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必须面对的现实:要么接受平庸,要么死于焦虑


多数人必须面对的现实:要么接受平庸,要么死于焦虑

如果不能达到人生巅峰,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01

感到自己越来越平庸有多可怕?

可怕到有人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想要结束自己的一生。

如果你在百度搜索“自杀”这个词条,会出现约29,600,000个相关结果。

然后换个词,再搜索“抑郁症”,会有约30,300,000个相关结果。

再输入“焦虑”,得到的数字是约34,500,000个。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的调查显示,目前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患有精神障碍疾病,全国估计有5000万以上的精神焦虑患者。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者的求助问题,她自杀未遂,想要得到帮助。她是这么描述自己的:

我大专毕业3年,考了成人本科还没毕业,25岁了还做着行政前台的工作。换了几份工作,没什么质的变化。
想学画画自己买了纸笔回来画了几个月,太难看,发现自己没有这个天赋。还是放弃了。想学英语下载了各种app,买了牛津词典啃了很久。想转行干软件,从测试做起,一看学历全要全日制本科以上。我每天早起晚归,周末也不敢休息。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了,还是什么都做不成。我的人生注定就这样了吗?浑浑噩噩的过一辈子。

我是浑身战栗着看完她这段描述的。

不是觉得她矫情或者太懦弱,是因为我发现这完全就是和以前的我一模一样,除了她是个女的。

多数人必须面对的现实:要么接受平庸,要么死于焦虑


02

以前上学的时候,老师就说过,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

那时的我成绩优异,有幽默感。最好的朋友喜欢打篮球,上了体校。喜欢的姑娘文字细腻,有内涵。

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后来一切都变了。

我去了上海做了一名金融民工。在这个行业里,每天都有一夜暴富的人。而我的工资只有4000+。

我感觉自己刚一下海,还没打个扑棱,就快要淹死了。

我也想要做个征服黄浦江的男人,低头却发现,胯下骑得不是江豚,而是一头死猪。

后来我去听了很多成功学演讲。

那帮人告诉我想要生活得更好就得当老板挣大钱,买车子住高楼,拥有香车美女才是人生的意义。

家具要用进口的,沙发要用真皮的。

喝咖啡吃西餐才有生活情调,穿CK的内裤拎LV的包才有资格炫耀。

可是我的老爸既不是李刚也不是李嘉诚,我只能靠自己。

于是我拼命努力试图拥有这些东西。

可是我发现,我越努力,就越焦虑。

这个社会变成了一条流水线,我只是这条线上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和其他穿制服的人融为一体,再也不是独特的那一个。

我以为不努力就是碌碌无为,却发现努力了同样是浑浑噩噩。

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知道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只知道要成功,只知道和大多数人一样在这条流水线上全速奔跑着。

成功的定义什么我不知道,但是脱离了这条线我就会被定义成loser。

我也交了女朋友。如果以后要结婚的话,就必须要有车子房子,这不是她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我必须要有,这是生活稳定的基本要求。

什么有幽默感有责任心都变成了第二要求,生活富裕才是第一顺位。

我以前是个幽默的人。我想拥有英国人的绅士,法国人的浪漫,美国人的奔放。

这些都是迷人的东西,但渐渐地我发现,其实它们都是奢侈品。

如今的工业社会剥夺了很多人的尊严和小资产情调,把人与人的关系都变成了交易。

疲于奔命你争我抢的生活让我来不及绅士与幽默。

房子车子磨灭了我的浪漫细胞。

想带着女朋友大千世界走一遭,一想到明天还要搬砖赶工程,得,还是洗洗睡吧。

奔放不起来了,明早要是赶不上公交车只能奔跑吧兄弟。

终于,我开始接受这个现实,我并不优秀,也没有追求卓越的能力,我只是个平庸的人。

多数人必须面对的现实:要么接受平庸,要么死于焦虑


03

接受自己是个庸人的过程是异常痛苦的,每天我都在内心剧烈地挣扎中度过。甚至一度有轻生的念头。

为了平息自己这种念头,我开始看书,想从书中寻找到答案。

我看到梁晓声在《忐忑的中国人》一书中说到:

“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农村和城市,不分贫富,不分官民,总而言之集体陷入了一个焦虑、忐忑年代。人心介于有盼头与放弃了盼头的无为的焦虑与忐忑之中。”

真是越看越想死啊。

后来我去找我最好的朋友谈心,那个上了体校,曾经阳光的大男孩,他叫坤彬。

我们没聊出个所以然,因为他的生活轨迹和我几乎是一样的。

坤彬毕业后做了体育老师,生活还算安稳。

可是看着身边的人都做了生意,当了老板,开上了宝马。他就觉得非常的焦虑和不甘心。

然后他毅然决然地辞掉了老师的工作,跑到北京求发展。

听说销售这个行业赚钱,于是干起了房地产,三年内还考了无数的证书。

只想在最快的时间内赚更多的钱,付上三环房子的首付,买辆四个环的车,开上它一路飙到五环外,再娶个漂亮的姑娘对他好,不给她上环。

他以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提高赚钱的能力,可最后除了内心的焦虑堆对了海拔一千米高,当初的志气已经低到了水平面之下。

最后我们除了承认彼此都是平庸的人之外,只觉得这些年过得异常得快。

皓首白发如白驹过隙。

可是我们丝毫没有察觉,明明连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觉得度日如年,怎么可能过得这么快。

以前总觉得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其实当回头统计过去的时候才发现,那些重复和无意义的时间才是最先会忘记的。

如果每一天都过得丰富且有意义,那记得的细节就很多。就像你记得小时候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

如果你拿支笔,记录下每天做过的事情。一周后再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如果让你和一周前的自己竞争同一件事情,你有信心战胜他吗?

那么一个月呢?半年呢?

这说明,我和坤彬这些年除了在赚钱,竟再也说不出几件有意义的事。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成功吗?

多数人必须面对的现实:要么接受平庸,要么死于焦虑


04

认识到自己平庸之后会怎么样?

有的人想要自杀,大部分人是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然后活着。

很抱歉,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生活不是电影,并没有开挂的结局。

于是,很多人就像后来的坤彬一样,他在这之后心态发生了改变。

他问自己:如果不能达到人生巅峰,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好像,也并没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嘛。

现在自己的工资有8K-10左右,似乎也能算是个相对体面的工作。

买不到三环的房子,老家县城的房子似乎也不错。

开不了奥迪,买台比亚迪也一样开。

娶不到刘亦菲,公司的小红也是个温柔的女孩,和她在一起也一样快乐。

他不再焦虑了,开始平凡地过日子,认识到在平淡中也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多数人必须面对的现实:要么接受平庸,要么死于焦虑


05

至于我,后来开始了写作。

终于,我也不再焦虑。相反,我对生活变得越来越充满热情。

我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虽然根本不算成功,但是我却变成了另一个更好的自己。

成功,从来都不是人类标配的人生。

娱乐圈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导演,常常只拍小众的纪录片,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一部片子挣得钱还没有商业片两场排片的票房高,可是他们仍然很快乐地做着这样的事情,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理想。

也有像郝蕾这样的演员,演技高超,人又漂亮,却几年才拍一部文艺片,每部都是高质量。

之后就像消失了一样,没有绯闻,也不拍广告挣钱。因为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

你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你被成功绑架了。

公园里有个画油画的女孩,一年都可能画不了两幅,她如此得平庸,却如此热爱生活,笑容满面。因为她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成功。

就像《三傻大脑宝莱坞》里阿米尔汗说得那样:

“我选择工程学,那是因为我热爱工程学,它就是我的老婆。而你,天生就是个摄影师,却跑来学工程。这样怎么能不痛苦和焦虑。找准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真正的平庸,就是既实现不了普世的成功,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一生。

多数人必须面对的现实:要么接受平庸,要么死于焦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