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泛区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铁蹄蓝马


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第一个障碍,就是宽约40华里的“黄泛区”,字面上的意思即“黄河曾经泛滥区”,实际就是一片沼泽地域,积水和黄泥浅处没膝,深处则可齐腰,行军极为困难,中原野战军为了尽快脱离黄泛区,不得不抛弃了许多辎重和缴获来的火炮,一度造成后来淮海战役的重武器缺乏。




仅仅40华里的路程,中野整整跋涉了三天三夜,足见征途之难,几乎与红军长征时期的草地比肩。更要命的是,黄泛区一马平川没有任何可以隐蔽之处,12万大军陷在淤泥中,遭到国民党空军肆无忌惮的轰炸,不少干部战士牺牲在这里。


“黄泛区”的形成过程就是一掘一改,所谓“掘”是指1938年兰封会战失利后,为阻止日军机械化部队在中原大地的快速推进、给武汉保卫战争取时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6月9日下令炸开了黄河大堤的花园口一段,人为的迫使黄河改道,决堤的黄河水奔腾而下,横扫豫皖苏三省,使1200万下游百姓遭灾,其中死亡多达89万人,史称“花园口惨案”,也间接造成了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




这样的结果,就是黄河在河南段形成了新旧两条水道,新黄河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军队对峙的分界线。而到了1947年初,南京政府又下令将黄河恢复旧道,这就是“改”。已经存在了将近十年的“新黄河”河水退去后,露出来的河床及两侧就成为了难以通行的沼泽地带,位置在河南东部鹿邑至项城之间,人称“黄泛区”。

1938年掘开是为了以水代兵阻挡鬼子,1947年改回去的真实意图又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将天险北移,限制中原野战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的南北机动与联合作战,当时的刘邓主力在旧黄河以北,华野主力在鲁南苏北地区,鲁西南地区正是两大野战军的结合部。一旦黄河恢复旧道,便分割了两大野战军的联系,也将国军的机动防御线可以向北大大延伸,也就是说,旧黄河以南、新黄河以北从双方拉锯区成为了“国统区”。




1947年6月30日,根据绝密命令,中原野战军四个主力纵队12万人强渡旧黄河,发起了“鲁西南战役”,连续解放郓城和定陶等地,歼灭国军三个整编师和一个快速纵队,国民党方面一片混乱,蒋介石下令将作战不力的第四兵团司令王仲廉(汤系干将)撤职查办,将救援不力的整编第32师师长唐永泉送交军事法庭。


同时集结包括桂系精锐整7师、整48师在内的八个整编师压向鲁西南,企图迫使中原野战军退回旧黄河以北。敌人想不到也不敢想的是,刘邓大军根本就没想再回渡,他们要实施的是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战略机动:千里跃进大别山!




这是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延安方面重大的战略调整,即陈粟、刘邓、陈谢三路大军全部从解放区杀入国民党统治区,成“品”字型阵势逐鹿中原,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而刘邓大军的目标,就是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区,位于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南京与武汉之间,要害腹地。


刘邓大军迅速南下的四道天然障碍,分别是黄泛区、沙河、汝河、淮河,华东野战军的五个纵队也临时交由刘伯承统一指挥,负责在内线作战牵制敌人作为掩护。鲁西南战役结束后大雨倾盆,国民党部队也日益逼近,刘伯承已经没有时间与华野的陈毅和粟裕面谈了,只能通过电话做简单沟通,为了保密,双方都使用了暗语。




刘伯承:我们上马了。

陈 毅:牌怎么打法?

刘伯承:一张鹅牌。

“鹅牌”是牌九中的一张,一边一点一边三点,刘伯承的意思是,将以少量兵力牵制和迷惑敌人,野战军主力出发南下。为了迷惑敌军,刘伯承同时命令地方部队在黄河边架设浮桥,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根据空军的报告,认定刘邓部队将北撤,下令部队向北追击;蒋介石接到解放军主力南移的情报后,又下令部队向南追击,于是一南一北两道命令,让所有国民党军陷入混乱和迷惘之中。

刘邓大军1947年8月16日中午开始渡过黄泛区,二野战史的回忆是:一眼望去,茫茫一片,除了泡在泥水中的几棵枯树和偶而一二个屋顶外,四野荒凉,空气中弥漫着腐腥味,大队人马整整走了一夜,才发现仅前进十几华里,各种重武器都尽可能的拆散,扛着涉渡,马匹吼叫着,越挣扎越下沉。



经过艰难跋涉,部队8月18日夜才走出黄泛区,全军继续抢渡沙河,南京的蒋介石和徐州的顾祝同至此如梦初醒,紧急调动部队围追堵截。8月23日,刘邓大军突破敌人的阻击渡过豫南的汝河;8月26日,再渡过拦在前面的最后一道水系:淮河。

刘邓大军从黄泛区开始南行,在国民党控制区域内千里跃进,终于到达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在兵力、武器和机动方式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大无畏气概挺进中原,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度度狼gg


黄泛区。通俗地讲,就是黄河发大水造成泛滥区。其实,在历史上,黄河是经常发大水,其形成主要是西北的黄土高原被大雨冲进小河,小河水夹带大量的泥沙流进黄河,沿途大量泥沙沉淀河底,水位提高,一遇洪水,常常冲毁河提,冲毁村庄,造成洪灾。尤其是1938年,蒋介石为了延缓阻止侵华日军的南下,派军人炸毁了河南花园口大提,结果洪水泛滥,冲毁河南几十个县,造成了两千万难民出逃,人畜死亡无数。居说死亡五六百万人。黄河水过后的黄泛区,因大量泥沙沉淀,厚达数尺,几年不能生长粮食。河南开封古称卞梁,又叫卞京。以被黄河淹没数次。焦裕禄工作过的兰考县成了一片沙漠。经过数十年改造,现已基本上可以种壮稼了。这便是黄泛区的来历。








顺其自然65491946


黄泛区即花园口惨案,发生于一九三七年六七月间,,,日军尾陏🇨🇳中华民国部队几十万之众,似在中原大地展一次大决战,,形势不小民国极为不利,,为阻止日军战略企图和占领津铺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见议炸开花园口以阻日军刀峰利势,蒋介石同意命第八军,一个工兵营于子夜时分炸开大坝,,使河南安微,江浙一代变成万里黄泛区,,从战略上有利的阻挡了日军的威猛气势,,为民国政府组织武汉会战赢的了充分的时间,,但其危害深重,殃民祸国,使1000多万人受灾,有九十多万人被淹死和由于传染病而亡,,民不聊生,饿飘千里,,,后来民国政府扔锅于日本军队制造惨案,,国际社会也极积救灾抚民,岗村宁次发表声明,不是皇军所为,,上演了一出滑稽悲催的人间惨剧,,战略上中国赢了当下,但人民心中恨死了蒋家王朝,,仅有几十万民众为日本军队效力,,可见其危害深重,,,民心以失,,,,


94310417小云


看得出来你的残躯已经到了苟延残喘的地步了,你脑海中想象的大盘鸡还没实现吗?


MR杜wy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黄河那些事儿。(约600字,阅读需时2分)

黄泛区的形成,和黄河这条母亲河自然是关系密切了。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也是与我国古代文明关系密切的一条大河。

黄河最早在古代称为“河”。

古人发现其颜色发黄,并以此命名这条河为“黄河”。

黄河上游的河水是含沙量比较低的,因此也比较清澈。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因此也开始有“黄河”的名称。

黄河出三门峡后,开始奔向华北平原,再也没有峡谷的束缚,黄河开始慢慢沉积下携带的泥沙,下游形成地上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悬河”发育。

开封黄河大堤

悬河示意图

再加上黄河中下游交界处的渭河、洛河、沁河这些支流汇入,水文情况也变得复杂起来。如果这几个支流的所在流域遇到暴雨,就会导致下游水位暴涨。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黄河流域夏季多暴雨。

以上三条原因。使得黄河这条母亲河,也成为一条灾难之河。

黄河在历史上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

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统计,黄河在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其间,下游决口次数可达1590次,比较大的改道为26次。

上图蓝色线为黄河历史流路,红色线范围,均是历史上被黄河大水冲过的地方,也就是广义上的黄泛区。

狭义的黄泛区,就是指距离现在最近的,也是人们记忆最为深刻的一次黄河大泛滥——黄河花园口改道。

1938年六月,为阻止日军机械化部队快速南下,国民党守军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堤坝,滔滔黄河水奔腾南下,在黄淮海平原激荡,豫、皖、苏3省44个县受此大水灾,这个区域就是狭义上的黄泛区。

今人提起这次黄河人为决口泛滥,是带着巨大的伤痛和恐惧的,特别是位于黄泛区的人民,黄河泛滥,下游淹死、饿死的民众达百万之多,受灾人口更是多达千万,给豫、皖、苏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更多历史类原创精彩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