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宪如果供出了毁堤淹田的真相,后果会怎样?

佛经缘


不懂政治的人才会觉得胡宗宪说出真相对他自己有好处,毁堤淹田不过是改稻为桑的手段而已,改稻为桑又是嘉靖皇帝做的决断。

我们先回忆下剧情:电视剧中杭州知府马宁远在胡宗宪的一番劝说下,无奈供出毁堤淹田的真相,胡宗宪起了小心思,将这最重要的一纸供状留作己用,这份供状成为他对付郑必昌何茂才一伙的工具,也让他掌握啦时局的主动权。

那么他要这份主动权的目的到底为什么?绝对不是为了搞垮严嵩,而是为了能稳定东南的局势,让改稻为桑这件事情,在可控的范围内有保留的执行。而不是完全的废除。

也就是说,胡宗宪在改稻为桑政策执行过程中,其实他是很难办的,为何难办,原因也很简单。

第一:他是地方大员,他考虑的是地方大局,所有稳定压倒一切。他要维持社会的稳定这是第一要务。

第二:改稻为桑是嘉靖皇帝决定的国策,是必须要执行的,而他无法改变嘉靖的意志,只能忠于职守去执行命令,可是改稻为桑必然会破坏地方稳定,这又和他的初衷不想同。因此他只能尽量去平衡各方的关系。第三:胡宗宪虽然和严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他并不是毫无道德底线的人,这就让他难堪,道出真相严嵩也许要倒台,这也是他不愿看到的事情,不道出真相他事情难做,这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所以只能私下透漏消息,让执行者郑必昌何茂才有所顾忌。

那么:胡宗宪当时拿出马宁远的供状,结局会怎么样?能扳倒严党吗?这是个笑话,原因也很简单!

第一:当时朝局艰难,国库亏空巨大,家里没钱都过不了日子,更何况一个国家?

这个时候,对嘉靖皇帝来说,党争不重要,能弄到钱最重要,他需要利用严嵩一党为他找钱充实国库。况且二十多年来,他修身悟道需要花费大量金钱,这个时候能帮他解决金钱问题的只有严嵩,没钱找严嵩已经成他的习惯。所以,什么改稻为桑,什么毁堤淹田在朱厚熜看来都不是问题,他都认了。

第二:嘉靖的脸面,其实严嵩父子的所作所为,你们认为嘉靖都不知道?嘉靖心里比谁都清楚,但这都无关紧要。因为钱最重要!更何况改稻为桑国策是嘉靖本人定下的,要是胡宗宪供出真相,嘉靖皇帝会自己打自己的脸吗?这是给胡宗宪找罪只会起反作用。

第三:胡宗宪态度,胡宗宪在所谓清流哪都被一概而论为严党,虽然他想做好事,但是清流可不这么认为,如果他真的拿出来倒打一把,严嵩倒台了,其实对他自己也是百害无一利。

那么如果胡宗宪不管不顾这一切,真的供出真相,又会怎么样。我们可以做个情景模拟:

首先:胡宗宪将马宁远状纸呈上去,嘉靖皇帝会向严世璠求证,严世璠按照其为人,会有两种表现。

第一:推卸责任:

虽然毁堤淹田是郑必昌何茂才做的,但是他们之间如果没有书信往来,鬼都不会信,可是剧中没说,但是不代表没有,只是因为严世璠够阴险,没有留下证据而已。所以,严世璠一定会死咬住自己说并没下达毁堤淹田指令,把这事全部推到郑必昌何茂才身上,因为当时郑必昌何茂才还是胡宗宪的下属,这样,胡宗宪也反而跑不掉了。

第二:承认如此为完成任务。

严世璠承认毁堤淹田是他指示,但严世璠一定会说为了完成任务,原因简单啊,国家没钱,如果改稻为桑当年完不成,五十万匹丝绸做不出来,卖不出去,国库就更没有银子,南方倭寇,北边边境都会有危险。和边患比起来,毁堤淹田反而是成本最低的手段,虽然急功近利了,对于可能引发民变估计不足而已,可是也情有可原。

其次:按照第一种可能,那么胡宗宪会成为这件事的替罪羊,你属下私自毁堤淹田造成这么严重后果,你该承担责任啊?这偷鸡不成蚀把米,胡宗宪不会做。

按照第二种可能,那么严党也不会有危险啊,原因很简单,毁堤淹田做这一切都是为啦皇帝陛下,对嘉靖开说尽快来钱是最重要的。

其实改稻为桑其中的蹊跷,嘉靖心知肚明,对于地主豪强权贵通过贱买贱卖土地从中渔利,只要在可控范围内,嘉靖不会管这些事情。完全按照改稻为桑策略正常执行,这个政策执行难度太大,指望很快从百姓手里获得桑叶变丝绸以期望迅速变现,太晚了国库等不了。所以嘉靖默许这一切的前提是,不能发生民变,这也是嘉靖坚持的底线,也是胡宗宪坚持的底线。

可是这些事情又不能放在明面上说,胡宗宪无奈只能私下和严嵩妥协,让他们知道进退,最后又隐晦的告诉皇帝,东南有乱,不能乱来。嘉靖看出胡宗宪的为难,只能想折中的办法,这个折中的办法就是杀富济贫。

为了平息民愤,将主管官员论罪(郑必昌何茂才)

为了表达态度,将宦官弄出来背锅(杨金水)

为啦充实国库,将富商一撸到底,炒家财产充公(沈一石) 钱还被人黑了。
为了平衡个各派政治势力,将改稻为桑国策执行方式改变。

几个替罪羊出来啦,他们倒霉啦国家就有钱了。。

然后太平啦,也许是太平吧!


阿斗不傻


胡宗宪对杭州知府马宁远说过一句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出了事,你还要为他们担着。天下的事,坏就坏在这里。”这就是说,皇帝自己公私不分,造成了底下各种势力的利益交叉,出了大事,也能一杆子查到底,否则得罪了各派势力不说,最后的罪过是指向皇帝,那就动摇了封建帝国的根本了。但是,“毁堤淹田”毕竟需要有人负责,于是马宁远,常伯熙,张知良,李玄被推出去“丢车保帅”。事已至此,胡宗宪也只能借坡下驴,但是,逼着杨金水,郑泌昌,何茂才让“改稻为桑”的策略暂缓了。



嘉靖问吕芳:“胡宗宪到底是哪路神仙?”吕芳回答,胡宗宪就像个小媳妇,两头受气,还得两头照顾着(大意如此)。嘉靖同意了这个说法,也认同了胡宗宪。其实,洞若观火的吕芳,只是说出一层意思,还有第二层意思,不敢说出来。胡宗宪属于严嵩一系的人,这点不错,但是严嵩手下也分派系,一派是胡宗宪这样的干臣,一派人如郑泌昌,何茂才这样的白脸奸臣。所以,严嵩才屹立不倒,学的就是嘉靖帝“长江水清,黄河水浊,不可偏废”的那一套。因此,吕芳的第一层意思是,胡宗宪不能因为“毁堤淹田”一查到底,把“恩师”严嵩给端了,留下骂名。但是,“毁堤淹田”又是浙江布政史郑泌昌,按察史何茂才等一干人瞒着总督兼巡抚胡宗宪干的,胡宗宪既不能把责任“扩大化”,又不能不给朝廷和百姓一个交待。




但是,胡宗宪不说出“毁堤淹田”只是因为这些“党争”吗?当然不止,吕芳隐藏的第二层“小媳妇”的意思,才是封建时代当官最难的地方,也是最考验政治能力的地方。封建时期的大臣,既考虑君父的利益,又要保证老百姓的利益,然而这通常是矛盾的。因此,“改稻为桑”是步死棋,虽然暂时保证了皇帝,甚至朝中大臣,织造局的利益,但是逼反了百姓,倭寇肆虐的浙江顿时就会乱了,这影响的是帝国的根基,得不偿失,到时这些“毁堤淹田”的人一样都跑不了,甚至严嵩等人也跑不了,只是那时就晚了。如果是这样,胡宗宪要负的责任更大,不管是为了百姓,还是为了君父恩师,还是自己,胡宗宪都必须阻止或者延缓“改稻为桑”。因此,胡宗宪只能按下“毁堤淹田”的事,来换取这些人的妥协,争取“事缓则圆”呀。



然而,胡宗宪要找赵贞吉借粮,无论严派还是裕王派都打了招呼都不借。这是因为严党为自己的利益必须执行“改稻为桑”,裕王派则是要借“改稻为桑”的既成死棋,板倒严党。如果胡宗宪借到粮食,赈济了灾民,田地就贱卖不了了,改稻为桑也执行不了了(触动严党利益),浙江日后也乱不了(触动倒严的利益)。所以,这是胡宗宪第三层“小媳妇”的身份。所以,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受苦都是老百姓,影视中胡宗宪所做的,说到底都是为了老百姓,乃至帝国的根基。



后来,严嵩也知道“改稻为桑”最后结果对自己不利,于是向徐阶让步了,在写青词时说,自己老了,首辅早晚是你徐阶的,让老赵(赵贞吉是徐阶弟子)借粮给胡宗宪吧。于是,改稻为桑最终结果还算是圆满的,但是国库还是空的,即使抄了沈一石,郑泌昌和何茂才的家也远远不够。于是,后来严党又生出一计,南下“巡盐”让地方的贪官们出出血了。


大飞熊ヽ骑士


后果是可能影响到 正常历史中活着的人提前离世,应该死去的人还活着。也就是到现在社会本应该存在的后辈消失


小西来了


胡宗宪是个大局观强的人。他很明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所以这个问题问的就不符合胡宗宪的风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