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真正的“黑白無常”之道

書法:真正的“黑白無常”之道

在近四十年的書法學習中,我逐漸知道了書法本是力從地起,落紙方生的“黑白無常之道”。知道了端莊、秀麗、方正、峻峭、對稱、平衡、厚重、準確、穩當、妥貼、變化,還有樸實、優雅、含蓄、婉轉、自然、輕鬆、活潑……當然更有骨氣、想象和希望。書法裡什麼都有,寫著寫著就長大了,寫著寫著也就老了……

書法:真正的“黑白無常”之道

史介鴻 書

2003年,我去拜訪啟功老爺子,請教關於書法方面的一些問題。他對我說,文物界講究物以稀為貴。你覺得你自己最珍貴的是什麼?你看現在這社會最缺什麼?我沒回答。他接著又說:最缺的就是誠實——對自己誠實,對別人誠實,對社會誠實。

也許您有這樣的習慣:頭一眼見到某幅書法,即使是在照片上,也感覺到了書寫者在書寫時的狀態。這其實不難,因為中國書法本來就是反映生命的藝術,人的喜、怒、哀、樂、憂、思、悲、恐、驚這些內心情感,甚至於師從何處都能在翰墨的運用裡表現出來,像在詩歌、音樂、武術裡一樣,毫無玄虛。 所以,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是個真道理。

書法:真正的“黑白無常”之道

禪宗達摩曾有個偈子: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說理者多,通理者少。玩味他的語意,正可謂切中書壇時弊——不懂裝懂的人多了,簡單的事就會越來越複雜。 “裝”字很要緊:人靠衣裝,佛靠金裝!書法,該靠什麼裝呢?

書勢自定時代。當今,一個所謂的書法家,提筆不能為文,回家不做學問,不能“撰”,只會“錄” ,滿紙錯字,在我看來,連抄書匠都不配。當然,如果這些人不以書法家自稱,不削尖腦袋“市場化”“商品化”者也當致敬。

書法:真正的“黑白無常”之道

有什麼因,得什麼果;追求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個人也罷,民族也罷,全一樣。我們的先人們,追求“名垂青史”,“留取丹心”去裝文字,於是我們有了書法;現在的人們正在追求什麼?正在拿什麼來裝書法?魯迅如果活著,面對書法他應該還會說,“活該”!

作為一門古老的才藝來說,書法的理論,並不是人們印象中高深奧妙的東西,也不是自欺欺人、玄秘難懂的說辭,它是幾千年來學書的人從不斷的辛勤勞動中摸索總結體驗得來的,和做人、學佛、開車、做飯、走鋼絲一模一樣。只不過,如今變了,因為話語權並不一定屬於真正有經驗的人,而一定屬於會“裝”的人,是他們給原本簡單的道理,加裝上了一層又一層的保鮮膜。

書法:真正的“黑白無常”之道

書法和中醫、武術等等傳統文化在理念上是相通的。書法的理論,並不是人們印象中高深奧妙的東西,也不是自欺欺人、玄秘難懂的說辭,它是幾千年來學書的人從不斷的辛勤勞動中摸索總結體驗得來的。只不過“書勢自造時代”,如今變了,因為話語權並不一定屬於真正有經驗的人,而一定屬於會“裝”的人,是他們給原本簡單的書法,加裝上了一層又一層的門檻。

漢字的書寫,古人稱為“書法”,是因為漢字是不能隨便寫的,是有規矩和法則的,每一個漢字的“形”都代表著一個或多個“聲”和“義”。少有差池就會造成大錯!楷有楷法,篆有篆法,隸有隸法,草有草法!離開了這些法則和規矩,你就不是“漢字”!更不是什麼“書法”!

書法:真正的“黑白無常”之道

在臨帖方面,我主張先摹後臨。一開始肯定是追求像,越像越好,可從筆法,結構,章法,墨法,心法等各個環節,集中進行,最後達到背臨。

書法是表達真性情的,但沒有二三十年背後的訓練,在網絡上經常能看到,學了三年就出來吹牛的“名人”,這本身就是笑話。要學好書法,就必須有板凳不坐十年冷的精神,能忍得住寂寞才行。真正到了這一步,(甚至還沒達到的時候)自然會出帖書寫。梁啟超說過“個性的表現,各種美術都可以,……但是表現得最親切、最真實,莫如寫字。”這個不用你專門去“創作”,去為了創新而創新(應該叫做出新更確切),在日常的書寫中就可以達到。所謂的書奴,只是一個新造的名詞。從古到今,沒有誰是誰的書奴這樣例子。(倒是有諷刺守著家法而不知變化的)

書法:真正的“黑白無常”之道

館閣體只是一種實用狀態,這些人也不是書奴。在中國書法史上,最有藝術價值的不是什麼它,而是那些無拘無束,率性自然的尺牘、書信、漢簡、瓦當、經卷……藝本於真嘛。也許有的人,為了功名一邊寫著館閣體,一邊又寫著非常耐看的信札——為什麼呢?無意於功名利祿,只為自己而寫,出於真心。

我是堅持內容為上的。書法的形式(包括書體、筆墨、紙張的選擇,以及個人情緒)必須配合內容。因為漢字的意義和書寫是完全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的。

書法的終極目的到底何在?書法到底該為誰服務?詩、書、畫、風、雅、頌,到底是給誰看的?文藝到底該為誰服務?——創作目的,比創作手段更重要,因為,目的往往決定了結果——想想《蘭亭序》、《爭座位帖》、《祭侄文稿》……想想屈原、杜甫、司馬遷、蘇東坡……一切就都明白了。

書法:真正的“黑白無常”之道

“德有餘者,其藝必精。藝本於德,無為而名。惟藝之務,德則不至。茍極其精,世不之貴。汝書不美,自視不善。”這是方孝孺的話,也算是對“字外求字”的另一種具體解釋了,大家可以體會一番。

書法:真正的“黑白無常”之道

作者:史介鴻,軒號坐雨,得意於黃賓虹“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畫意濃”之意;常自署“木魚”,喜聞佛理,自悟佛緣,以其“中空自警”而名之。

先為教師,凡九載;後任主編,越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