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A股上市公司解質押背後

大量A股上市公司解質押背後


資料圖

法治週末記者 王京仔

新大陸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發佈關於控股股東股票解押的公告。

深圳市金新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佈關於控股股東償還部分質押融資負債暨部分股份解除質押的公告。

昌紅科技發佈解除質押公告,涉及股份1151萬股……

根據公開資料統計,截至11月27日下午2時許,當天就至少有8家上市公司宣佈解質押,而如此密集的現象顯然並非偶然。

面對A股上市公司大量解質押的情況,業內人士指出,這是在持續的股權質押風險後,金融機構和各地方政府合力紓困的成效。

大量上市公司解除質押風險

11月25日,農業高科技企業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北農”)發佈公告,自次日開市起停牌,停牌時間預計不超過5個交易日。

這或許意味著,困擾大北農數月之久的高比例質押風險能夠得到解除。

公告中透露,11月23日,公司收到公司實控人、董事長邵根夥的通知,稱正在籌劃有關公司的戰略合作事項,可能涉及北京市國資下屬某國有企業或關聯公司受讓其部分股份,可能涉及公司的控制權發生變動,目前各方正在就股權出讓事宜開展溝通,具體方案尚需充分磋商。

創立於1993年年底的大北農集團於2010年於深交所上市,主要從事養殖、種植科技與服務,互聯網+農業為主的農業高科技企業,是我國民營500強企業。

然而,隨著今年上半年國內生豬市場的整體持續低迷,豬肉價格下跌,大北農業績大幅下滑,其8月公佈的2018年半年報顯示,半年期內公司營業收達90.7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21%;但淨利潤僅為1.04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80.18%。

與此同時,邵根夥股權質押比例不斷攀高,持股數為17.50億股,質押17.436億股,質押比例達到99.61%;而到第三季度,9月30日,其質押股份佔所持股份比例達到99.99%,幾乎滿倉質押。

11月8日,大北農與華夏銀行北京分行簽訂了《銀企合作協議》,為該公司提供合作額度不超過20億元的意向性融資,但隨著業務和投資收益的持續下滑,最終,大北農只得通過引入國資來解除高比例質押危機,以此擺脫大股東質押爆倉的不確定性。

儘管解除質押風險的手段不一,但近一個多月以來,大量上市公司進行解質押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根據第三方調研機構東方財富Choice的數據,截至11月23日晚,本月內超過280家上市公司發佈解除股權質押相關公告。

而記者通過公開資料統計發現,此前的一週多時間內,就有超過100家上市公司解除質押。其中,超過70%為創業板和中小板公司,而且大部分是像大北農一樣的民營企業。

監管和金融機構助力紓困

事實上,此次解除質押的高比例板塊正是此前高比例股權質押的重災區。

10月19日,滬證見底2449點時,天風證券測算,A股觸及股權質押預警線的上市公司接近800家,質押市值接近5000億元。

截至2018年11月9月時,相關數據顯示,仍未解壓股票質押市值共計4.54萬億元,佔總市值的8.98%、佔A股流通市值的12.45%,其中,板塊中,質押比例較高的正是中小板和創業板。

其中,296家第一大股東質押比例達99%和430家大股東質押比例達95%的上市公司。

伴隨整體高比例質押風險危機,國家政策也開始出臺,力求化解質押風險。

就在10月19日,金融監管高層就針對股市的熱點問題進行集體回應,其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化解股權質押風險。

銀保監會放開政策,允許保險資金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不納入權益投資比例監管;同時,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科學合理地做好股權質押融資業務風險管理,在質押品觸及止損線時,質權人應當綜合評估出質人實際風險和未來發展前景等因素,採取恰當方式穩妥處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駿生指出,這意味著鼓勵和支持更多的保險資金配置股權投資,不再受此前30%上限比例等限制。

截至目前,國壽、太平、陽光、新華、人保等至少5家保險機構成立了目標為780億元專項產品用於紓解企業股權質押。

同時,證監會也鼓勵券商資管產品分別或聯合組織新的基金,幫助有發展前景但暫時陷入經營困難的上市公司紓解股票質押困境,此後,多家券商紛紛響應。

11月初,北京、上海等多地區的證監局向轄區內的券商發佈《關於支持證券機構積極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通知》,要求券商分類評價新添加分項目,解決規模等與評級直接掛鉤,監管層密切監測全市場股權質押風險情況。

據中證協披露,截至11月23日,至少有國泰證券、國信證券、光大證券等26家券商簽署了《證券行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系列資產管理計劃發起人協議》,成立了數萬元至數十萬元不等的資管計劃。

各地政府基金紓解

而除了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國家還鼓勵地方政府管理的各類基金、合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積極投入到紓解民營企業股權質押風險的行動中。

在大北農發佈公告之前,此前就有媒體透露,北京市海淀區科技金融資本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於10月26日出手對其紓困,而該公司正是北京市海淀區屬國企,此次引入國資,儘管未被證實,也被外界推測與該公司有關。

一位券商從業人員告訴記者,引入國資接手並非紓困質押風險的常規扶持手段,是在危機關頭“收拾爛攤子”,來穩定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期望。

“地方政府的常規推進還是由政府託底,政府管理基金入場幫助紓解股權質押風險。”他解釋。

截至目前,超過17個省(市、區)的政府與國資委已出臺相關援助政策,成立專項紓困基金。

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24日,各地政府紓困專項基金規模已近1700億元;而《證券日報》透露,各地擬成立的專項基金規模合計約2560億元。

10月8日,福建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銀保監局、福建證監局、省國資委就聯合出臺《關於防範化解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的指導意見》,稱將設立總規模為150億元的省級紓困基金,首期規模20億元。

11月初,廣東籌建200億元紓困基金,用於專項紓解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

而作為全國首批按照市場化原則設立上市公司紓困私募基金的深圳,一直走在前列,截至11月26日,僅兩隻上市公司紓困私募基金總規模就達170億元,此外,深圳市投資控股的有限公司已設立了33只基金,基金總規模約600億元。

9月26日,麥捷科技就發佈公告,控股股東已經與內蒙古東神煤炭有限公司解除了2000萬股份的股票質押,同時與深圳市高新投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進行了800萬股份的股票質押,而深圳高新投恰好就是深圳國資開展救援上市民企股票質押業務的投資方之一,該專項資金股權質押率為6至7折,提供遠高於市場機構3至4折的資金質押率。

正是在各部門和各地政府的多方舉措下,紓困成效顯而易見,從全市場股權質押市值來看,從最高時約6.2萬億元,目前一路減至約4.5萬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