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死后,汉武帝为何杀掉卫青所有亲人?

草莓奶昔ru


卫青死后,汉武帝为何杀掉卫青所有亲人?这问题无史可查。

真实历史:卫青死后,他的长子、三姐卫皇后与外甥刘据,因汉武帝执念而冤死。

既因汉武帝而死,当然还得从汉武帝说起。

汉武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拓展中国辽阔疆域的帝王。即便秦始皇统一六国,版图都不及汉武帝时期的1/2。汉武帝平定内乱、北击匈奴,打破自西汉以来,对匈奴忍辱和亲政策。在汉武帝改革创新下,西汉王朝达到鼎盛,成为真正世界强国!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敢于创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虽为帝王,同时也是个有着人性弱点的普通人。

1、汉武帝走火入魔的迷信,种下父子相残祸端

古时因迷信,认为用巫术诅咒,把生辰八字写在木偶身上埋在地下,就可以报复加害别人。

这种空穴来风,防不胜防的巫蛊招术让封建帝王尤为忌讳。

汉武帝汉武帝特别迷信。故汉朝明文规定:行巫蛊的人,判死刑。

汉武帝连襟公孙贺等人首先死于巫蛊。

事因一个刺客闯入戒备森严的汉武帝行宫,封城11天都没抓到,让汉武帝大为惊恐。

这事过了不久,汉武帝有次白天打盹,梦到几千个木头人拿着棍棒朝他冲来,被吓醒的他,惊出一身冷汗。

之后,他始终觉得身体不舒服,整天精神恍惚,记忆力也开始下降。对于将近60岁的人来说:因身体机能下降,偶有不适、记忆力衰退等问题都是正常生理现象,但汉武帝却认定有人在施邪术。

当时有人告发:说公孙贺儿子与阳石公主勾结,对汉武帝施诅咒巫蛊。身处丞相位置的公孙贺父子、卫青长子、阳石公主等人因此被处死,公孙家族因此被灭。

而这只是悲剧的序幕, 最终导致太子刘据、卫皇后也踏上不归路。

作为汉武帝宠臣江充因已私利与刘据产生过节。

太子生性仁慈敦厚,并没把与江充的过节放心上,但做贼心虚的江充却担心:太子登基做了皇帝,自己可能死路一条。

当时正值公孙贺家族遭遇巫蛊之灾,江充发现:汉武帝与卫皇后、太子之间的矛盾,加上汉武帝对巫蛊的厌恶与疑惧。

奉命调查此事的江充借此陷害太子,说从太子寝宫里挖出很多身上缠着写满诅咒的木偶人。

这些莫名其妙的罪证不仅让太子身陷绝望,也是“父子相残”的导火索。

2、极度寻求自重感,缺乏对儿子的理解与宽容之心

卫皇后最受宠时生下刘据,作为嫡长子的刘据自然备受汉武帝疼爱。

刚满7岁时,刘据就被立为太子。

汉武帝非常讨厌大臣私自豢养门客,但刘据刚满20岁时,他不但给刘据建行宫,还让他招揽门客。

只是随着太子刘据慢慢长大,汉武帝慢慢心生隔阂。

他觉得太子跟他很不像,他强悍霸气,太子却仁慈敦厚,截然不同的个性让汉武帝很不满。

《资治通鉴》中有记载: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不类己”在帝王家是件很严重的事。

加之汉武帝有了新的宠妃,年老的卫皇后慢慢失宠,太子的专宠也慢慢减少。

身处帝王家其实也是种悲哀,若不受宠,不管地位有多高,最终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卫皇后和太子哪会不知这个道理。即便如此,刘据因宽厚仁慈性格,也不改在政事上与他爹汉武帝不同意见,汉武帝的不满日益加剧。

虽汉武帝表面夸太子忠直善良, 实际是太子对他构不成威胁,一旦真触犯到他的权威,必将毫不犹豫地杀无赦,斩断父子情。

3、缺乏信任感的强权帝王

帝王家的亲情永远臣服于政治,汉武帝与太子虽是父子,但更是君臣。天真的太子刘据却始终没有认识到这点。

身陷巫蛊的刘据被江充逼得走投无路,只好设法把江充等人给杀了。

但江充同伙苏文逃跑,并向汉武帝告发说:太子谋反。

以汉武帝对儿子性格了解,初始他不太相信。但对儿子缺乏信任的他终凭内侍空口胡诌说:“太子造反!“而亲自带兵镇压并昭告:“捕杀叛贼的人,有赏!

汉武帝态度摆明断绝父子关系,让太子陷入孤立无援境地,最终死在逃亡路上。

与太子有关系的门客,杀光;跟太子一起发兵的,灭族;听从太子指挥的士兵,发配。

汉武帝的恩断义绝让悲伤的卫皇后含恨悬梁自尽。

事后经壶关三老冒死上书汉武帝为太子平反,汉武帝终于醒悟,将江充灭族。后悔不已的他修建“思子宫”,并发“罪己诏”自我反省、自我批评。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罪己诏"的汉武帝,虽因人性劣根犯下很多错,但他因懂得自我反省并适时改正错误,何尝不是个有智慧、有远见的帝王呢?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如果你知道卫青家族有多强大,就不会觉得汉武帝的做法太过残忍,况且汉武帝并没有诛杀卫青整个家族。

我们先来看看卫青家族的势力到底有多恐怖?

在整个汉朝的官职中,卫青家族占了“皇后”、“太子”、“大将军”、“骠骑将军”,“丞相”,单从这几个官职来看,哪一个不是举足轻重的?拥有这样一个强大势力,可以说如果有反心,汉武帝稍有不慎就会被废。

(卫青剧照)

所以说如果换做是你,你会这么做?

没错,汉武帝和你想的一样,人们都喜欢在汉武帝几个字中加一个“大”字,叫“汉武大帝”,他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独裁、最有权力欲望的皇帝之一,拥有这杰出的政治手段,可以说他杀卫青家族成员,就只有一个目的——限制外戚势力增长、加强皇权统治!

(汉武帝剧照)

我们看电视剧总是会看到外戚干政,便可以从中看到外戚专政是相当可怕的,比如吕后、窦太后,还有唐朝的武则天家族以及清朝的慈禧垂帘听政,哪一个不是呼风唤雨?

而汉武帝诛杀卫氏家族就是如此,但是总不能毫无理由的诛杀,所以这件事情的导火线就是著名的巫蛊之祸,巫蛊之祸还得从汉武帝将钩戈宫改为尧母宫说起。

因为钩戈宫赵氏怀子十四个月才生出刘弗陵,也就是后来的汉昭帝,汉武帝认为刘弗陵的出生和古代的明君“尧”相似,所以将钩戈宫改为尧母宫。

这一改自己可能觉得无所谓,但是手底下大臣开始猜测,认为刘弗陵之后肯定是皇帝继承人。此时的卫子夫又和汉武帝有矛盾,加上卫青又去世,卫子夫没了靠山,毕竟枪杆子里出政权,所以当时很多大臣迎合汉武帝的“意思”,就想方设法废了当时的太子刘据,因此陷害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在太子宫中搜到大量的木偶,用来诅咒汉武帝的木偶。

(卫子夫剧照)

刘据一时难以辩解,于是询问老师之后,便家传圣旨抓获那些诬陷自己的人,结果被别人倒打一耙,说刘据假传圣旨,要造反,汉武帝一听,立马派兵攻进太子宫中,双方血战五天五夜,最后以太子刘据惨败而告终,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

此时卫氏家族再无往日光辉。(个人认为这场争斗完全是父子间没有沟通好的结果,当然也不排除汉武帝借机彻底击垮卫氏家族。)


羽评郡主


不请自来,我来回答一下。卫青死后,全家被灭是不准确的。汉武帝晚年,疑心重重,总感觉有人要加害于他,被奸人所利用,发动了惊天血案。公元前91年爆发的巫蛊之祸中遭重创,涉案的有:

长平侯卫伉(卫青长子),被处死。

皇后卫子夫(卫青三姐),自杀。

卫子夫之子、太子刘据(卫青外甥),自杀。

卫子夫之女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青外甥女),被处死。

丞相公孙贺(卫青大姐夫),被处死。

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卫青外甥),被处死。

太子刘据也被逼自杀。京城数十万人受牵连,被屠戮,血流成河。但卫家没并有被灭门,实际上,据史料记载:因此案卫青长子卫伉被杀,二子卫不疑,三子卫登只是在云鼎五年被削爵位,霍去病的兄弟霍光依旧为官。卫青第三子卫登后代还受三帝(汉宣帝,汉成帝,汉平帝)恩赐,封赏。只不过此案过后,卫氏家族盛极而衰,家道中落。

从古自今,功高震主被杀者数不胜数,这是任何一个帝王都犯的通病。但历中上也有几位智者躲过了这个血性之灾,得以善终。例如,春秋时期的范蠡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范蠡得以善终,是因为他看透了人性,不恋权,知道勾践可以同患难不可以共富贵。所以打下天下后,能够激流勇退。

从古自今,拿得起的人很多,放得下的人很少,正因为如此,能够笑傲江湖勇立潮头的人很少,能够好花常开的人很少,能够几世繁荣昌盛的家族也是很少的。古话说的好:“富不过三代。”这是一个魔咒,很少有打破的规律。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衍水文学


汉武帝并没有杀死卫青所有亲人,至少卫青两个小儿子没有被杀,甚至还受到了汉朝皇室的优待!被杀的亲人,主要有大儿子卫亢、姐姐卫子夫、外甥刘据、姐夫之子公孙越,他们被杀的主要原因是巫蛊案,次要原因是有犯法行为。



卫青一生战功赫赫,给匈奴了沉重打击,大大的扬了汉朝天威!卫青为人谨慎谦虚,从来不凭借自己的武功咄咄逼人,奉公守法,谨遵为臣之道。因此尽管汉武帝生性多疑、残忍嗜杀,多数大臣难以善终,但是卫青却得以善终且享有葬身茂陵的殊荣!


汉武帝晚年暮政,因长年与匈奴对攻,导致国内经济凋敝,民不聊生,但国外匈奴未灭。面对如此窘境,汉武帝希望上天再给他借五百年,以完成他的不世工业,于是有了炼丹成仙的想法与实践。

汉武帝晚年最求长生不老之术,忌讳死亡,对身边亲信戒备之心很重。于是有奸邪之徒告发太子刘据谋反,卫皇后诅咒汉武帝;又假传圣旨赐死刘据。刘据不想当扶苏第二,故兴兵清君侧,卫子夫支持儿子刘据,结果兵败如山倒,母子俱死!



至于卫青长子与公孙贺的儿子之死,用《道德经》里的话来说就是“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他们作为富二代、官二代,不遵纪守法还顶风作案,最终被汉武帝处死了!



大秦铁鹰剑士


卫青是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智勇双全,战功赫 赫,官拜大司马,后加授常置大将军,可着戎装面圣,权倾朝野,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外甥霍去病封狼居胥;其姐卫子夫贵为皇后,卫家又一门五侯,势力如日中天,声望达到巅峰。然万事万物,盛极必衰,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卫家掌握军中大权,功高盖主,引汉武帝猜忌:他觉得皇权受到威胁,担心自己死后,外戚专权,成了卫家的天下。因此卫青在世时,汉武帝未采取行动,反而加官进爵,是担心逼急了卫青造反。汉武帝老谋深算,静待时机。

卫青死后,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此案扑朔迷离,牵涉者众多,社会影响深远。汉武帝不辨真假,下令严办。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被赐死;丞相公孙贺被灭族,阳石公主,诸邑公主被牵连致死;汉武帝借此案新账旧账一起清算:杀了卫青所有亲人——这是电视剧《汉武帝》里情节,不是正史,里面有编剧加工创作的内容,便于吸引观众,进行商业炒作。

实际上,据史料记载:因此案卫青长子卫伉被杀,二子卫不疑,三子卫登只是在云鼎五年被削爵位,霍去病的兄弟霍光依旧为官。卫青第三子卫登后代还受三帝(汉宣帝,汉成帝,汉平帝)恩赐,封赏。只不过此案过后,卫氏家族盛极而衰,家道中落。

作者点评:历史就是舞台:你方演罢,我方登场

千年一梦,换了多少朝代!人人都是历史的过客!人生就是一场戏:有生死离别,身世浮沉;

大浪淘沙,淘尽多少英雄!而今天的我们,只是看客,只须坐好看戏,无须替古人担忧为古人落泪……

欢迎朋友们阅读本文!了解历史故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讨论!!!


喻华东


卫青在元封五年(前106年)去世,葬于茂林东北,谥号“烈”。

说卫青死后,汉武帝杀掉卫青所有亲人,当然无可避免要牵扯到巫蛊之祸。在这场政治事件中,卫青的姐姐死了,外甥一家团灭,只剩下个孙子,这样看起来,似乎是汉武帝忒不厚道,卫青征战匈奴立下不世之功,人一死,他就过河拆桥了。

但是巫蛊之祸发生于征和二年(前91年),此时卫青已经去世很久了,而且汉武帝没有杀掉卫青所有亲人!

卫青的儿子中,只有长子长平侯卫伉才受巫蛊牵连坐诛,但卫青次子卫不疑与幼子卫登的家族并没有受牵连的记录。汉宣帝、汉成帝以及汉平帝时期,卫青的后人以皇帝诏复家。

当然,汉武帝作为皇帝,猜忌之心肯定是有的。卫青在漠北之战中虽然没有霍去病的战功卓著,但也打的匈奴大败而逃,但是此次汉武帝对卫青的部下却没有赏赐,对霍去病及其部下则大加褒奖。

显然这是汉武帝故意冷落卫青,因为卫青是太子的舅舅,卫子夫又是皇后,为了防止外戚专权,汉武帝有必要削弱外戚的权力。

在元鼎五年征伐南越国的时候,由于列侯无人响应从军赴南越,汉武帝削掉了106名列侯,卫青的儿子卫不疑和卫登都在此列,此时卫青还在世。

但等到巫蛊之祸,卫青死了十几年了,太子和皇后都死了,卫氏想走外戚之路也走不通了,汉武帝没必要灭掉卫氏家族,所以除了被卷入巫蛊之乱的卫伉被杀,其他人都没事。

不过卫青一生谨小慎微,为人宽厚,从不擅弄专权,卫家在其死后依然难逃衰落。令人唏嘘啊。


平沙趣说历史


首先,需要纠正的是,卫青后代并没有全部被杀,受牵连的只是长子卫伉,卫青生前为大将军、大司马受封长平侯,妻子是长公主。有生之年极尽尊荣,因为有卫青在,卫氏一族都相对平安。但是卫青死后,其后代再也没有他的能力统领天下军马,后代能力一般。

汉武帝不再忌惮卫氏家族的力量,后因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挪用军费,被皇帝治罪,公孙贺为了给儿子免罪,主动要求追捕朱安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朱安世追捕归案,但是在审讯过程中朱安世主动告发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通奸,并在道路中埋藏人偶诅咒皇帝,汉武帝大怒,将公孙贺族诛,公孙贺一家惨遭灭门。



因卫青长子卫伉被牵涉其中,亦被诛杀,并被夺取爵位。

虽然次子卫不疑和三子卫登均未受到牵连,但是在汉武帝征南越时,卫不疑被夺去爵位。卫登的结果《史记》和《汉书》均未记载,应该是善终。汉宣帝、汉成帝以及汉平帝时期,卫青的后人以皇帝诏复家。
汉宣帝元康四年,诏赐青孙钱五十万,复家。汉成帝永始元年,青曾孙玄以长安公乗为侍郎。汉平帝元始四年,赐青玄孙赏爵关内侯。再往后,历史上就没有了卫青后代的记载。


大飞哥爱历史


这是武帝时期最大的冤案。

起因是巫蛊事件。武帝的妃子李夫人和江冲等江湖术士利用武帝晚年迷信,将人的巫蛊埋到太子刘据床底下,再派人挖掘出来,诬告太子谋反;太子刘据先发制人将江冲等人诛杀,再安排死士守卫宫殿,联系北大营军士未果;逃出的太监去汤泉宫武帝处诬告太子刘据谋反;武帝初始不信,后来才信任追杀太子;卫子夫自杀,刘据及两个子女不愿被羞辱也自杀;卫子夫和武帝的女儿也就是公主被腰斩弃市。

事件平息后,武帝才清醒过来。修建场所怀念太子。

天可怜见,太子是一个很有才能的未来君主,也具有仁慈之心,体恤民间疾苦,却遭此大难。

后来太子的孙子刘病己,也是唯一幸存的太子后人,被从监狱中救出,养在民间,众大臣拥立即皇帝位。太子在天之灵也获安息。

所以古代伴君如伴虎,大将军卫青之小心谨慎,死后家人也遭此大难。


财富人生666666


这件事的起因是巫蛊之祸。由于晚年的汉武帝很迷信方术,当时他的妃子李夫人联合一些江湖术士,将巫蛊埋到太子的床下,然后禀告汉武帝说太子要谋反。

太子没有经过汉武帝同意,自行解决了江冲等人。他还安排死士守卫宫殿,有些太监逃出来了,他们去汉武帝那里诬告太子刘据要谋反。

汉武帝刚开始并不相信太监的话,后来他才派人去杀太子。卫子夫不想在太子兵败后受到羞辱,也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她自杀了。刘据和他的子女也相继自杀了。卫子夫和汉武帝的女儿被斩杀了。

事件过去之后,汉武帝才清醒过来。他很想念太子。如果没有这场灾难,太子将会是一个贤明的皇帝,他对人仁慈,懂得体恤人民的苦处。可是,他却逃不过这场灾难。



跟着历史的脚步


卫青死后,卫氏家族被汉武帝灭族,完全是某些人断章取义,编造出来的虚假故事。

实际情况是,卫青家族当时被杀的只有卫青的儿子卫伉一人,而被灭族的是公孙贺家族。

这件事情的起因就是有名的“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的起因,源于卫青的外甥、公孙贺和卫君孺的儿子公孙敬声,擅自动用军费,被捕入狱的事情。

这里介绍一下人物关系,卫君孺是卫青和卫子夫的长姐,他们的二姐就是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

公孙贺为了救自己的儿子出狱,就帮汉武帝抓捕到了汉武帝通缉已久的阳陵朱安世。

朱安世据说是晚上没事,仗剑跑去皇宫参观,被汉武帝撞见了。而被抓之后的朱安世对公孙贺怀恨在心,就告发公孙敬声与汉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并且在驰道上埋藏人偶诅咒汉武帝等等。

原本就相信巫蛊之术的汉武帝,当时正好生病,就信以为真,派人追查此事。结果果然挖出了人偶,汉武帝大怒,将公孙贺父子逮捕入狱,两父子死于狱中,并被灭族。

被灭族的是公孙贺家族,不是卫氏家族。

这件事,同时还牵连了皇后卫子夫的两个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

这里就有疑问了,公孙贺父子和阳石公主犯事,为什么会株连到卫伉呢?因为卫伉是阳石公主的丈夫。

根据《汉书》的记载,卫青第三子卫登的后代先后受到汉宣帝、汉成帝和汉平帝的封赏,足以说明,起码第三子卫登一脉并未受到牵连,也就谈不上灭族之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