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武功如何“全凭心意用功夫”?

“全凭心意用功夫”之语出自于一首佛门偈颂:“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要纸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大意是说达摩祖师从印度来中国的时候没有带来任何经卷,带来的是“以心传心”的佛法——禅法。如果要从故纸堆上来寻求佛法,就算墨水装满了洞庭湖,也写不完佛法的经典。世人多喜欢从经文典故里学习佛法,却不知佛法是要身心参悟修行而来,并不是枯坐空谈读书可求。

练习武功如何“全凭心意用功夫”?

佛家的宗传“禅宗武学”,是禅武合一的功夫。通过武学来强化筋骨,活络气血,宣通经脉。再通过参禅悟化来开启智慧天真,使文武合一,以致天然。佛教是中国儒、释、道三教之一,儒教和道教亦另有文武方面的专修。除此之外,还有脱胎于三教的修真武学,它们演化而来的九脉燕阵,乃至于后来的九脉合真,形成了一脉真喻“真元修真法”。

“真元修真法”是古之贤侠剑道所为。这些具有侠肝义胆,具有修真行持的人物,专门从事国术的研究,包括养生之道,服食药饵,炼丹习武,数术文化等等,孕育了国术的基础力量。古之贤侠剑道的修行,并不是古板学究式的锻炼。也就是说他们的功夫修行并不是每天都只是操练拳脚,而是在平时举手投足的常态中,来领悟天地之道,以证天真智慧。这种参玄法眼也是从日常生活中来,运化在功夫之中,正是“全凭心意练功夫”。

练习武功如何“全凭心意用功夫”?

传统的武当功夫龙虎神功,也正是在这种基础上推衍出来的。双手同执两只筷子或两只毛笔(有一定基础的也可以空手习之),可以自然的在纸上桌上随意书写,勾抹。也可以用筷子和毛笔代替双剑,自由自在的挥舞,是习武,是舞蹈,是挥毫,尽在此天真无邪之心中。运神思于双锋,是剑是毫,是手是笔,淡然处之。以求身心舒畅,气血循行。以左右周执而焕发天真心性,自然趣味。

每日得空之余挥舞片刻时间,体会感觉并铭记于心。在练功的时候,融入这种自然的神思。则会感觉到原来练功时的僵硬执着渐渐消失。常人练习功夫,多会因为执着把日常的用力习惯带入到练功中来。以至于全身不得松活,气血不能周循全身,而迟滞于部分躯体。只有放下心中执念,自然的运化动作,才能让气血循行到正确的渠道上来。而平时工作学习之余,也可以体会和回想这种感觉,则可以很好的安养心神,壮大气血。

练习武功如何“全凭心意用功夫”?

当然功夫一道,还是要刻苦锻炼。总是轻轻松松,是不行的。只有你能负重千斤,亦能快步前行之时,才可以安然舒适的练就逍遥之功。武当一脉把玉环桩作为入门之缘法桩,并要求以之作为太极拳的基础是有原因的。除了玉环桩是太极拳“混元四手”专修之外,亦因为他在锻炼的难度上是比太极拳要高出许多。玉环桩推得自如之后,再习练太极拳则有事半功倍之效。

功夫之道虽有“练神为上,练气次之,练形又次之”之语,然则身心是一体的。神意会影响到气血形体,但是气血循行,躯体肌肉的状况同样会反过来作用于神意。气血循行如果混乱无章,躯体肌肉酸痛胀麻,那么神意就容易昏沉散乱。这一点经过学校的1000米,1500米跑步考试的人都应该有所体会。很少有人在长跑考试完能像练功夫一样,练了一个小时收功,感到身心舒畅的。这是因为长跑他没有循经的运化,气血是混乱无序的运行,所以跑完步多只会觉得疲倦。

练习武功如何“全凭心意用功夫”?

实际上体育锻炼也好,功夫修行也罢,对于心意的运用都很重要。像中国的女子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以身体条件而言并不出色,但是却能打出统治级的成绩,毫无疑问跟她平时的心性是有关的。再举一个例子,足球运动员C罗是五届金球奖得主,如果以天赋而论,他并不是最好的。可是因为自律和勤勉,却取得如许成绩。“全凭心意用功夫”,并不是只应用于练功之中,而是应该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以培育天真之身心,育化先天之真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练好功夫。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武当太乙铁松派代14代传人

武当先天太极拳代19代传人 凌霄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