和東山再起,他毅然力排眾議,率領十萬漢、契丹等各族百姓向西踏上新的征程。

他們一邊與圍追的金軍廝殺,一邊掙脫了西域地方十萬聯軍的堵截,終於於1131年(一說1132年)在廣袤的亞洲中部,重新恢復了遼朝,建都虎思斡魯朵(即唐代安西都護府四鎮之一的碎葉鎮,時稱巴剌沙袞,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境內托克馬克市附近),國號“遼”,建元“延慶”。

因在中國西方,故稱“西遼”,於1218年被蒙元軍隊所滅。

遼朝916年正式建國,至1125年被金朝更替,凡206年,歷九帝;若以西遼最終滅亡的1218年計,則大遼政權跨越了四個世紀,共302年,歷十二帝(另,西遼還有皇太后和皇妹各一人分別臨朝稱制)。

“偏安”西域的西遼王朝,在極盛時版圖面積達200萬平方公里以上,含今中國新疆、甘肅、青海、西藏等省區之一部,蒙古國及中亞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富汗以及西亞的伊朗等國的全部或一部分。

即使在後期衰敗兼有蒙古人西征軍的不斷壓迫,西遼末帝耶律直魯古時的版圖也有近100萬平方公里。

西遼德宗耶律大石他和子孫們秉持先進治國方略、開明宗教政策,以德教化各族百姓,將中原先進的農耕技術和農具以及蠶桑技藝帶到中亞,得到當地百姓擁戴,雖最終被蒙古族西征軍所滅,但西遼在中亞統治的80餘年給當地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西遼滅亡後,與耶律大石同為契丹皇室出身的耶律楚材隨同蒙古軍隊西征到中亞時,曾這樣感慨道:“(大石)頗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

西遼政權末期,被恩將仇報的乃蠻部王子屈出魯克篡權,而後又被蒙古軍所滅後,西遼契丹貴族波剌黑西逃,在西亞克爾曼地區(今伊朗克爾曼省)建立了一個伊斯蘭化的契丹人政權,史稱“後西遼”或“西契丹”,前後約八十年(1224~1303或1306年)。

簡明:契丹人的遼朝和西遼

(西遼帝國貨幣/來自網絡)

契丹人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裡,然而,契丹人及其所建的遼朝、西遼王朝,給世界留下了深深的印跡——

唐朝滅亡之後,西域、西亞與東歐地區皆將遼朝(契丹)作為中國的代表稱謂;中亞和西亞的古代兵書中,將中國傳過去的火藥與火器稱為“契丹花”、“契丹火箭”;直到今日,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一些斯拉夫民族,或受俄羅斯影響較深的中亞諸民族的語言和文字當中,也依舊以“契丹”作為對中國、對中國人的稱謂。

遼代的繪畫、建築、佛教造像等藝術,同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璀璨的高峰。

簡明:契丹人的遼朝和西遼

(遼代建築山西應縣木塔/來自網絡)


中國現存最為古老的木構塔式建築——應縣木塔(世界三大奇塔之一),以及北京天寧寺,大同華嚴寺等等,蔚為大觀,均為當之無愧的藝術寶庫。

簡明:契丹人的遼朝和西遼

(遼代建築北京天寧寺/來自網絡)


人們會好奇:曾經建立大遼帝國和西遼帝國、叱吒亞洲大陸數百年的契丹人,究竟去了哪裡?目前可知的是,一部分在漠北的契丹人,因為語言與蒙古接近(口語可互通60%以上),因此在蒙元建立後被蒙古人納入;一部分留在東北地區的契丹人被女真人吸納,後來成為滿族的成分;一部分進入燕雲十六州者,部分迫於當時金軍殺戮,不得不改為漢姓“劉姓”(耶律就是契丹語中的劉),還有一些則將耶律拆開分別姓“耶”和“律”,二者在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都有分佈。西遼帝國的契丹人後來則基本成為穆斯林,在今哈薩克、烏茲別克等民族中還有“契丹部”存在。

簡明:契丹人的遼朝和西遼

(拙作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