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咸阳农村,50后才知道的窑洞地窨子,80后没见过

文 ▏薛光炜

我出生的地方,是乾县峰阳乡薛家村一个地窨子式窑洞的土炕上。

陕西咸阳农村,50后才知道的窑洞地窨子,80后没见过

当地人把那居住名称叫地坑窑,地坑窑套设地窨子是一种典型的民居,源于明末清初,由于特殊的黄土地质结构,人们沿袭了原始的穴居方式:从一块平地里开凿一个偌大的天井,然后再从天井四壁凿洞为窑,留一个地道式的出口,这就是乾县北部一带特殊的民居——地坑窑。这种民居在文革贫穷年代十分流行,因为不需建筑材料,只要有力气就可以建成。随着改革开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如今,人们几乎淘汰了这种古老的居住方式,以砖瓦房取而代之。但其遗迹在乾县北部仍可见到。现在人们很少在那种地窨子式的地坑窑里居住,地坑窑几乎成了文物遗存。

陕西咸阳农村,50后才知道的窑洞地窨子,80后没见过

然而,我家的老宅,其结构很像东北赫哲人住的地窨子。地坑窑每孔都有暗道相连其出口通向窑洞上面崖背上,很可能是防备土匪侵入,就像《智取威虎山》里座山雕座位下逃跑的暗道。

陕西咸阳农村,50后才知道的窑洞地窨子,80后没见过

民国中叶,社会秩序混乱,土匪四起,危害良民,我家老祖父积病积弱,每遭土匪劫掠,加之我的祖父们都是些争强要胜的汉子,惹得土匪常来侵扰,一有险情,全家偕老携幼,一孔窑洞蹿通一孔窑洞,最后从窑背的出口逃向村外,常使土匪掳人时扑空,气得一把火烧掉马车家具,砸碎了油瓮水缸灶具。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还是玩童的时候,常常翻越地窨子暗道从一孔窑洞穿过另一孔窑洞,向外逃,并把那行为作为一种很好玩的游戏。现在,我家老宅早已不复存在,但那种很典型的地窨子民居代表了一种鲜见的民俗文化,希望有人去考察去研究。

陕西咸阳农村,50后才知道的窑洞地窨子,80后没见过

我撰此文的目的,是想告诉后辈人:要知道居住不仅仅是高楼大厦、洋楼别墅,还有地窨子:地坑窑式的民居,在乾县北部一带农村可以找到,不妨当做民俗文化遗存参观一下。

陕西咸阳农村,50后才知道的窑洞地窨子,80后没见过

陕西咸阳农村,50后才知道的窑洞地窨子,80后没见过

薛光炜,陕西咸阳乾县峰阳镇薛家村人,1959年出生。曾任乾县县志办主任,《乾县年鉴》主编、《乾县词典》主编、《咸阳大词典》特邀编辑。2010年离岗。

本文作者 ▏薛光炜

本文来源 ▏乡村丽丽

法律顾问 ▏陈刚律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