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回应“基因编辑婴儿”:将调查核实并公开结果

今天,“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出生”的消息引发热议。

据人民网报道,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

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国家卫健委回应“基因编辑婴儿”:将调查核实并公开结果

刚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关于“基因编辑婴儿”有关报道的回应中表示:11月26日,有媒体就“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进行报道。我委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调查核实,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和科学原则,依法依规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结果。

国家卫健委回应“基因编辑婴儿”:将调查核实并公开结果

此外,中国遗传学会基因编辑研究分会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分会也发表了“关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声明”↓↓

声明中明确表示:贺建奎课题组的研究属于个人行为,该研究既违反中国目前的科研管理规则和伦理规范,同时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我们坚决反对这一研究,建议涉事单位、各级政府积极进行调查,采取必要手段厘清事实,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涉事人员予以严肃处理。同时呼吁中国科研界团结起来,共同维护科学界的声誉,建设良好的创新环境。

同时还指出:

贺建奎课题组的基因编辑婴儿研究严重违反中国政府的法律法规和中国科学界的共识,在科学、技术和伦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从科学层面,CCR5基因的敲除是否能确保孩子的健康极不明确,而该基因的已知以及其他未知功能的一并缺失,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比如对其他病毒更加易感等)难以判断;

从技术层面,CRISPR技术在人胚胎研究中的安全性还有待于全面深入的探讨,目前脱靶和基因型嵌合等技术障碍依然无法避免;

从伦理层面,对于CCR5基因的敲除并不能给这个原本健康的婴儿带来明显的益处,却要承担未知风险。开展基因编辑婴儿的研究不符合中国及世界当前对基因编辑在人类健康领域研究的普遍共识。

国家卫健委回应“基因编辑婴儿”:将调查核实并公开结果国家卫健委回应“基因编辑婴儿”:将调查核实并公开结果
国家卫健委回应“基因编辑婴儿”:将调查核实并公开结果国家卫健委回应“基因编辑婴儿”:将调查核实并公开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