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關寧錦防線,護國還是害國,回到明末看真相

說起關寧錦防線,許多人會說這是一個吞金的黑洞,大明就是被這條防線拖死的,他們所舉的例子,就是關寧錦防線沒有防住後金的多次入關大規模燒殺強,從這點上說關寧錦防線確實也不該修,但是究竟該不該修,修了有沒有作用,那就讓我們回到明末那個動亂而又血腥的大明北方來說

自薩爾滸之戰慘敗後,明軍就患上了恐滿症,在對陣後金軍隊時,幾乎是聞風喪膽,這導致了明軍在遼東的連戰連敗,薊遼督師王在晉建議丟棄山海關外國土,以山海關為界在此抵禦後金的進攻,大明朝庭拿不定主意,便派老臣孫承宗前往遼東查看實情,看了實情後,孫承宗否定了王在晉的建議,並提出了在遼東修築新的國防線的建議。

因為孫承宗的建議更加合理,於是孫承宗代替王在晉成為薊遼督師,開始修築自山海關經寧遠至錦州的一條防線,其中以山海關為後盾、寧遠為中堅、錦州為先鋒,其間築有多個堡臺作為聯防據點。

關寧錦防線分南北兩段,南段為關寧防線,長約100公里,自山海關到寧遠,北段為寧錦防線,也長約100公里,自寧遠經連山、塔山、松山、錦州,抵大淩河。

關寧錦防線共修築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餘座,屯田五千多頃,安置戰爭難民近百萬,在此期間孫承宗編練了軍隊十一萬,選拔培養了如馬世龍、袁崇煥等一批文武將領,利用此防線,孫承宗取得了收復失地四百餘里,逼迫努爾哈赤後退七百里的卓著功勳,後孫承宗遭到魏忠賢的妒忌,辭官回鄉,關寧錦防線總指揮由袁崇煥擔任。

明末關寧錦防線,護國還是害國,回到明末看真相

明末遼東明軍與後金的戰略形勢圖

在寧錦之戰中,明軍憑藉關寧錦防線,使皇太極無功而返,但在松錦大戰後,關寧錦防線土崩瓦解。

由此可見,關寧錦防線作用還是巨大的。在當時的遼東,明軍接連戰,丟城失地,軍隊沒有士氣,對後金聞風喪膽,官府人心惶惶,幾十萬百姓毀家逃命,完全一副末世景像,在這危急關頭,堵住後金的進攻勢頭就是第一要務,可是明軍的戰力遠低於後金軍隊,硬拼的話完全就是送死,放棄關外大片國土,不僅會助長後金的囂張氣焰,而且還會增強後金的國力,在後金完全消化關外土地後,關外的人口和產出將使後金更加強大。

而修築關寧錦防線,不僅可以可以阻止後金的進攻,而且可以利用堅城消耗後金的兵力,壓縮後金騎兵的活動區域,達到與後金爭奪遼東,進而收復失地的目的,因此說在當時的情況下,修築關寧錦防線抵禦後金的進攻,不說是最佳的辦法,起碼也是正確的方法。

關寧錦防線起的就是以時間換空間的作用,假以時日,後金必然會被步步逼退,以至於徹底退出遼東地域,重回部落狀態。

明末關寧錦防線,護國還是害國,回到明末看真相

後金騎兵衝鋒圖

至於關寧錦防線後來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反而變成吞吃大明朝國庫收入的黑洞,根本的原因在於關寧軍團的蛻變。

‘一隻獅子帶練的一群羊可以打敗一隻羊帶領的一群獅子”,後世的這兩句話,可以說明問題,同樣的一條防線,同樣的一支守軍,為何在前期會缺得收復失地四百餘里,逼迫努爾哈赤後退七百里的卓著功勳,可到了後來成了聲名狼藉的大明黑洞,根本的原因就在於關寧軍團兩任領導人孫承宗的被迫離職和袁崇煥的被殺,尤其是袁崇煥的被殺,不僅讓關寧軍團失去了優秀的領導人,更讓關寧軍團諸將對大明朝廷離心離德。

失去了孫承宗和袁崇煥那樣的品行正直而忠於朝廷的領導人的帶領和約束,一群手握兵權而又對大明朝廷離心離德的軍人組成的軍團,保存實力,消極避戰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到了此時,大明朝廷投入巨資修築的國防線也就成了這些人保命的一個個私人堡壘,每年投入的鉅額軍費也成了這些人的紅利。

抗日戰爭中,裝備精良的蔣軍嫡系部隊,面對日軍時的表現,遠不如裝備很差的西北軍打的好,關鍵就在於指揮官有沒有戰心和死戰的決心。

明末關寧錦防線,護國還是害國,回到明末看真相

後金軍隊攻打寧遠圖

將為兵之膽,帥為軍之魂,岳家軍之所以戰力出眾,關鍵就在於統帥岳飛有敢打必勝的氣質,假使正直無私才華卓越的孫承宗或赤膽忠心幹勁沖天的袁崇煥依然執掌遼東軍權,依託關寧錦防線的關寧軍團,斷不會坐視後金第一次以後的入關搶掠,再好的防線沒有強軍守禦,也成不了防線,再強的軍隊沒有靈魂也成不了強軍。

關寧錦防線由大明的銅牆鐵壁蛻變成吞吃大明精血的黑洞,其中原因令人嘆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