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二战时期美军的后勤力量?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说一个故事。

二战的印缅战场,国军驻印军和美军第5307混合支队一同在丛林行军。

当时丛林行军是极为艰苦的,气温可以高达40多度,没有公路只能徒步在树林中走动,有时候一个小时只能走几百米。

同时,士兵都必须负重,携带自己的全部物资和粮食,所以非常痛苦。

即便如此,国军驻印军士兵是什么也舍不得丢弃的,这些都是英美的装备和武器,在中国兵看来简直是看家法宝。比如冲锋枪,火箭筒、重机枪,在国内简直都是宝贝。

所以每个人都是汗流浃背,背着几十公斤装备艰难前进。

然而,他们惊讶的发现,美军军官在和总部联系以后,下令可以轻装。

于是,美国大兵除了步枪和电台以外,把所有能扔的全部扔了,连弹药都扔光了,一些士兵甚至脱了个精光,只穿着内裤行军。

中国兵大惊失色,这么多好东西就这样扔掉了?比如美军的M1半自动步枪,驻印军还没有呢?

如果换成中国兵,这样扔东西绝对是就地枪决的。

一些中国兵把美国人扔掉的装备,捡了一些带着走。

然后,全副武装负重极大的中国兵,就和几乎光着屁股的美国兵一起行军。

搞笑的是,当大家走出一个丛林以后,美国军官拿着电台哇哇哇叫了一通。

不一会,飞来一群C47运输机,投下无数降落伞物资。

于是,不到30分钟,这支光屁股的美军瞬间通过空投的新装备,又变成威武之师、精锐之师了。

当时中国翻译不解,询问美军军官:怎么能随便能把武器装备都扔掉呢?

美军军官嚼着口香糖,毫不在意的说:我们军队里,人是最重要的。物资吗?我们美国强大得很,要多少物资有多少物资,无非是多花几个钱。但人是爹妈养了18年才能打仗的,机器造不出来。不可能为了几个钱,把人累死了。

后来中国兵惊讶的发现,美军运输机对于火线作战部队空投的物资,不但包括武器弹药和口粮,甚至还有香烟、可口可乐汽水、刮胡刀、梳子。

最夸张的是,感恩节时,美军运输机直接给一线美国大兵空投火鸡肉。

让你想不到的是,一些美军士兵还抱怨火鸡肉是冻过的,不好吃。

于是,美军改为空投火的火鸡,供一线野战厨房自己来做。

我靠。这种物资能力,想打不赢都难。


萨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美军部队是当时各参战国后勤供应最充足的军队。

那么到底充足到了什么程度?


我先举一例说明:当美苏两国军队在易北河胜利会师以后,两国军队举行了一个会师庆祝大会,在当时的苏军士兵在看到美军部队的生活之后,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们吃的土豆都没有美军士兵吃的巧克力多!

也就是说美国军队是非常的重视后勤保障的,而在后勤运输后面则是庞大的生产工厂。几乎毫不夸张的说,美国军队打赢战争的前提就是要有充足的后勤保证,它打的就是后勤战。

如果没有充足的后勤保障,美军部队都会自觉没有取胜的把握,用美军将领的一句话讲:只有用两个美军士兵才能和一个老道的德国士兵打个平手。

一个保证前线士兵营养前提的后勤保障,是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它是除武器弹药供应之外的另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

在二战中,后勤生活保障最好、最充足的当然是美军。英国次之,但是相对来说也算是比较不错。再往下说应该是德意日三国,通过纪录片可以看出端倪,最差应该说是苏联了,一者它的农业本来就不发达,二者又是在它本土作战,更兼民生基础又遭受巨大破坏,即便是最差的黑面包也远远的不能达到军民的基本需求。

那么二战中的美军士兵的单兵口粮具体是怎样的呢?我在这里提供一份数据供大家参考:


〖基本的战斗口粮有三种,c口粮分装在六个小罐中,目的是给士兵提供“一天中三顿足量、满意的饮食”,有三个罐中装的是肉食,另三个罐中装的是面包,无论冷热均可食用,m成分包括一听火腿、蛋和土豆,以及一听鸡肉和蔬菜。b成分包括一听硬面包、一听预先混合、压缩好的谷物、以及一听咖啡、方糖和有防水包装的花生米。k口粮包括肉蛋混合食品、硬面包、一包水果棒、咖啡、糖木汤匙、香烟。口香糖、水净化剂和手纸。

另外d口粮是应急战斗口粮,人手一份、供一餐食用,内装有巧克力、糖、奶粉、椰子油、燕麦粉和香精,还加入了维生素。〗

通过以上数据,表示美军士兵的战斗口粮是相当不错的,而且供应还相当的充沛。


这也难怪在美军进入德国后,德军士兵纷纷放下武器争相投降,目的就是为了换取一口饭吃,他们哪里见过世界上这么好的食品!

在美军登陆日本本岛之后,连饭都吃不上的日本妇女走上街头,用一次的肉体交易来换取美军士兵手中的一份单兵口量!

在战争中,除了物质上的满足之外,精神上的释放也同样需要,人如果长期生活在压抑之下,战斗状态就会大打折扣,因此精神上的鼓励是必不可少!

在我军的战斗编制中,是有文工团这个单位的,电影《英雄儿女》中王芳率领文工团奔赴第一线冒险为前线战士演出,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而在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中也有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赴前线演出的一幕,他对于提高一线战士的战斗力是非常必要的!

在上世纪的四十年代,电影还算是一个稀罕物,大多数国家的平民百姓即使在和平时期也不是轻易看到。

但在当时的美军中,在闲暇时间看电影则是家常便饭,即便是在战斗的间隙也是屡见不鲜!

这种创举真可说是美军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电影在上世纪的四十年代,那可不是人人都能看到的东西,除了财大气粗的美国人,谁还能办到?

美国的后勤部队除了充分的保证一线作战士兵的供应之外,对于武器弹药的补给也非常的到位。

由于战场远离本国领土,而且又通过租借法案要向同盟国军队提供大量的武器物资支援。即通过本国工厂把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世界各地。

它既要通过北极死亡之路,把一切吃的、穿的、用的大量物资、以及武器弹药运往苏联,用以支持苏联军队抗击德国。

同时还要从本国领土出发,经大西洋水上航线绕道非洲好望角,把大量的谢尔曼坦克和火炮运往埃及的阿拉曼地区,支援英军抗击隆美尔的非洲军团。

在中国战场上,在海上通道被切断的情况之下,派遣大量的运输机飞越驼峰航线,把汽油弹药等物资运往中国,用于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战。


在这些援助盟国军队的行动中,损失了大量的船只、飞机和汽车,并且每一次行动的成本费用也十分高昂。

但他硬是靠着庞大的人力、物力和生产能力,以不计成本损失的代价,有力的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并直到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东方中华不败


记得局座再一次采访中就美国后勤的不给能力举例说明过:海湾战争期间美国一个装甲师向伊拉克两个装甲师发起正面进攻。美国装甲师的师长抱怨只准备了一个基数的弹药和油料根本无法完成进攻任务。结果制定计划的盟军总司令急眼了,这都要进攻了你才想起来带的油料和弹药不够?就找来空军的将官问能不能从就近欧洲的弹药库紧急运送油料和弹药到达战场?空军的将军说没问题,你让装甲师的师长计算一下,按进度打到某一个点需要多少油料多少弹药?我们空军负责用运输机提前把弹药和油料空投到该区域。结果空军把所有需要的物资直接投到了美军装甲师进攻方向的前面,堆的比山还高。最后这个装甲师也没用这些补给,美军装甲师的师长直接送军事法庭了[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钓翁眼里小王侯


我们看书,都会发现美军的后勤能力非常强,在战场上,从咖啡,睡袋,火鸡,牛排,巧克力,罐头,一直到各种合脚的军靴,应有尽有。

而且武器装备,特别是弹药更是应有尽有,想打多少就打多少。比如在布干维尔战役,日军匍匐前进到美军基地附近,导致铁丝网上的罐头瓶发出声响,结果美军直接对这一方向5000米纵深进行了2个小时覆盖炮击。

在所罗门战场,甚至还有出动战列舰直接炮击日军1个机枪中队,出动30多架轰炸机,攻击机,轰炸日军1个步兵大队冲锋的各种记录。

而且,美军不仅自己可以吃好喝好,还可以提供当地居民和战俘一定标准的衣服,饮食等等。要知道在二战,光是担任后勤补给的自由轮,美国就建造了2700多艘。而且这种轮船上的生活设施,堪比日本,德国和英国海军战列舰。

美国为什么后勤这么好?除了国力以外,我们还要说几个数字,在1941年,苏联陆军有500万人,编为300多个师,其他德国,日本等国情况与苏联近似。在1945年,美国陆军有830万人,只有89个师。

大概来说,美国陆军的后勤人员比例,要远远超过战斗人员,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最高的。在后来的志愿军也是如此,到1955年,仍然驻扎在半岛的志愿军有5个军15个师,还有独立炮兵,装甲兵和工程兵部队,一共是25万人。而美军最多的时候为50万人,才有6-7个师。

简单说就是,美军部队里面战斗部队比例很低,后勤人员比例才是大部分。苏联,德国等国都是战斗部队比例非常大,后勤比例小。从人员投入来看,美军后勤比较好,也是有原因的。


深度军事


如果说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家在解决士兵吃饱的问题的话,那么美军完全是在考虑如何吃好。这么说吧,美国的各种罐头、汽水、香烟、咖啡等战争物资的生产数量都是以“亿”为单位,而且这些物资供应商很多到现在仍然大名鼎鼎,比如:可口可乐、好时巧克力、箭牌口香糖、骆驼香烟、等等。下图为“好彩”香烟,为美国二战军方烟草供应商之一,在高峰时期,各大烟草公司可以向前线每月输送5亿支香烟

1941年开始根据《租借法案》美国向苏联提供战争物资,提供的食品除了最基本的面粉、玉米、高粱、大米等粮食之外,还有各种肉类、罐头、固体饮料还有调味品。仅仅肉类和罐头就包括:冷冻猪肉、家禽肉、火腿、培根、坎伯兰和威尔夏香肠、博洛尼亚腊肠、大红肠、牛肉罐头、肌肉罐头、猪肉罐头、鱼罐头等等。而调味品则包括:番茄汁、蛋黄酱、醋、酵母粉等等。其他的还有:茶叶、糖浆、烤咖啡豆、巧克力、肉桂、鲜水果、水果汁、糖、蜂蜜、固体黄油、奶酪、奶粉、青豆、酸黄瓜、食用油、干果等等。涉及的种类之全面是当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做到的,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强大的后勤生产能力。下图为一种鸡蛋粉,这种鸡蛋粉很好的解决了鸡蛋长时间储运的问题,

下图为二战期间最为著名的“斯帕姆”午餐肉,这种午餐肉可以说让美军从士兵到五星上将都感到“厌恶”,因为他们从早到晚都在吃午餐头,已经迟到吐。但是,这种令人厌恶的食品为美军士兵提供了最基本的能量供应,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仅美国军方的采购量就达到10亿盒,而方形的罐头盒使得他非常方便运输。

下图为美军K单兵口粮,这种口粮是将每个士兵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凑成“一套”以方便携带和分发。K战斗口粮包含:饼干、火腿罐头、午餐肉罐头、香烟、黄油、奶酪、果酱、速溶咖啡、巧克力、箭牌口香糖、开瓶器、餐巾纸、火柴等。像这种成套的战斗口粮不止K这一种。还有包含6个罐头、糖衣花生、葡萄干、柠檬/橘子饮料粉、可可粉、焦糖、口香糖的C战斗口粮。纯粹是高热量巧克力的D战斗口粮。

除了这些之外,下图为大名鼎鼎的好时巧克力,这种巧克力在中国的超市也是十分常见和受欢迎的一个巧克力品牌。他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了30亿条巧克力,高峰期时达到每星期2400万条。

下图为可口可乐,他比上面提到的好时更受欢迎,可以说在全球任何国家都是十分受到欢迎的饮料,在中国,可口可乐更是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可口可乐也是美军物资供应商之一,美军仅在1944年就消耗了10亿瓶可口可乐。而在整个二战期间,可口可乐的销量超过100亿瓶。

除了基本的食品之外,美国的军用卡车、货轮、运输机的生产也如同“开挂”一般。各种装备和运输工具进入流水线化生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在二战期间,美国共生产了238.23万辆军用卡车,而排名第二的英国生产量仅有48.09万辆,德国为19.76万辆。这些卡车除了供美军使用之外还通过《租借法案》大量输出,仅苏联就接收40万辆。这些军用卡车可以运士兵,也可以运香烟和口香糖,极大保障了兵力和物资的输送。下图为怀特666型军用卡车,

再就是跨洋运输的运输船,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万吨级的“自由轮”和“胜利轮”,这两种远洋运输货轮专门为美国各种军事装备和物资进行了货仓尺寸上的专门适配,“自由轮”建造数量超过2700艘。而且为了建造速度,这些货轮不断改进设计和建造工艺,从最初的244天建造一艘压缩到几十天甚至十几天建造一艘,可以说是人类工业流水线作业的一个典型代表。其中圣地亚哥·伊格莱西亚号从铺设龙骨到下水仅用24天,加上舾装10天,一共花费34天就投入使用。在满士里造船厂的罗伯特·皮尔里号从铺设龙骨开始计算到下水仅用4天15小时零29分钟。据说有一艘“胜利轮”从铺设龙骨到下水仅用28小时。

总的来说,二战美国的后勤保障几乎可以用“天下无敌”来形容,不仅仅能满足自己的供应,还在支援全世界。可以说这些让人“恶心”的午餐肉和吃腻的鸡蛋粉赢得了二次世界大战。


雏菊西瓜Peterpan



这是张二战期间美国厂商的宣传画,三个美媚手里拿的就是“可口可啦”(可口可乐进入我国后上海一带的叫法),这种现在叫“肥宅快乐水”的清凉饮料在二战期间生产100亿瓶之巨!可口可乐公司甚至派工厂的员工携带生产设备和浓缩可乐浆(现在快餐店的可乐都是浓缩浆兑水)奔赴欧洲战场…


另外一种传奇的食物“斯帕姆午餐肉罐头”二战期间生产了几亿盒之巨
!美军从“五星上将”开始一直到新入伍的列兵,天天要吃这个东西,以至于美军对它产生了无以复加的厌恶感!但是“午餐肉”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制造运输方便,确实是部队需要的…由于介绍“斯帕姆”的文章太多这里就不重述了。

一说到二战期间美军的后勤保障的事情马上就会联想到的就是上面介绍的这两种“吃喝”,还有什么:骆驼牌香烟、口香糖、C类野战食品、巧克力(很难吃!据说口感像清水煮白薯里面再加点糖,远不及现代巧克力)……这些让盟军和敌军羡慕的战时补给从实质来说是美国二战期间资金投入和工业能力强大的象征!


著名的2.5吨“美十轮”军用卡车(通用汽车GMC,军方编号CCKW353)几乎任何解放战争题材的影视剧当中都能看到它,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美国军用卡车!

二战期间美陆军的编制基本上分为:步兵师和装甲师。总人数通常在1.3万~1.5人左右,装甲师由于1943年之后番号增加了人数缩编为1.2万左右,美国是汽车生产大国,二战期间有大大小小20多个汽车制造厂,由于部队的需要和对外援助,都是夜以继日的生产,由于是生产线组装加之人力物力充足,所以美军的摩托化、机械化程度要大大高于其他参战国家,师一级的作战单位通常汽车的拥有量在1400辆~2100辆(装甲师,油耗太大需要多配备)之多!也就是几乎10个人左右就有一辆汽车,说的更清楚一点,就是每个班级作战小队都有……这要比德军机动性高的多,德军当时还有骡马畜力运输。


“大道奇”十轮卡,另一种中国人非常熟悉的美军卡车(小道奇是6轮卡)。

整个二战期间美军汽车生产厂为美军提供了近300万辆各种类型的卡车(甚至援助苏联60万辆) 这些卡车穿梭在战场,其工作就是运输军械油料、鞋帽被服、食物……等后勤物资,有了这么多的交通工具的快速运输才有了美军士兵在战场上的“大吃大喝”和似乎无限量的弹药供应量…。

著名的“自由轮”美军二战期间最主要的海运工具。由于采用了流水线制造工艺,该型运输船的“圣地亚哥·伊格莱西亚号”建造了24天就出坞下水了。

由于美国去欧洲隔着大西洋,战争期间英国的战争潜力已经挖尽了!美国为了增援英国建立了庞大的海运武装商船队伍,这些轮船在军舰的护卫下,几乎每天都要往返美国→英国航线,甚至经过北极运输援助苏联的战备物资,大量的各种战争所需要的物资和民生用品就这样源源不断输送到了前线和被战火蹂躏的贫民手里。
另外一种二战期间的美国海运商船“胜利轮”它的排水量要比“自由轮”大一倍,标准排水量1.5万吨左右,“自由轮”是7000吨级别的。

从1941年~1945年美国一共制造了2751艘“自由轮”和531艘“胜利轮”,往世界各战场运送了几千万人次的士兵和过亿吨的战备物资、民生物资,没有它们的存在美军要想隔着大洋去欧洲、去太平洋打仗是难以想象的,没有枪炮、油料、药品……香烟、卫生纸……等一切所需不可能取得胜利。

C–47运输机,有“空战卡车”之誉!是二战期间生产量最大的运输机,也是世界航空史上制造量最大的运输机。诺曼底登陆战前夜就是由C–47运输机拖曳的几千架滑翔机将部队空降到德军背后扰乱了德军的布防,才使得诺曼底登陆所受到的抵抗减轻了很多!

C–47运输机由于坚固耐用,可以在草地、土路上起降,甚至可以临时在前线开辟的简易跑道上起降,场地适应性非常好!深受盟军的喜爱,而且低空低速性能好可以精确的空投物资,“阿登战役”期间美军82师和101师被德军装甲师包围在森林里,而美军就是在森林里辟出空投场有C–47空投物资才得以未被歼灭。
往返“驼峰航线”的C–47,在云南、四川等地的中国人民用最原始工具修建的简易跑道上起飞。

通过上面对美军二战期间的陆海空运输工具的简单介绍就会清楚的知道,美军士兵在战场上吃的饱、穿的暖是有支撑条件的,而这些条件是从一战之后美国的经济能力就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了,并且他们还远离战场国家工农业生产没有收到破坏,加之美国地大物博,工业人口众多,享受着北美、南美两个大陆的自然资源,所以美国有极大的优势条件可以发展工业,而二战就是工业化的战争,没有工业和没有工业产能到最后只能失败!从古至今战争就是打的“钱粮”!


皇家橡树1972


二战时的美军是13个后勤人员服务一名美军士兵,这和抗美援朝时的志愿军恰恰相反。大国不善权谋,美军士兵进攻受阻时,可以随时呼叫空中支援和炮火支援,炮弹管够。由于美军拥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身在前线的美军士兵可以只有在后方才能享受到的热咖啡,巧克力和香烟管够,感恩节还会有火鸡和新军服送来,这哪里是在前线打仗,明明是在前线享受啊!

二战时的日军由于资源的匮乏而没有使用冲锋枪,这玩意太消耗子弹了,由于射速快,一梭子出去子弹就没啦!拥有强大的后勤保障的美军丝毫不考虑子弹不够的问题,美军士兵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时,没有弹药数量限制,简单点说就是想打多少打多少,能打多少打多少,甚至有指挥官规定士兵实弹训练子弹数只有下限,没有上限,这一点其他参战各国均只能够望而兴叹。


历史军魂


常言道外行看战略,内行看后勤,因此战争胜利的与否与其军队的后勤保障密切相关‘’

那么二战老美的后勤力量该如何评价,当然是完美无瑕来形容了。

一个大兵从入伍到退役,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再到武器装备,甚至是吃喝嫖赌,美帝是两个字:管够。

头戴钢盔,眼戴一副雷朋墨镜,腕上带着A-11型手表,身着M65作战服,脚蹬作战靴,

手上拿了个半自动步枪,然后再携带一些子弹,警示。

饿了,吃罐头里的午餐肉,冷了,往倒桶汽油点上取暖,无聊时,用zzipe抽根万宝路香烟,喝瓶可口可乐,带着套拿着丝袜找个女人啪啪啪,

要去奔赴战场了,开着JEEP,坐着道奇卡车,甚至还时不时地上个C47运输机的航班。

打之前,先是派航空兵的B17一顿狂轰滥炸,而且一次两次还不够,高强度轰炸给你持续上一个月,然后才派出地面部队步步推进,稳扎稳打(除了巴顿将军)。双方临战之际,再步坦协同向上压,叫一波火力压制,又是一顿炮击,之后才进攻,被打退了,又是火力掩护,掩护己方部队逃跑。

被围住了,工兵紧急开辟条野战跑道,供运输机降落,把弹药,食品,医疗用品等等运给被困部队,走时把伤员运走,战斗机也是二十四小时不停地给作战部队进行火力支援。

当然最有力地表现在西柏林危机,老美动用了几乎所有的空中运输力量,硬是给西柏林运去足足数千吨各类物资,维持了西柏林这个陆上孤岛的正常运转,如果没有美帝可怕的运输力量,还有其惊人的物资生产能力,是不可能完成这次空中运输任务。

而老美做到了,


兵说


毋庸置疑当时的美利坚在全世界的制造生产工业能力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 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式向世界宣布对德意日为主的法西斯阵营开战的那一刻 美国这个巨大的机械便开足马力运转 所有的战争消耗物资都成倍的储存 小到军用鞋袜子弹 大到飞机装甲舰船 具一档美国战略栏目统计 一个美军陆战队员平均一周消耗3100~4900发子弹 先遣连队平均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换一只M1步枪 1943年就已经成为盟军军火的主要供应者 到1945年 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 坦克2万辆的水平 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 没有美军的强大的后勤保障 二战的期限必然会被拉长


策牧银河


先来看看美国二战期间的一组战略物资的生产数据。


钢铁:

战前,美国钢铁的年产量约为3000万吨,1941年达到7500多万吨,到了二战战事最为激烈的1944年,钢铁年产量更是达到了8000多万吨。而1944年苏、德、英、日的钢铁年产量总和才是不到6000万吨。

石油:

美国参战前石油年产量为2亿吨,1945年的年产量达到2.3亿吨,而1945年全球石油的年产量不到4亿吨。

战舰:

1941年到1945年,美国生产了131艘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和潜艇共计生产了1113艘。平均一周从生产港口开出一艘航母。

飞机和坦克:

1942年到1945年,美国每年生产飞机4.7万架,坦克3万辆,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128架飞机和82辆坦克被开出车间随时准备作战。

如此土豪的综合生产制造能力,为美军及盟国的各个军事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战备保障。



二战期间,美国将其大量的民用工业迅速转化为军用工业,而且让成年女性也加入到生产制造的大军中,所以,美国的生产制造能力非常的强大,世界首屈一指,为美军在武器、医药、食品等方面提供了全面的、充足的后勤保障,更是为盟军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古至今,世界上任何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打的都是综合国力,其实拼的都是后勤,没有强有力的后勤做支撑,发动或者参与这场战争恐怕就要慎之又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