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離我們多遠?正常人每天產生400個癌細胞

部隊轉業、體質健壯的老友突然在最近的一次體檢中被發現患上了早期周圍型肺癌。

老友在本市一所知名的三級甲等醫院工作近30年,見慣生老病死,深知體檢於健康之意義,但這次體檢,竟是源於13歲兒子發現他有些消瘦後的一次鄭重其事的建議。

身在醫院,不能說不方便。為什麼多年不體檢?老友無奈:身體素質一向很好,鍛鍊習慣一直保持,沒有發現身體異常,工作又忙,哪會花時間去體檢?

幸虧這次體檢,幸虧病灶發現得早,幸虧處置得當,幸虧還不錯的身體底子,老友在經歷了一次開胸大手術,摘下了一片肺葉,清掃了淋巴結後,健康正在恢復中。

不過,畢竟是和“腫瘤君”的第一次相遇,那種突如其來的恐懼感,那些內心諸多解不開的結,還會常常在老友心中百折千轉。

什麼是癌症?為什麼會出現癌症?

《眾病之王•癌症傳》中把癌症描述為“我們這一代的典型瘟疫”“永生的疾病”,認為癌症不是一種疾病,而是許多種疾病,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基本特徵——細胞的異常增長。

癌症離我們有多遠?

據研究發現,正常人每天約有400個細胞發生癌變,也就是說,正常人每天可以產生約400個癌細胞。

既然這樣,健康人為什麼沒有患腫瘤?這是人類肌體的功勞。每個人的肌體都有強大的免疫系統,會自動識別異常的細胞並將其殺死,預防腫瘤發生,這就好比有強大的國防力量,將入侵之敵和腐化蛻變分子清除,維持國泰民安。

然而,當個體的肌體不夠強大時,癌細胞就會趁虛而入。根據國家癌症中心最新統計,中國每年癌症新發病例約380.4萬例,癌症發病率為278/10萬,可以說,平均360人中就有一個癌症新發患者。

這意味著,每分鐘會有超過7個人被診斷為癌症,所以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會遇到這樣的人。

癌症可怕嗎?

就在我採寫這組稿件時,從來不乏頭條的娛樂圈突然傳來消息:主持人李詠經過17個月的抗癌治療,在美國去世。他的離去,再度喚起我們對癌症的恐懼。

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因癌症去世的人超過280萬,每分鐘會有5個人因為癌症去世,不可否認,癌症仍是人類的重要死因。

電影《滾蛋吧!腫瘤君》獲譽無數,主人公原型筆名熊頓,1982年出生,2011年8月因一次跌倒後就醫,被意外查出身患“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癌的一種)。

堅強的熊頓沒有傷心絕望,而是拿起了最熟悉的畫筆開始創作,通過笑中含淚的作品,向世界傳達樂觀的情緒與不放棄的決心。

然而,2012年11月16日,這位堅強的抗癌戰士仍然因病離世,讓許多網友震驚悲痛。

但癌症並不一定是死刑。

事實上,目前全球有超過3500萬人帶癌生存,在中國,過去10年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約10%,已達40.5%。在某種意義來講,癌症已經開始向“老年病”“慢性病”轉化。

為什麼他們能夠“戰勝”癌症?為什麼癌症的生存率會大幅提升?癌症科普大咖、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李治中(筆名菠蘿)給出了答案:是因為我們對癌症的認知和防治手段都發生了革命性變化。

李治中這樣解釋人類對癌症認知的三個階段:第一次是我們知道了癌細胞生長得很快。第二次是我們知道了癌症與基因突變有關,這是在基因檢測出現以後。第三次是我們知道了它不僅要發生基因突變,還要逃脫免疫系統的監管,這是最近幾十年的事。

不僅認知了它,而且因為這三點開發出了不同的療法。我們知道它失控生長,所以用化療放療等辦法去殺死這些快速生長的腫瘤細胞。因為知道基因突變,所以發明了靶向療法。因為知道免疫逃逸,所以開發了免疫療法。

10月1日,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獲得了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獎委員會說,他們“創立了癌症療法的一個全新理念”“通過激發我們免疫系統內在的能力來攻擊腫瘤細胞”,他們的發現是“與癌症戰鬥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醫學發展日新月異,在我們生活的這座非一線城市,腫瘤微創切除術、放療、化療、熱療、生物治療、靶向治療、中藥治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也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醫學發達了,認知更新了,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的人因癌而死?

首先,和腫瘤被發現時的惡性程度有絕對關係。專家指出,1/3癌症可預防,1/3可治癒,1/3可緩解,大多數惡性腫瘤都有10至15年的潛伏時間來糾正。隨時關注自己的身體變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有針對性地體檢,個性化地療養保健,早發現早治療,就有徵服“腫瘤君”的機會。

其次,和家人關心、家庭經濟情況和社會關愛有直接關係。除了親人的陪伴和鼓勵、充足的治療資金,和諧的醫患關係、病友之間的關愛,也會給患者帶來生命的力量。

最重要的,與患者個人的心態有根本關係,能不能直面腫瘤到訪的事實,能不能與“腫瘤君”達成和解,決定著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存質量。

這些也正是採寫本期讀本的主旨。

願諸君在閱讀中能對疾病和生命有更多的感悟,願癌症的秘密早日被破解,願天下無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