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地方總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無論那故事輝煌還是平淡,總會有人的腦海裡儲存著關於它的記憶。說到和重慶體育有關的故事,大田灣體育場總是會出現在老重慶人的回憶裡。
推山填溝在20世紀50年代,還是一件大量依靠人力的事情。就是在那個時期,賀龍元帥主持修建了大田灣體育場。當年大田灣還是一個約深30米的溝渠,在賀龍元帥主持和市政府發動機關幹部和市民參與下,共計有13.2萬餘人參與修建活動,最終大田灣的深溝被跳傘塔邊的山填平。可謂是:”眾人推山填溝渠,萬眾齊心運動場。”
1956年,大田灣體育場在眾人的參與建設下竣工了,它的竣工代表著新中國有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座甲級體育場。重慶市第一屆工人體育運動大會在竣工後舉辦,賀龍元帥親自為第一場足球賽開球。現在賀龍與運動員的雕塑依舊在體育場外矗立著。
還有人記得當年甲A有支豪門球隊前衛寰島嗎?1997年前衛寰島正式落戶重慶,大田灣體育場就成了它的主場。還記得小時候每到比賽的時候,大田灣體育場那裡到處都是球迷,球迷臉上塗著迷彩吹著喇叭。
還有人記得當年流行明星來重慶開演唱會都是在哪裡嗎?那個時候都是在大田灣體育場,還記得那個時候小姑牽著小小的我,穿梭在人來人往的粉絲群體裡面等著開場,去聆聽她偶像的歌聲。
後來隨著重慶經濟的騰飛,重慶的建設也越來越好,重慶的體育場也多了起來。大田灣體育場不再是唯一的選擇,並且由於大田灣體育場的設備老化,各種活動也越來越少地選擇來大田灣體育場舉辦。2005年開始,各種比賽承擔徹底被重慶洋河體育場和奧體中心所替代,大田灣體育場不再承擔比賽。
現在的大田灣體育場已經成為了周圍居民的活動地點了,在活動空地上放置了不少健身器材供附近居民使用。
早上有附近的居民過來晨健,下午有居民們在樹蔭下打牌,還有稀稀疏疏的居民在使用著健身器材。出太陽天氣好的時候,還有子女把家裡老人推出來,讓他們曬曬太陽和其他老人們敘敘舊。還有一桌又一桌的壩壩茶讓相熟的人們聊聊天。到了晚上還有叔叔阿姨們跳著廣場舞。
當歲月洗禮而過,歷史已經歸於平靜。雖然大田灣體育場不再作為承辦比賽的體育場,但是它的體育精神卻一直存在著,以前的足球場被改成了一個又一個小的足球場,週末還有很多人過去踢球。同時它還有籃球場、網球場、游泳館供人們運動,就連不適合劇烈運動的老年人,也能在那裡找到自己適合的運動——門球。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隨著時光的流逝,雖然大田灣體育場不再是中國唯一的甲級運動場,不再是球隊的主場,不再承擔比賽,不再是承辦流行明星演唱會的選擇,但是歲月無法洗掉人們的記憶。屬於大田灣體育場的記憶還是在老重慶人的心底紮下了根,就如同在體育場裡面紮根大樹一樣,有著屬於自己的價值和記憶。
大田灣體育場它也並不孤單,因為它不是獨自待在那裡,它還有很多朋友和它一起存在於那裡,有比它年齡還大,為了抗擊重慶大轟炸而建的跳傘塔,那是老重慶人心裡另外一座“解放碑”。還有鵝嶺公園在山頂靜靜地注視著它,李子壩抗戰公園,三層馬路在它附近環繞,還有新的朋友穿樓而過的輕軌站李子壩。
大田灣體育場有著屬於自己的市井氣息,你在裡面能感受到屬於老重慶的記憶,你在裡面能感受到重慶人民市井生活的氣息,你在裡面能感受到運動的延續。
閱讀更多 重慶遊品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