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認為人生沒有意義,怎樣看待這句話?

用戶67589468


人這種動物(自序)

劉曉林

不知道從何時起,人自詡為宇宙間的高等動物了。智慧絕頂的聖賢,蹤跡不定的大德,名播千秋的所謂領袖,忍氣吞聲的所謂百姓……高則高矣,終究還是動物!

自知者明——世間的“明”士真的不少!大多數時候自知卻不願自視、自檢、自責進而以不自知來搪塞自己那真實的靈魂罷了。於是,紜紜眾生時刻上演著“白馬非馬”、“高等動物非動物”的自娛——無論多麼的逼真,誰都知道它是人這種動物做的或認真或荒唐的遊戲而已!

就目前人類的自我認知而言,加上它知不完全性的存在,我們可以做出大致的聲明:人這種動物所具備的複雜性、矛盾性、不定性、瞬間性等先天的自然屬性和後天培養所形成的社會屬性,其在宇宙中的所有物種中是極為罕見的。宇宙間一切都是和合事物,即使至純的單細胞、單分子“物體”也可以進行無窮的分解,而人這種動物的“和合”精密度足以震撼人類自己!

如果說宇宙的出現(有無的終極之辯)是無法理解的最大之謎,那麼人這種動物的出現則是可以理解但無法給出答案的無奈。怎麼會出現了 人這種動物?你我不必費心窮究。九天居士的秉信:一切過去皆無法精確還原。一切事物的終極源頭皆是未知或者混沌——存在即存在,與是否具備原因、是否合理的關係實在不大。

誠然,誰想對人這種動物在整體上所存在的系列做出甲乙丙丁式的論證與研究為什麼出現了人這種動物一樣是徒勞的。之如生物學上人體的解剖,我們對人所形成的活生生的既成屬性(包括行為、思維、性情等)進行“肢解”後的探討對我們更加深刻“知己”是非常有意義的。

基於此,我想在本書中盡最大可能地“肢解”人這種動物(自己也毫無疑問地被包括在內)以達到對偉大與卑微的詮釋——偉大與卑微在相當多的時候聯繫密切,它們之間偶爾出現部分脫節甚至完全脫節也沒有必要引得你我大驚小怪。規律是規律,規律中隱藏著特例更是規律。

所有的事物較宇宙(可以近似理解為時空和其他存在)而言,生命都是短暫的。你我能成為人是宇宙的恩賜,莫大的幸運:偶然的產物。人這種動物擁有情感且有自己的表達,它可以感知其他。遺憾地是,主觀自此生成;這種動物擁有思維且有自己的理性,它可以推理其他。遺憾地是,自此客觀與主觀的“鬥爭”便會附著每個人。

我們都是這個世界的填充體而已,雖然我們不願意承認。有價值的人生不多,有意義的人生更加奇缺。我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上?數十年的生涯使得混沌的我萌發了寫《人這種動物》。我時常思考:混沌豈不是最好的明確與真實?所陳文字以“中得心源”為主,輔以“外師造化”。

我多次表達過如下的觀點:人類的智慧發展極其緩慢,社會的發展促使機巧遍地。千年之後談論的話題大多在更為久遠的時代已提及——因此,若有與前賢“重合”處而愧疚自己的缺乏“新意”。深刻也許“普及”能夠吸引時人耳目,但我選擇可能枯寂的深刻。變化充盈古今,永恆之物歷代永新。動物談動物,人說人:彷彿無聊,實則恰當。

文發心聲,除非引他人外,其當以不引為上。用自己的話寫文章,用自己的大腦來思索——這也許是靠近“獨立人格與自由意志”的捷徑。

人這種動物很有意思,《人這種動物》也許要用盡九天居士的一生來寫。“空有寫淺不若無”,想寫就寫。斷斷續續或許可以成就激盪人這種動物靈魂的文字。

附圖九天居士作品《天賜無量壽》


劉曉林九天居士


陳丹青的確對採訪者說過,人生是沒有意義的。

但當記者隨後問他,那活著幹嘛呢?

他後面接著說,人得活,得了這條性命,就得活下去。

但活下去是為什麼,不問的……

所以,我們不能孤立地去看“人生沒有意義”這句話。

當我們一旦瞭解了陳丹青這個人,瞭解了他的成就,就會知道,他其實是在強調。

我們不是哲學家,不要憑空去探尋所謂的意義,而是要用行動去實現人生的意義。

而陳丹青自己,則在有意義的人生旅途中,從未停下前行的腳步。

陳丹青是個活得非常真實的人。

從他對人生意義的答覆就能看出,他遵從內心,不修飾不掩飾。如果他大談特談人生的意義,那就不是現在的陳丹青了。

就好像他的著名畫作《西藏組畫》,他首次大膽摒棄主題性,否定虛假的喧囂,還原於藝術的真誠。

他遵循無內容,無主題,無情節與故事的生活形態。

讓畫面直接呈現最本真的東西,讓觀者自己去思索。

他的回答人生意義時的語言思路,也同他畫畫時一樣,習慣性否定後的肯定,然後用細節去補充自己要表達的,是一種欲拒還迎。

陳丹青除了畫家身份外,還是作家、演說家與評論家。

他用自己豐富的閱歷和細緻敏銳的觀察力,在各個領域取得成就。

他走出的每一步都在實現著自己人生的意義。

他其實用行動已經給出了答案,人生的意義就是永遠在思索中前行,在前行中不失本真。

許多人都在追尋人生的意義,但答案卻在追尋者自己身上。

陳丹青所說的沒有意義,就是意義的唯一性,別人的答案,對每個人都是無意義的。

只有找到自己人生的獨特性,才是真正的意義所在。

我們完全不用刻意去追尋名師大家,往聖先賢的人生目標,命運賜予我們每個人不同的人生,自然意義也不盡相同。

我們要做的,是無需迎合,真誠地去走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尋找自己的人生意義。

人生的意義沒有高低之分,不要為自己的渺小而自卑。

一朵花,吐露芬芳,就是花朵這一生的意義;

一棵草,拼湊出春天,就是小草這一生的意義;

一個人,實現了自我價值,就是人生的意義。

不做盲目的提問者,腳踏實地去踐行。人生的意義,是走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


有書共讀


陳丹青崇拜魯迅啊!

行走於江湖!

去了美國最後回到中國,然後又走了,為啥?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看似美好,其實呢?走著走著就失去了自己的初衷,當自己的路,真正走了一半,回頭看看還有什麼意義呢?虛榮 虛偽 謊言 欺騙 罪惡無不充斥整片天空,四處瀰漫著就像人間煉獄…

我覺著人生還需要放下,要有大慈悲心,你就不會覺著痛苦,不會麻木了,再也不會感覺昏昏噩噩,人生沒有意義啦。

人生沒了信仰,沒了目標,你們覺著人生還能有意義嗎?

做一個行屍走肉,只能說是賴活著,談不上什麼人生意義,與信佛 ,信主義無關,但做一個有道德 有底線的好人,我覺的活著還是有意義的。








南湖燒窯匠


人為什麼要活著,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人來到這個世界到底為啥?千百年來就不斷在討論。

陳丹青的說法是:

採訪者: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陳:又是個傻×問題!――人生沒有意義的。 你看過哲學嗎?你可別過了大學年齡還扛著大學生人格在生活――人生一點沒有意義的,生命完全沒有意義的。

採訪者:那活著幹嗎呢?陳:沒有幹嗎。你生下來,爹媽徵求你意見嗎?你看看佛教,看看叔本華那本《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生命是無意義的,從來就是盲目的。就這麼兩句話:這麼厚的一本書。 這本書救了我。我在三十歲的時候看到這本書,剛出國不久。

······

但我認為,他的境界不一樣了,很多人不可能跟他一樣活出那種感受和體驗的。

陳丹青作為一個知名的畫家,知識分子,他現在可以說是功成名就,家財萬貫(沒有羨慕嫉妒恨的意思)。他的人生無意義,應該是看盡了繁華之後,體會到的“生命不過如此”。

人活著為了什麼?這也許是最古老而又常新的話題。

我認為,人活著就是為了實現某種確定或不確定的價值。而,對於這個問題,《中國青年報》在80年代就已經有過討論了,模糊記得那個題目叫做:《人為什麼要活著》?

要探討這個問題,還是需要回歸到人類的需求原點。

人的需求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有5層,但實際上還有第6層,就是超越自我。

而弗心理學教洛伊德也有本我、自我、超我之說。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從生理到情感再到精神,這就是人生的意義了。

喬布斯對百事可樂前總裁約翰.斯卡利說:你想賣一輩子糖水,還是跟我一起改變世界。

人活著的時間其實很短,真正在創造價值的時間也就不過30、50年時間。這麼短的時間,除了吃飯、睡覺外,也就20年時間在工作,我們當然需要振作精神、全力以赴,以一種捨我其誰的精神氣慨,做好該做的事情。

人活著不僅僅是樹立理想,實現理想和抱負的過程,更多的是,為家庭、他人,為社會創造價值,給世界留下有價值的東西。

首先,存在的價值就是為了自己

從自我激勵到自我驅動,不需要任何人的鼓勵核對安慰。

我自認為,自己在工作上,從來都是一個不需要動員、激勵和安慰的人。我不斷的去嘗試,去奔跑,只有這樣我才感覺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大凡要有一點成就,你必須能自我激勵和自我驅動,你行嗎?

俗話說,立功、立德、立言是人生的三個不同階段,在這個現實的社會中,不斷有人追求,也不斷有人質疑,說太功力、太現實······追求這些本身並沒有錯,就跟某些人追求生活的平靜一樣的,各有各的精妙。

第二,存在的價值為自己的家庭,

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你的將來在積累技能、知識和經驗,並在此過程中磨練了意志和心態,並鍛鍊了忍耐力。讓自己的親人,孩子過得幸福,我覺得比自己過得好不好更重要,這是一種責任。

第三,終極目標,存在就是為社會創造價值。

終極目標,就是為社會創造價值,為社會留下一點精神的財富吧,總結起來,就是保爾的那段名言,你也能夠說出那一番話: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也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在臨死的時候,就能夠說,我的一生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在我們職業生涯結束的時候,我們能說一番什麼話呢;在我們臨終的時候,我們能夠說:我的一生為了某某最美麗的事業······而奮鬥嗎?

2018,深知精準營銷將推出客戶戰略合作、深度服務計劃,我們將在全國甄選5家優質客戶(符合基本要求的企業),用一年時間實現1個億的銷售,2年時間對接資本,3年左右實現準IPO,深知負責全程整體策劃、互聯網商業模式設計,營銷運營和資源導入,快速落地和達成業績目標。

為企業,為社會做點有意義的事情,這也是我個人和深知營銷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觀點:深知精準營銷CEO 蔣軍

互聯網營銷課程招募年度會員,每週分享,報名請私信。

提供互聯網精準營銷策劃運營,品牌超級IP塑造,場景化產品策劃,互聯網商業模式設計,自媒體及社群運營,資源導入及項目落地,快速實現銷售轉化。

更多互聯網營銷和案例,請關注本人頭條號原創文章;新書《互聯網精準營銷》即將出版。


蔣軍


其實,意義本身就沒有意義。

我要首先聲明:第一,我不是佛教徒,沒有看破紅塵;第二,我也不是虛無主義者,因為接受了哲學家叔本華那種,人生來就是痛苦的理論之後,才去談人生沒有意義。

我僅僅是根據我這將近三十年的生活感悟,來談這個問題。

當然,我必須承認,我所體悟到的人生沒有意義肯定與陳丹青不同。陳丹青作為一個知名的畫家,知識分子,他現在可以說是功成名就,家財萬貫(沒有羨慕嫉妒恨的意思)。他的人生無意義,應該是看盡了繁華之後,體會到的“生命不過如此”。

我想起之前一個老師在講禪宗時說的話。他說,那些通過幾句話就能悟道的人,他們是翻越了一座山,看到了最高處的風景之後,然後下山才說出了這種樸實的話。比如,問佛祖西來意,才會回答庭前柏樹子。如果你連山都沒上去,也學他們說這樣的話,那你其實就是膚淺,或者驢唇不對馬嘴。


那麼,我為什麼覺得人生本來就無意義呢?

第一,人終有一死。我們每天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其實都是在消耗著生命。不論你這輩子做了什麼事,最後都會化為烏有。可能有人會說,你這不還是佛教徒的思想麼。不是,這既誤解了我的意思,也誤解了佛教。即使人生沒有意義,那你也要過好自己的一生。

我因為喜歡讀佛教的書,曾考慮過,那些悟道的人詭異佛門,遠離繁華世界,最終孤獨終老,難逃一死。他們的一生是否值得?是否空來了人間走一遭?(我不相信地獄天堂這種信仰的東西)後來,我覺得,人這一輩子還是要多見世面,多瞭解世界的美好。

我的朋友卻對我說,他們之所以年輕就遠離繁華世界,是因為他們怕那些東西會汙染他們的內心,讓心不能平靜。我贊同他的說法,但我仍選擇人的一生應該經歷更多。孰優孰劣,大家不妨自己體會。


第二,你我皆凡人。相信所有處在學習階段的年輕人,都對自己的未來滿懷憧憬,絕對自己未來能夠做一番大事業。但是,大部分人工作以後,卻發現自己不過是一個普通人。

我相信,能夠做出經天緯地大事,改變歷史,影響國計民生的人,他們的人生會有意義。但是,我不是這樣的人。我每天需要做沒什麼意義的工作,其目的是讓自己能夠活下去。但是,活下去的最後也是離開人世。

那麼,你活著似乎就失去了意義。現在與未來的區別不過就是時間的長短。但是,幾十年的時間與你離開人世後千百億年的時間微不足道,簡直可以忽略不計。而且,按照西方哲學家(比如康德)的說法,人類的時間其實只有當下。你的過去其實是靠記憶來維持,你的未來只是自己的想象。(我有時在想,那些沒有記憶或者記憶很短的動物,它們的感受會是什麼樣)。

如果只有當下,當下又是轉瞬即逝,那麼似乎更說明了人生的無意義性

再說回工作。其實,人工作之後,如果工作穩定,那麼你的一生其實都是在循規蹈矩,現在甚至能夠看到幾十年之後的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複著無聊的工作,它的價值何在?如果工作不穩定,那麼,你每天都在掙扎,生活似乎只有無意義的痛苦。(而且,工作這東西真的太偶然了。可能你大學畢業,恰巧看到某個公司在招人,你又恰巧進入這個公司。你可能一輩子都要圍繞這個“偶然”去工作)

第三,否極泰來,也可能泰極否來。

瞭解辯證法的人都知道,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當你為某件事高興的時候,同時也要意識到,未來你也會為某件事而悲傷。所以,我有的時候,經常會在最快樂的時候,也會生出沮喪的感受(這點倒很像叔本華的論述)。


以上只是我自己的體驗,結合自己的邏輯推理。但是,有一天,我忽然意識到,我忽略了一個根本的前提。那就是,人之為人的不易。你之所以出生,成為人,這真的是一件太小概率的事件。

那麼,為了這個不易,你也應該過好自己的一生,不管它有意義還是無意義(佛教說“盡形壽”,也就是說你要為你的身體(形)去努力,直到它老去)。

享受人世間的苦與樂,這也是意義。雖然它本身沒意義,但是你經歷過了,也就變得有意義了。

如此想通了之後,你其實可以珍惜你的每一刻,吃飯、睡覺、看日出和日落……


兮兮說事兒


認真做點事,吃好每頓飯,有空多睡覺,無聊少扯淡!



我不是手機用戶7855


人生有沒有意義,是一個恆久話題,古往今來多少哲人著迷於人生意義的探討。而對於很多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來說,人生意義根本就沒有進入關涉的範圍。

人終有一死,所作所為就顯出很強荒誕感與無意義

從生理上的壽命來看,人的最終路就在死亡,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普通百姓,奔波一生最終的歸途依舊是死亡,別無二路。在這樣一個知道終點的路途中,你的所作所為一下子看起來毫無意義,奇妙的荒誕存在。

日常生活的細碎化,切割了意義,也給予生活以堅實的意義

這也是西方哲學史上很重要的存在主義所思考的基礎,既然無意義,我們為何而繼續生,什麼來支撐我們的存在?這就與每個人的生活經驗切實相關,或許你並未去思考這個問題,但你在無意識中,通過日常生活的所做所為所思,你的存在被賦予了切實感,想想你去菜市場買菜的過程,生活的踏實就出現了。

關於生活意義的思考,會讓日常生活增加廣度和詩意

當然,很多人不會思考生活的意義這個著迷的問題,同樣不會影響他們好好生活。但思考生活的意義,會拓寬你生活的廣度,間或有的一點透徹感會幫你看到感到生活的詩意。

陳老師是聰明人,他這兩年主持的視頻節目《局面》推薦各位一看。關於人生意義,大家有哪些思考,以及問題?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我也會加入大家的討論中。


老李有刀


這個問題看似深奧,其實想想也沒什麼,於我來講,如果人生真有什麼意義的話,那麼好好活著就是它的意義。

《河童》裡面有這樣一段話:河童生產小河童時,父親會向母親的肚子問:“你願意來到這個世界上嗎?”而母親肚子裡的小河童如果說願意,他就會被生下來,如果說不願意,他就可能不出生。

引述這段話意思是,畢竟我們的人生是被動的開始,自然不會每個人都覺得人生是有意義的。

而人一生下來就是朝向死亡的,無論怎麼拖著,“死”都是不可避免的。陶淵明也說: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可能正因為如此,人類才有了各種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這樣一來好讓此生得以安託,人生也有個盼望。這就是一種人生意義吧。

而宗教講的大多是來世,像我這樣沒耐性又不怎麼虔誠的人,只能做到淺淺的信一點兒。這浮皮潦草的一點兒,是不足以構建出活著的意義的。

所以我就想:即使人生沒有意義,在死亡尚未來臨之前,人還是得活著。既然活著,自然就要好好的活著,而好好活著就不失為人生最好的意義。


從不穿靴子的貓


陳丹青老師說的沒有錯,人生的確沒有意義。


人生天地之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宇宙洪荒,天地蒼茫,任何個體生命在歷史長河裡都不過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生命何其短促!

我們所認為或者追尋的存在意義和價值,都是人們賦予的,原始社會的人類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他們有的只是生物的本能,一切順其自然,而今天,我們必須賦予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否則,活著便與其他低等動物無異,索然無味。從這個角度來說,歸根結底,人生是沒有意義的。


人生短暫,做任何努力都無可避免生命的終結和毀滅,生前建立的功業在身後都與你無關,既無前生,也無來世,生命徹底毀滅,什麼都沒了。那既然這樣,那追求的一切又有什麼意義呢?著名哲學家叔本華就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他認為人生就是痛苦和無聊中度過,因為人生有無數慾望,滿足了無聊,不能滿足便痛苦,反正無幸福可言。因此,如果有人說人生是沒意義的,也不是不對。


但人生又是有意義的,正如前文所言,人生的意義由我們賦予,今天人類社會的一切精神和物質文明都由前人創造,正是由於無數人的積極進取,不斷探索未知,人類文明才可以發展到今天,這裡面凝結了無數人的智慧和心血,而這,正是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著名作家王小波有句名言,他說:“好的文字有著水晶般的光輝,彷彿來自星星 ,雖然我會死,可一想到死後,這條追尋智慧的路還有人在走,心裡就很高興”。

這是最好的詮釋。


彈劍放歌


所謂人生,只是一個從生到死的過程,象萬物一樣,在重複。本身沒有意義,只是人們給它的過程注入了新的原素,如愛情、事業等等,才顯得五彩斑瀾。才覺得充滿誘惑和吸引,產生了不一樣的感覺,所以才認為做人真好。

從一個普通的平頭百姓到扭轉乾坤萬人注目的成功者,都是光著身子來到世界,在哭聲中開始生命,然後帶著遺撼帶著怨恨帶著一萬個不情願嚥下最後一口氣,徹底跟世界拜拜,最多能落個骨灰盒或一堆黃土。想想在人世場如此壯烈,如此偉岸,如此不可一世,如此嬌媚,如此眾星捧月,再想那個凍冷、黑暗、深不見底地陰曹地府,反差實在太大了,令人不寒而悚。但是,沒有一個人能逃過此劫,沒有一個人可矇混過關。這是人生必由之路,這條路上沒有年齡、性別、人情、賄賂,沒有貧富差別,沒有貴賤之分。這是鐵一般的事實,是硬道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想看也得看。親愛的朋友,你們說,人生有什麼意義。

所以,人還是糊塗點好,只要不死那就得活。吃好,喝好,穿好,戴好,開開心心,快快樂樂。有意義也罷,沒意義也可,反正得過。別想太多,別太執著,別跟自已較勁,順其自然,得過且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