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被其他孩子推搡时,家长该怎样处理?

Joanna3182234416


幼儿阶段的孩子年龄小,心理年龄也很小,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活泼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在玩耍的过程中,由于孩子年龄小,在户外活动需要有大人看护,当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避免不了产生摩擦。如果孩子经常被其他小朋友碰撞,那么家长要及时了解情况,疏导孩子的心理情绪。

当小朋友在玩耍时,偶然发生推搡打闹,家长应该及时注意孩子们相处的情况,观察孩子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在玩耍时,孩子的注意力往往放在玩耍的东西上,并没有过多的注意周边的情况。因为偶然的动作推搡到其他孩子,家长不必立即前去干涉,应该观察孩子是如何对待这种情况。孩子与其他朋友的相处,需要心理适应过程,家长干涉其中反而影响孩子们的友好相处。

孩子在遇到打闹推搡的情况,并没有任何反应,孩子的内心可能受到创伤,需要家长耐心开导。如果孩子经常被其他小朋友推搡,在玩耍的过程中会产生不良情绪,却不知道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内心变化,孩子的内心极为敏感,家长耐心开导和调解,孩子便积累了相关经验。以后遇到此类情况,孩子可以从容应对,如果遇到故意打闹的情况,孩子会采取自卫的方式,而不是任由他人推搡。



孩子与朋友相处过程中,可以学到一些社交经验,有利于孩子的性格独立,提高了孩子的应变能力与适应能力。家长对孩子的耐心开导和看护是极为重要的,但不要过多干涉孩子们之间的相处。


决胜网


如果是我,我就教孩子自我保护,还手打回去。

一般情况下,小孩子无意识的推一下,或者碰一下,都没有关系,孩子可以不还手。但是,有那种小孩子,在外面也很骄纵,真的欺负同龄小朋友。如果孩子一直不还手,家长不在身边的话,孩子会非常受欺负的。所以,现在趁着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教孩子还手,保护自己非常重要。

小朋友也是一样,他觉得哪个孩子好欺负,他会经常欺负的。长此以往,受欺负的孩子会更加受欺负,或者越来越胆小,不敢表达自己,遇见争抢不敢动手。在人群中,就是最委屈的那个。

怎么教孩子呢?现在遇见这样的问题,家长判断一下,如果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家长就不要介入,训练孩子自己反击,不让她依赖家长。家长一直介入的话,孩子会更加依赖家长,自己不知道做出还手的反应。平时多给孩子讲一些这样的故事,看一些动画片之类的,让孩子明白,小朋友要学会保护自己,有人欺负的话要进行反击。小朋友要学会自我保护。

我觉得自我保护教育非常重要,现在的幼儿园各种虐童事件,哪个家长不是提心吊胆的?还有社会各种流氓、变态,对女孩子都是心怀恶意。养女孩,从小就要注意安全教育,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女孩子一直到上大学,也是存在各种危险,现在,养个女孩可费心了,家长这个心都是悬着的。看着女孩安安全全长大,家长才能放心。

但愿,所有女孩的家长都要树立女孩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我们要把女孩培养成小豹子,而不是小白兔!


Veeyn


孩子在玩耍过程中被其他孩子推搡,家长可能会认为这就是被欺负了,可孩子却不一定这么认为,孩子可能把它看作一个游戏,如果家长反应过度,会让孩子不知所措,他不知道为什么父母会吼其他孩子。相反,如果在孩子被人推搡的过程中,家长总是介入,他就很难学会保护自己,因为每次都有人帮他出头。

孩子被打了,站着不动,一是有可能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到了伤害,如果被对方打疼了,我觉得他会做出反应,也许不会还手,但一定会哭泣,不可能一点反应都没有;二是孩子不够自信,比较胆小,这种情况往往与父母的教育有关,比如父母过于严厉,或者替孩子包办一切,让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办。

总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与他人发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并不是坏事,能帮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学会解决纠纷矛盾,而这也不是父母替他出头,孩子就能学会的,还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吧。

至于题主担心孩子上幼儿园会被伤害,我觉得应该有点担心过度了,上幼儿园都是同龄孩子,即便孩子之间打架,应该也不会造成多大伤害,再者说了,有老师照看,问题应该不大,但是你要是说孩子上幼儿园连皮都不能碰破,那就不现实了。

前两天,我家二宝在幼儿园被其他小朋友撞了一下,头上起了个包,我用冰块敷了一下,几天就下去了,即便不上幼儿园,就在家长身边,孩子有个磕碰也是不可避免的。


沛泽妈读心理


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都会出现打闹、推搡等各种情况的出现,作为家长的我们,应分情况来介入:

第一种情况:简单玩耍的推搡

如果只是一般的打闹和推搡,没有对孩子造成伤害,我不会在现场干涉,因为,我想看看孩子遇到突发状况自己是如何解决,宝宝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总结自己怎么样与小朋友和平相处。


若我们盲目的干涉,将剥夺孩子获取宝贵社交经验的机会。

如果孩子不会处理此类事件,现场反应不好,我们带宝宝离开的时候,告知宝宝如何处理冲突事件。

第二种情况:矛盾推搡


如果孩子之间的矛盾,不是简单的推搡,需要大人来调解的时候,我们再去介入。

介入时,用温柔的语气告诉两个孩子,都是好朋友,小朋友在一起就要愉快的玩耍,不许推搡,谁摔倒了都会疼。

第三种情况:暴力推搡


如果不是简单的推搡,而是矛盾升级到暴力,我们应该立刻介入并制止。首先不能马上呵斥进攻者,而是先安抚受伤的孩子。


如果我的孩子是进攻者,我们要用平静的语气告知孩子,这样做不对,这样的推搡会伤害到小朋友,小朋友会疼。


如果我的孩子是受伤者,也不能有怒气,同样告知攻击者孩子,这样会伤害小朋友。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儿顾问,持有国家高级育婴资格证,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样的育儿顾问为宝妈们提供婴儿抚触、产妇催乳、宝宝理发、营养指导、母婴护理、成长培育等服务,让当妈妈变得更简单!


孩子王育儿顾问


首先,孩子被欺负家长要反思!我所接触到的被欺负后没反应的小孩有六七个,他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有一个“老实是好事”的错误观念,具体表现:有的小时候淘气被大人吼过,有的家长总向别人夸奖自己孩子老实,有的最初与小朋友打架被家长批评!



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下策:由家长出面找校方或老师施压,要求解决问题。

中策:家长要改变孩子的价值观,教育孩子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受到欺负必须拿出“拼命三郎”的精神,以牙还牙,还需要强身健体。

上策:引导孩子多结交朋友。时常给孩子多买一些零食玩具,让他用零食玩具结交其他同学特别是打架厉害的同学,再遇到欺负就由同学帮忙一起对付对方,因为幼儿园小孩是很容易被利诱的,有时候一块奶糖就能让小孩帮忙做事。



由家长出面找欺负你的小孩或其家长都不可取,如果家长出面,在以后任何时候没有家长在身边孩子都会不知所措。找对方家长?开什么玩笑,任何人都是自私的,肯定是护着自己孩子的呀,这样更容易把事情搞糟。


双鱼奶爸


我首先想说的一句话是,小小朋友之间互相打一下、推搡一下能有多疼?比起父母在气愤之余动手打孩子,伤害度不知要小多少?

孩子们在一起玩,发生一些小摩擦很正常,做父母的先不必过于紧张担心,也不必立即出面干预,更没必要因此而生气过分担忧,也许你这正着急生气的不得了,那边没多久孩子们又热火朝天的在一起玩了,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弄得自己好尴尬。

孩子们相互间出现了矛盾,不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假装没看见,最好由孩子自己来处理。比较严重了,家长给拉开就可以了。不要去计较谁吃亏谁占便宜了,可以给孩子讲讲道理,重要的是家长一定要保持一种轻松豁达的态度,这些表面上看起来不管不顾的行为,往往是培养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很多家长在孩子间一发生矛盾时就赶紧介入,不介入就好像自己没尽到看护的责任,会被别人说自己不好好管教孩子,但是,没必要的介入或者不适当的介入有时反而会把孩子间的矛盾激化,同时也没有给孩子们留出自己学习解决交往中出现矛盾的机会。家长紧张干预的态度,很容易让孩子把小事化大,一点小冲突就认为不得了,很容易让孩子变得斤斤计较,心胸狭隘。

其实,小孩子的思维是非常单纯的,有很多问题是成年人想象出来的。比如:孩子之间出现矛盾,一个小孩子动手推了另一个孩子,结果另一个孩子的家长就认为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负,也许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他们还不明白什么叫“欺负”,当家长大张旗鼓的夸大这件事时,孩子可能就真的明白了什么是“欺负”,也真的就学会了去欺负别人。

所以,对于小孩子间出现的矛盾,家长本着不随意介入,不生气,有着豁达的心态,不要总担心谁吃亏占便宜的事,相信孩子在相互的交往中,能够学会解决摩擦或冲突,学会协调彼此的关系。让孩子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吧!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为您解答困惑,祝福您及孩子。


良儿宝贝


如果没有危险存在,不建议父母对孩子之间的矛盾解决干预太多。其实很多时候小朋友之间的推搡,并没有那么多敌意在。孩子需要通过这种“冲突”去逐渐社会化。也许爸妈眼里的推打,在孩子看来,只是一种游戏方式而已。而且,这个年龄,可以沟通了。妈妈可以问问孩子,每次被推打,孩子的感受怎样?她不会生气吗?为什么?

一般孩子之间的冲突,不会造成多大问题,相反,它是孩子必须要经历和体验的。如果大人一直心疼、保护的状态,那么孩子以后仍然会等待你们的保护,而不会想要自己采取点儿什么措施。因为她根本不用动,你们已经动起来了。

另外,孩子现在被“打”,跟她以后会不会被欺负,完全没有任何联系,所以这一层担心也不用有。很多孩子都会这样。我家孩子也常遇到这种问题,我都不会干预,顶多事后关注下她的情绪如何。因为孩子的情绪很积极,所以现在她人缘很好,好人缘的孩子不会被“欺负”的,更何况,孩子上小学之前,真没有什么“欺负”的概念。 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不要做什么”,可以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保持一定距离,看孩子自己的反应。如果孩子没有反应、转移了注意力或者哭了,这其实也是孩子的一种应对方式。如果孩子情绪有些问题,或者哭了,这个时候大人就可以共情,并问孩子,需要帮助吗,给她一定引导,再或者鼓励她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再大一点,她还能从其他小朋友身上,学会更多社会化技巧。


积木育儿


一般家长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有这样的处理:

①以牙还牙,他怎么打你,你就去怎么打他,打不过就跑;

②如果是他错了,你就去打他;如果是你错了,就该受到挨打,忍气回家。

③不管谁对谁错,去教训他们不应该打架,要相互礼让……

④不问青红皂白,指责打骂任家的孩子,然后领着自己的孩子回家。

⑤责骂自己的孩子,并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动手和别人打架,要忍让。

那么,以上五种解决的办法,哪个是最好的,最正确的处理呢?

其实,教育没有正确的答案

如果我告诉孩子,以后有人欺负你,你应该怎么做怎么做,那么从今往后,在孩子的世界里,应对这种事情就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了。

任何事情都有很多种解决方法,而且父母也不是神人,无法知道所有这些方法。所以如果父母在这种情况下只是告诉孩子自己认为最好的一个解决方案,那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就仅限于父母所处的水平了,那要是想让这个孩子青出于蓝的话,这种做法就封死了一道孩子成长的大门,约束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潜力。

所以,引导孩子,限定好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里让孩子随意发挥寻找自己最合适的那个点,自己去处理这件事,这无比也会使孩子发展处理问题的空间增大,有利于正确的可能性越大。

当然,这一理念不一定对,也不一定完全,还请大牛们指正。


大伽猫


其实对于学龄前、甚至还没上幼儿园的2、3岁孩子来说,在玩耍的过程中被推、打了一下,并不会像大人那样,觉得好没面子,觉得损害了自己的尊严,想到现在受欺负以后怎么办?

孩子的想法很简单,要是不影响自己玩,就不太在意;要是对自己影响有点大,比如最喜欢的玩具被拿走了,那就只想去取回自己的东西、保护自己的利益。

所以孩子之间的打或被打的情况,比我们成人世界的冲突单纯一些,他们只想用最简单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已。

如果不是太严重,大人可以不要介入,先在旁边去观察看看这两个孩子怎么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孩子的力量本身就不大,打一下碰一下其实并不会太危险。我们可以观察等待,让孩子自己想到解决的办法、和别人相处的方法。孩子自己想到的一定比大人教的要好。

如果

矛盾升级了,那家长肯定要介入,帮助孩子处理,具体可以这样做:

第一、赶紧把两个孩子分开。

分开孩子们是为了避免进一步的伤害,然后赶紧的去安慰自己被打了的孩子。他现在可是最需要爱的时候。

第二、说出他的情绪。

当你给孩子当下的情绪贴一个标签,说出他现在是难过、是悲伤、是委屈,天然就有安慰的作用。你可以蹲下来,抱抱他:“宝宝刚才被打了,痛不痛?妈妈知道宝宝现在可难过/委屈/伤心/生气了!”

孩子在你的安慰下,会渐渐的平静下来,好像没什么事儿了。但我知道,很多家长心里还是有疑问的:我难道只要安慰他就可以了吗?这不跟息事宁人差不多吗?我家小孩以后不会有心理阴影吗?

当然不是能只是安慰,我们要教会孩子合理地解释这件事,还要利用这个机会,给孩子一个孩子正确的社交示范。很多时候,真正伤害孩子的不是这件事儿,而是大人对这件事儿的解释。所以:

第三、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风格

孩子被打了,这肯定是件不好的事情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我们就把它解释为短时间、小范围的、偶尔发生的特别事件,这样能尽量减少这件事对孩子的心理造成的影响。我们可以说:

“今天我们遇到的这个哥哥因为太喜欢你手里的小火车玩具,才跟你打起来的。”

言下之意:

明天我们就不会再被打了;

下次遇到的不是这个哥哥,也不会被打了;

如果不拿这个小火车玩具也不会被打了;

有时候家长自己也很生气,很容易脱口而出:“这个哥哥怎么回事,老是喜欢抢玩具打小朋友!”

一说“老是喜欢”,那被打了的孩子就会觉得:“完了,自己好像要被这个哥哥抢一辈子玩具了!”

这就更可怕了,孩子可能觉得自己以后总是会被欺负。

第四、利用这个机会,教会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保护自己。

爸爸妈妈可以蹲下来,用孩子的语气,教你的宝贝说:“不要打我!”

语气一定要严肃、有威慑力、言简意赅千万别复杂!字一多,威慑力下降,孩子还不容易学会。

家长、成年人可能会怀疑:就这四个字?就这么简单

对成年人的世界来说,当然简单,但我们要教的那个孩子,是学龄前的孩子,要震慑的那个打人的小孩,也是学龄前的孩子。需要多复杂呢?太复杂,孩子也学不会啊!

很多孩子甚至才刚会说话,长句也说不清楚。在遇到冲突的时候甚至更紧张,所以,简单的语言最好。

教会自己的孩子说这四个字,然后陪着你的孩子去和那个打人的孩子说:

不要打我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们来说(学龄期孩子出现的校园欺凌是另一回事),语言的震慑力是很有效果的。

当然一次两次,不一定能成功,你的孩子可能不敢说。这没关系,不要逼迫他,告诉他,下次有人打你,你可以对他说:不要打我!

你需要坚持多次,通过各种方式来教会孩子说这句话。

用手偶玩扮家家的时候,手里的小狗狗会说:不要打我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故事里的小朋友会说:不要打我!

一旦孩子能干脆地说出来,对方听到了怒吼,反倒会吓得溜之大吉。

当然,也有个别小朋友是不吃这一套的,如果遇到这样的小伙伴,就可以采用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先对着那个打人的孩子大声说:“不要打我”!然后转身就走,不要犹豫!

先避过冲突

,如果还想修复两个小朋友友谊的小船,可以等对方情绪平静后再说。

孩子和别的小伙伴发生了冲突,孩子也许会难过,家长肯定很心疼,但这也正是教孩子处理矛盾的机会。

社交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经验来练就,只有“发生才有机会”。

所以,在孩子上学之前,有爸爸妈妈时刻照看着,这时候经历一些肢体冲突、矛盾,相对来说不算危险,但这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所积累的解决冲突的办法和经验,对孩子们长大后,如何合作,如何独立面对冲突却很有帮助。

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幼年经历的冲突和矛盾,如果处理得好,也非常珍贵。

有任何育儿问题,可以在评论里留言,我真的真的会回复哦。快关注我吧!

Carrie萌育儿研习社


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时候,推推搡搡是很正常的现象,只要没有发生太严重的伤害,家长不必急于介入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其实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发展社交能力、沟通能力、解决冲突的能力的社会化过程。文中的小女孩,在被别人推搡之后毫不在意,也不会因此闹情绪,这种情商和宽容,我觉得是很可贵的,家长不必因此而太焦虑,尤其是如果语气不好地指责别人家的孩子,一方面对别人的孩子会有一定的伤害,另一方面,其实也阻断了自家女儿独立的锻炼机会。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不要太着急,在旁边观察一会儿,说不定两个孩子你说一句我说一句,过一会儿就高高兴兴的又玩在一起了。

当然,家长担心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受到伤害的心情,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父母可以跟孩子强调几个原则:第一个当然是要保护自己,一旦对方的小朋友动作过大,首先要大声对对方说:“你这样是不可以的!停下来!”如果对方不停手,自己一定要第一时间离开现场,避免受到更大的伤害,必要的时候,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和小朋友发生冲突之后情绪受到了影响,家长要第一时间安抚孩子的情绪,表明自己理解孩子的感受,帮助他把情绪宣泄出来,引导他讲述一下事情的经过,然后和他一起商量解决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