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山:冬日暖陽採收高山旱稻

蓝山:冬日暖阳采收高山旱稻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26日訊(通訊員 孟江兵) 藍山縣荊竹瑤族鄉凌江河村600畝連片高山旱稻進入收割期,當地瑤胞趁著冬日暖陽趕著進山搶收旱稻,陡峭山坡上隨處可見豐收的場面。

瑤山深處山多田少。過去,靠山吃山的瑤族先祖在精耕細作中,發現並推廣耐旱、不用澆灌,適宜種植在旱土裡的稻種,這種旱稻雖然產量不高,但十分容易管理,在新開荒山或新造林地裡播種之後,從發芽一直到成熟均不用澆水、施肥、除草,更不用殺蟲,一切都交給時間,90—110天后便可上山採收入倉,一家人的糧食便有了保障,更是難得的綠色健康食品。也正因如此,凌江河村的瑤胞至今依然保留著在新造林地裡套種旱稻的傳統。

凌江河村是省級深度貧困村,過去,瑤胞們各家各戶散種的高山旱稻雖然補足了自家的糧倉,但並沒能讓錢袋子鼓起來。一些富有經濟頭腦的瑤胞發現,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人們在飲食上更加註重健康和品質。如何讓瑤山深處的好糧食走出大山,走進高端糧食市場?在產業扶貧中,村裡引進經濟能人創辦專業種植合作社,引導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發展高產油茶林,並在連片油茶林下套種或間種旱稻,優先聘請建檔立卡貧困戶在種植基地務工,既壯大了集體經濟,也讓瑤胞在勞作中多了一份勞務費。

蓝山:冬日暖阳采收高山旱稻

高山旱稻實為瑤胞們自己留種的常規稻,農曆五月播種,其播種期恰好與新造林地的撫育期重疊,長勢不高的樹苗也不能遮擋陽光。稻子直播土裡生長出來後,不僅能抑制林地雜草叢生,收割後的桔杆留在山頭還可成為綠色農家肥。

雖然稻穀早已成熟,但今年入冬以來連續降雨,採收期也就比往年推遲了半個多月,所幸旱稻的桔杆十分健壯,沒有出現倒伏現象,除了少部分因為熟透自然掉落之外,對產量並沒有太大影響。再者,由於山高路遠,不便於機械或者打穀機收割,當地瑤胞依然採用原始的人工扯穗脫粒法採收,基本確保了成熟稻穀的顆粒歸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