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武功如何“全憑心意用功夫”?

“全憑心意用功夫”之語出自於一首佛門偈頌:“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若要紙上尋佛法,筆尖蘸幹洞庭湖”。大意是說達摩祖師從印度來中國的時候沒有帶來任何經卷,帶來的是“以心傳心”的佛法——禪法。如果要從故紙堆上來尋求佛法,就算墨水裝滿了洞庭湖,也寫不完佛法的經典。世人多喜歡從經文典故里學習佛法,卻不知佛法是要身心參悟修行而來,並不是枯坐空談讀書可求。

練習武功如何“全憑心意用功夫”?

佛家的宗傳“禪宗武學”,是禪武合一的功夫。通過武學來強化筋骨,活絡氣血,宣通經脈。再通過參禪悟化來開啟智慧天真,使文武合一,以致天然。佛教是中國儒、釋、道三教之一,儒教和道教亦另有文武方面的專修。除此之外,還有脫胎於三教的修真武學,它們演化而來的九脈燕陣,乃至於後來的九脈合真,形成了一脈真喻“真元修真法”。

“真元修真法”是古之賢俠劍道所為。這些具有俠肝義膽,具有修真行持的人物,專門從事國術的研究,包括養生之道,服食藥餌,煉丹習武,數術文化等等,孕育了國術的基礎力量。古之賢俠劍道的修行,並不是古板學究式的鍛鍊。也就是說他們的功夫修行並不是每天都只是操練拳腳,而是在平時舉手投足的常態中,來領悟天地之道,以證天真智慧。這種參玄法眼也是從日常生活中來,運化在功夫之中,正是“全憑心意練功夫”。

練習武功如何“全憑心意用功夫”?

傳統的武當功夫龍虎神功,也正是在這種基礎上推衍出來的。雙手同執兩隻筷子或兩隻毛筆(有一定基礎的也可以空手習之),可以自然的在紙上桌上隨意書寫,勾抹。也可以用筷子和毛筆代替雙劍,自由自在的揮舞,是習武,是舞蹈,是揮毫,盡在此天真無邪之心中。運神思於雙鋒,是劍是毫,是手是筆,淡然處之。以求身心舒暢,氣血循行。以左右周執而煥發天真心性,自然趣味。

每日得空之餘揮舞片刻時間,體會感覺並銘記於心。在練功的時候,融入這種自然的神思。則會感覺到原來練功時的僵硬執著漸漸消失。常人練習功夫,多會因為執著把日常的用力習慣帶入到練功中來。以至於全身不得松活,氣血不能周循全身,而遲滯於部分軀體。只有放下心中執念,自然的運化動作,才能讓氣血循行到正確的渠道上來。而平時工作學習之餘,也可以體會和回想這種感覺,則可以很好的安養心神,壯大氣血。

練習武功如何“全憑心意用功夫”?

當然功夫一道,還是要刻苦鍛鍊。總是輕輕鬆鬆,是不行的。只有你能負重千斤,亦能快步前行之時,才可以安然舒適的練就逍遙之功。武當一脈把玉環樁作為入門之緣法樁,並要求以之作為太極拳的基礎是有原因的。除了玉環樁是太極拳“混元四手”專修之外,亦因為他在鍛鍊的難度上是比太極拳要高出許多。玉環樁推得自如之後,再習練太極拳則有事半功倍之效。

功夫之道雖有“練神為上,練氣次之,練形又次之”之語,然則身心是一體的。神意會影響到氣血形體,但是氣血循行,軀體肌肉的狀況同樣會反過來作用於神意。氣血循行如果混亂無章,軀體肌肉痠痛脹麻,那麼神意就容易昏沉散亂。這一點經過學校的1000米,1500米跑步考試的人都應該有所體會。很少有人在長跑考試完能像練功夫一樣,練了一個小時收功,感到身心舒暢的。這是因為長跑他沒有循經的運化,氣血是混亂無序的運行,所以跑完步多隻會覺得疲倦。

練習武功如何“全憑心意用功夫”?

實際上體育鍛煉也好,功夫修行也罷,對於心意的運用都很重要。像中國的女子乒乓球運動員鄧亞萍,以身體條件而言並不出色,但是卻能打出統治級的成績,毫無疑問跟她平時的心性是有關的。再舉一個例子,足球運動員C羅是五屆金球獎得主,如果以天賦而論,他並不是最好的。可是因為自律和勤勉,卻取得如許成績。“全憑心意用功夫”,並不是只應用於練功之中,而是應該貫穿於日常生活之中,以培育天真之身心,育化先天之真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練好功夫。

如喜歡此文,敬請關注,收藏,點贊,評論!

武當太乙鐵松派代14代傳人

武當先天太極拳代19代傳人 凌霄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